全食超市:企业就是社区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和纪律、信任与义务、团结的共同体与激烈的内部竞争,这些看似矛盾的价值观,在全食超市得到了和谐统一。这种特殊能力造就了公司独特高效、难以复制的管理机制。
  
  员工可以自己决定商品库存;他们的工作压力并非来自老板,而是源自身边的同事;应聘者的去留是由他所在的团队而非公司管理者决定;公司老板公开宣称“利润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公司真正的目标是“健康的食品,强健的人类,生机勃勃的星球”,为此公司投入巨款,建立动物关怀基金会,以帮助和鼓励全世界的农场主和肉类加工业者提高动物的福利待遇……
  这还是公司吗?
  
  然而,这正是约翰•麦基的本意——他从不认为自己领导的是一家公司,他总是强调全食超市是由一群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人组成的共生社区。
  如今的美国全食超市——以销售有机天然绿色食品为主的连锁超市,拥有194家分店,每年创造接近60亿美元的市场销售总额。2002年~2007年,全食超市开业一年以上的单店销售额年均增长11%,是同行的三倍。2006年,全食超市每平方米收入是900美元,是竞争者的两倍。它也是美国单位面积利润最丰厚的食品零售商。
  
  全食超市的前世今生
  
  “罗西是一只生活在有机农场的鸡,天天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被送进屠宰场,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摆放在全食超市冰床上的精美袋装鸡肉。罗西的一生是在加州葡萄美酒之乡的定制鸡舍中度过的。她的鸡舍通风、采光良好,陶质的地面上铺有干净的谷壳。她生前不是悠闲地啄食黄澄澄的玉米粒,就是在鸡舍外的院子中散步。和多数食品店出售的家禽不同,罗西从来没用过抗生素或生长激素。”
  这是全食超市的产品宣传手册。在全食超市,几乎每一样食品都附有类似的小故事,告诉顾客这些食品产自哪里,怎样生长,经过怎样的加工制造等。
  “在这里,你绝对看不到含有杀虫剂、生长激素或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我们相信,人们愿意为那些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品位的商品额外支付更高的价格。” 约翰•麦基对全食超市的前景充满信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食品业的日益工业化,人们越来越担心杀虫剂和化学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危害,人们渴望采用一种可持续的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这些消费观念的转变,要求美国大型超市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趋势并进行迅速调整。
  大型超市犹豫不决的态度,让约翰•麦基感到机会来了,他决定用一种全新的超市形态和新颖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
  1980年,约翰•麦基和两个合伙人在奥斯汀开了第一家全食有机食品店。虽然他们销售的有机食品和天然食品的价格比普通超市高40%~175%,但消费者依然蜂拥而至。第一年,小店的销售额就突破了400万美元。
  
  “创造一个博爱的而不是令人恐惧的组织”
  
  公司业务发展迅猛,但约翰•麦基发现,全食超市当时的组织看起来非常高效,但员工的表现始终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不少员工甚至厌恶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公司究竟怎么了?约翰•麦基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管理上。
  公司许多高管都知道,如果不创新就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市场,公司应当打破阶层樊篱,实现扁平化管理结构,以发挥员工的创造性。然而落实到商业实践,却很难贯彻下去。他们总是会担心这样做会牺牲效率和执行力——大胆创意是很好,但业绩怎么办?
  那么,究竟有没有可能同时拥抱民主和纪律、信任与义务、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团结的共同体与激烈的内部竞争等看似完全背离的目标?
  麦基认为是可能的。
  他不在非黑即白之间选择,而是想办法兼容黑白。
  麦基不在长期和短期之间寻求平衡,追求的是长期和短期都有优异表现;他不光在理想主义和获利能力之间寻求平衡,还追求高度的理想主义和高度的利润;他不光是在严守核心价值观与刺激勇猛的变革和行动之间寻求平衡,而是两方面都做得淋漓尽致。
  不合理吗?大概是吧。罕见吗?不错。困难吗?绝对。可是,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麦基正是如此。
  
