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的创作中,当舞蹈编导选定了题材,确立了主题,完成了艺术构思之后,就进入了舞蹈动作设计这一重要阶段。在创作舞蹈,即:动作设计,编排舞蹈组合上,不同的体裁和形式都有着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及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性,对舞蹈编导及动作设计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舞蹈动作;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143-02
任何成功的舞蹈设计须具备1.所表现的生活非常熟悉,并有独到的深刻感受。2.能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3.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假如编导对自己所要表现的生活不熟悉,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感受,编舞时就不可能有什么激情和形象,编出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容易出现动作和技巧堆砌的现象,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生动、富性格化的舞蹈形象。因为这和艺术主要表现感情,以情动人的原则相违背的。如果编导掌握的舞蹈语汇比较贫乏,在编舞时就不可能自由地选择那些更适合表现舞蹈内容、人物、意境的素材,来发展和创造出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舞蹈动作,并以此塑造动人的形象。如果编导缺乏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作品的舞蹈语言将失去生气勃勃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舞蹈《草原女民兵》中所设计的女民兵骑马动作,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形象性的,这些动作和组合,不仅表现了草原女民兵的英勇气质,并且富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如果编导不熟悉生活,没有强烈的感受,不掌握大量蒙古族舞蹈素材,不具备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形神兼备的骑马巡逻组合。
1 情绪舞、情节舞、舞剧动作设计的一般规律
情绪舞的动作设计致力于展现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创造意境。因此要求动作精炼,具有一定概括力。可以用几个富有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基本动作,根据情绪的发展和推进,进行变化、浓缩和重复展现。例如,舞蹈《丰收歌》,编导选取民间舞素材中适合表现田间劳动情绪的动作,结合实际生活中割稻、打场等劳动形态,根据人物情绪的变化,加以夸张和发展,充分展现了新农村女社员的丰收喜悦之情,其中以肩部抖动动作的速度变化,在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中多次出现,形象地表现了割稻的不同速度和欣喜情绪的不同程度,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情节舞的舞蹈设计,主要是围绕着人物的感情发展、性格特征和情节的需要(包括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而进行的。因此在舞蹈设计时,强调人物的造型性,对特定动作和技巧也赋予鲜明的性格色彩。如:舞蹈《艰苦岁月》,同样是爬雪山的大跨步动作,但老战士的跨步铿锵有力,小战士则显得灵活轻盈。为小战士设计的一组“下叉、斜射燕接串翻身”的动作,配以老战士的拉、推、接、拽的动作,勾划爬雪山的艰难情景,全舞以生活动作为依据进行夸张和美化,并借鉴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和风格,在动作的高低对比和造型性上颇下功力,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既是动作的夸张、又是情绪发展和艺术美的展示。
舞剧的舞蹈设计,要比一般情绪舞和情节舞更为严密。它要求对每一个人物均赋予典型的性格化动作--主题动作,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人物的感情发展逻辑进行组合和变化,着重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任何一段独舞、双人舞的设计,始终为了突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是为塑造完整的舞蹈形象作重墨彩笔来进行润色的。凡舞剧中的人物,有了鲜明的主题动作,又富有独特个性的舞蹈组合,他(她)的性格就会跃然而出,舞为剧用的动作和组合就充满了“情意”,舞剧中为某种情节、气氛的需要而设计的群舞,要遵循内容和情节的发展,统一在总的节奏和基调之中。民族舞剧的动作设计决不象外国芭蕾舞剧那样,可以从程式化的动作中进行组合变化。它必须为“剧”、“人”服务,用性格化的舞蹈语言来塑造各种典型的舞蹈形象。