  决策应当由受其影响最大的人作出
  
  在全食超市,最基础的组织单元不是门店,而是团队。每个门店约由八个团队组成,他们被赋予高度的自治权,有权对门店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包括从海鲜食品到食品制作,再到收银。
  按规定,每位新同事都会被分配到某一团队,通过四星期的试用,团队成员投票决定这位新同事的命运——新同事必须获得2/3以上的赞成票,才能获得全职岗位。这种基于同事投票决定是否录用应聘者的流程被用于所有的应聘者。约翰•麦基相信,关键的决策问题,应当由那些受该决策结果影响最大的人作出,例如雇佣谁的问题就应该由未来和他共事的人决定。
  这种突破性的分权管理精神贯穿于全食超市管理模式的每个环节。小型团队负责所有的核心经营决策,包括产品定价、商品陈列、人员招聘和促销策略。以商品选择为例,团队领导与门店经理商量之后,可以自由决定采购的商品品种及库存,这与传统的超市运作方式大相径庭。
  在全食超市,没有任何一个管理人员会坐在办公室里决定货架上应该陈列什么商品。全食超市鼓励门店在执行公司严格的产品标准下,任何产品都可以进行当地采购。因此,全食超市的每个门店都有其独特的产品组合。在各自的部门中,也由团队自行决定员工的岗位配置,不过门店经理拥有优先选择权。
  每隔四星期,全食超市都会计算每个门店各个团队每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利润,绩效超过一定额度的团队将获得奖金。每个团队都有权了解公司全部的绩效考核数据,没有一个团队愿意成为落后者,因此每个团队都备受鼓励地努力工作。
  不难理解,在全食超市,新员工的聘用决策特别重要,如果你让一个懒散的人进入团队,你下个月的奖金就可能减少!
  在全食超市有三种决定:指挥与控制型决定,当时间不允许广泛咨询或必须由老板拍板时,由约翰•麦基或其他主管作出,但实际上几乎从来不作这样的决定;咨询性决定,广泛咨询之后由高级管理层作出的决定,这是公司最普遍的决定形式;一致性决定,这种决定与部门的所有员工利益密切相关,2/3以上的人赞同才能通过,一般用于决定部门是否要雇用某位员工。
  这种高度自治的管理方式让员工自我掌控并决定自身的成败,而不是由管理人员决定。
  
  任何秘密都向员工敞开
  
  全食超市为了形成员工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双向信任,在多方面作了努力。
  例如,每位员工都有权查阅其他门店员工的薪资状况。这种管理的透明度使管理者在薪水决策方面必须完全公正,当员工对薪资分配不满时,有权提出置疑。同时,由于所有员工的薪资状况都是透明的,就越发激励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并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因为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工作、哪类员工可以获得最丰厚的薪水回报。
  事实上,薪酬公开制度仅是全食超市管理透明的一个方面。许多公司敏感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例如每日各门店的销售状况、团队销售绩效、生产成本、每个门店的利润等,都是向员工开放的。
  这种制度的设立,不仅是因为每个门店团队在制定订货、定价决策时需要相应的财务数据,更是全食超市“无秘密”管理哲学的体现,因为无秘密的开放管理是构建公司信任的基础。
  
  在社区中共生
  
  无数迹象表明,全食超市的内部关系更像是社团关系而非阶层关系。
  以薪酬为例,麦基相信,高层管理者薪水是普通员工100倍的逻辑与全食超市社区管理的精神不符,100倍薪水的差异将导致怨恨并破坏信任,因此公司规定高层管理者的最高薪水限额不得超过普通员工平均薪水的19倍。同理,全食超市非管理人员控制公司93%的股票期权份额。
  麦基深刻理解公司的成功需要员工每日辛勤地付出,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需要脑力的贡献。只有当员工充分运用他们更高层次的能力,例如主动性、想象力和激情时,员工才能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社区是建立在共同的感知和目标基础上的,全食超市也不例外。对于许多公司员工而言,在全食超市工作展示了他们的生活风格与价值理念:出售营养丰富的食品,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支持无杀虫剂农业。这些理念凝结在全食超市的口号中——“健康的食品,强健的人类,生机勃勃的星球”。正如一位公司高管所言:“我们并不追求像MBA常常说的品牌扩张,我们正在为我们的使命而奋斗。”
  正是基于这种对共生命运的分享、对共同使命的忠诚,使全食超市成为一个共生社区。基于团队的报酬体系、透明的财务信息制度、高层管理者的薪资最高限制制度,是公司“共生命运的分享”最好的诠释。“对共同使命的忠诚”体现在全食超市不仅提倡并且正在努力改变世界工业方式和食物供给上。
  全食超市是一个所向披靡的强大竞争者,因为它总是在和自己竞争。各团队与他们的标杆团队竞争,与统一门店的其他团队竞争,和其他门店的同类团队竞争,它们获得的成功直接体现在团队认同、奖金和岗位提拔中。每个门店都由总部管理者和区域主管共同采取300种不同的方法对门店绩效进行评价,这样的绩效评价每年要进行十次。每个门店的“客户印象”评价则由其他门店做出,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员工间的相互竞争。
  民主和纪律、信任与义务、团结的共同体与激烈的内部竞争,这些看似矛盾的价值观,在全食超市得到了和谐统一。正是这种特殊的能力造就了公司独特高效、难以复制的管理机制。
  在美国,文化人士或者高薪白领认为穿着没用过杀真菌剂和杀虫剂的棉花做的有机棉T恤是一种更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下班后,他们不会去麦当劳,而是去全食超市买点东西回家,或者就直接在那里的熟食店吃饭。
  这些生活方式曾经是一小部分新兴阶层偏爱的新潮生活方式,也是很多工薪阶层向往的生活方式,全食超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把这种本来是边缘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变成主流的生活方式,而它则以商业上的成功成为最大的赢家。
  编 辑张婧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七年前的一个冬天,山西某地。火红的炉水,正从一座36立方米的小高炉中汩汩流出。站在高炉旁边,浙江华光冶炼集团董事长刘光火兴高采烈,因为他深知,这一炉红水冷却后,他的梦想就实现了。  从小高炉里流出的,是一种全新的金属混合物:镍铬生铁。这种银白色金属,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不被氧化,又耐强碱,成为制造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的重要原料。它的市场价格可达每吨上万元,而刘光火的发现,来源于某种根
期刊
人物  民营石油大亨龚家龙被诉5宗罪    “民营石油大亨”、天发实业集团原董事长龚家龙因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等五宗罪,而被移交检察机关。据湖北省公安厅方面的最新消息,警方查证了天发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和龚家龙等个人涉嫌五个方面的犯罪事实,涉案金额达31亿元,逮捕犯罪嫌疑人6人(另有3人批捕在逃),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中国商人打造“英国义乌”    来自东北的薛晓平和苏州的刘中杰,虽然都不是义乌
期刊
河南 孙先生    2007年7月,我的父亲因为一次意外受伤住院,在整个陪护期间,我便以《商界》杂志为伴。通过父亲住院以及在家治疗的经历,让我想到了社会上还有许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旁得不到相应的照顾,而且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时代,我考虑着开办一家养老公寓,相关事宜还望指点一下。    商界 开办养老院应具备的条件:1、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2、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
期刊
编者按:目前的中国,已经度过了激荡30年,接下来是国际机构纷纷看好的“中国黄金十年”,是又一个出现“新生代富豪”的千年一遇之变局。你?我?他?中国的年轻人如何把握住改变自己身家和阶层的机会?    世界上活跃经济体的崛起之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借鉴性。在韩国,年纪轻轻即积攒了丰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对这些富豪的创富历程、理念和策略做了详
期刊
即使是最先进的企业,在“分布式共同创造”的道路上也只是刚刚起步。这种把志趣相投的各方力量汇聚起来的创新模式,前途光明但是挑战也显而易见。    过去十年里,消费品、时尚和科技行业的一些企业一直将它们的产品开发过程向外界的新创意开放,比如来自供应商、独立发明人和大学实验室的新创意。  这就是把志趣相投的各方力量汇聚起来的创新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它的术语是“分布式共同创造”。例
期刊
全食超市的大多数顾客不关心价格,只希望买到的东西让自己绝对放心。  特易购推出的自有品牌“物有所值”系列产品已经从最初的41种发展到1200种,仅在英国,每周就有1000万顾客购买此系列产品。    在英国一个叫赫夫冈德谢的乡村,一栋简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被很多衰败不堪的酒吧围绕,大楼内灯光暗淡。要不是门口的牌子提示,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竟然盘踞着一个顶级超市连锁企业的国际总部。它就是英国第一、世界第
期刊
中国富豪登记太空游    近日,英国太空飞行公司“维珍银河”向外界展示了搭载太空飞船的母船“白骑士二号”。 “维珍银河”太空游大中华区独家代理商透露,在已交纳订金的成员中,共有两名香港富豪和一名台湾富豪,而重庆一名女富豪已登记拟游太空。  据介绍,“维珍银河”太空首发团将在2010年或2011年上天,费用折合人民币为136万元。在距离地面约120公里处,旅客可以感受5分钟的失重。富豪们通过窗户可以
期刊
中国上市公司最佳和最差老板排行出炉    近期的《福布斯》中文版杂志新鲜出炉了“2008年中国(非国有)上市公司最佳和最差老板”。同时,福布斯今年再次评选出30位“中国上市公司最贵老板”,这些高管平均年龄为51岁,2007年平均年薪为492万元,平均薪资涨幅为195%。  本榜单主要依据目标企业在2005~2007年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净资产收益增长率以及这两项指标与同行业整体业绩的比较作为
期刊
许多人见到他,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弱高挑、面容憔悴、长着一双浮肿眼睛的男人,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他就是那个入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中国千百万青年人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2006年,俞敏洪的新东方学校招了100万名学生。  对中国任何一位校长而言,这个数字都让人晕厥。这一年新东方趁势而上,9月7
期刊
日本绳大王  文/何春华    一年,岛村方雄从银行贷了100万日元作为原始资本,在麻绳原产地大量采购麻绳,再以收购价售出。整整一年,岛村先生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搭了进去,渐渐地,他的“投资”换来了回报:“岛村的绳索确实便宜”的名声被大家传颂,一时间四面八方的订单像雪片般地飞来。岛村心里自然偷着乐,但他不动声色,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  第二年,岛村方雄拿着厚厚的订单和一年来的售货发票收据,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