舞剧《奔月》,编导以中国古典舞韵律为基础,博采广收,从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创造了既符合上古时代,又切合人物性格的主题动作和具有各自特色的舞蹈语言,将嫦娥的善良、纯真,后羿的英勇、粗犷,逢蒙的奸险、阴诈的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第二场嫦娥和后羿的双人舞设计,其中的“滑叉”“急跪地”、“扑地滚”等动作,是编导用丰富的艺术想象,符合情理地表现出上古时代的粗犷爱情生活。逢蒙击昏嫦娥后的双人舞,后羿、嫦娥的独舞和双人舞,以及几段三人舞和群舞,都充分突出主题动作,又不完全受其约束。因此语言丰富多彩,风格协调不涩,把深挚的感情注入于舞蹈语言之中,对不同的人物用性格化的动作作了细致的描绘。
2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动作设计
不同的舞蹈形式,因其特点不同,在舞蹈动作设计上,也必然有所差异,下面将不同形式舞蹈的动作设计的一般规律,作一概述。
独舞它的動作设计是概括性比较强,技巧性比较高。往往以写实动作表达必需的人物行动,进而以写意动作来重点地直接抒发人物的细腻及内心思绪。在写实时“惜墨如金”,在写意时“泼墨如水”。这样洗炼、浓缩和以“大手笔”来描叙内在感情的特点,使舞蹈的动作设计,既有概括性又有富性格化的具体形象性。编导的动作设计,应放在表现感情的升华和渲染上,要在努力把握人物思想逻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发挥,用适合的基调和感情节奏来尽情表达。从独舞的特点出发,它的动作和节奏,应是有疏有密、有缓有急、有起有伏。动作一般是由慢而快,由大幅度动作到较难的动作技巧,段落清晰,节奏鲜明,动作发展和过程自然通顺。这样不仅有利于形象塑造,而且也适合独舞演员的体力和表演。舞蹈《牧马》,编导先以写实动作表现蒙古牧民的骑马雄姿,随后由慢跳转动作发展成连续快速的二十四个下腰翻身转的动作,形象地表现牧民的高超骑术和豪迈的性格特征。这种根据感情、性格来提升典型动作的方法,使组合结构紧密,流畅自如,感情的表达如江水奔流,一泻千里,充分显示动作中饱含情意,技巧中富有内含,节奏鲜明,对比台理,疏密有序,风格统一,以“情”带“舞”的特点。全舞既有美的舞,又有美的情。编导设计的动作和组合,有层次,有感情,形象地显示了舞蹈动作的诗般语言的特有功能。
双人舞它主要是表达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它的舞蹈语言是作为“对话式”的抒情达意的形式而出现。一般讲,是以描述人物之间的内在心理,表达某种意念和感情作为其起点,所以多数富于抒情色彩。各主要人物均有自己的基本动作--主题动作,但二者不同风格韵律,又统一在一个节奏和气氛之中,有如歌剧中对唱、二重唱的表演形式。舞蹈《再见吧,妈妈》,充分表现了艺术的象征和虚拟的特点,舞蹈中设计了一段双人舞。由于二者统一在一个感情,一个思想,一个节奏之中。因此随着动作和技巧的起伏和发展,把母子深情深刻地揭示出来。舞中相互叮咛嘱咐的动作设计。十分动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母子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发挥了双人舞主要表达感情交流的作用。双人舞《追鱼》,由于舞蹈设计紧紧围绕一个“追”字,因此脉胳清楚,感情发展入情至理。渔翁的“捉”和鱼的“藏”,前者风趣和后者挑皮的性格,通过不同的造型和严谨结构的组合,表现得十分细腻、深刻。这种有弛有张,有分散有集中,有主有次的相互更迭和陪衬的动作设计,创造了形象,描叙了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三人舞这种形式的舞蹈设计,可以说是集独舞、双人舞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因为一般说三人舞不是自始至终均由三人同时表演。它总是出现单人和双人的舞蹈,而当三人汇集一堂时,又往往正是舞中节奏最强,气氛最浓,舞蹈动作力度最强的时候:《金山战鼓中》梁红玉的独舞设计,以一组富有性格特色的动作来展示其女将的气度和形象。单人擂鼓的动作,描叙她的英武、勇敢。中箭负伤后的鼓上翻下等动作,有力表现了她的坚毅不屈的意志。而双人舞的动作,主要是二员小将的人物刻划和环境气氛的揭示。在“对天盟誓”、“三人擂鼓助战”的三人舞时,由于动作表达了情节和行动的强烈内含,那又紧而快、又急而剧的节奏,遵循主题动作一气哈成的组合规律,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擂鼓”动作,它从固定位置的沉缓,发展到移动位置的三人串翻身击鼓的快速节奏,既刻划出心理状态,又在技巧中进发出“情”、“意”之光泽。它充分体现了三人舞的艺术功力,收到强烈的效果。设计三人舞时,应考虑舞台构图的变化,因为人物位置的前后,左右和正反之差异,直接关系到主次的更迭和气氛的转换。
群舞它的特点是塑造群象。在动作设计上偏重于集体的感情的抒发和升华,较之单人、双人、三人舞更具概括性。在技巧性上也不如其它形式那样复杂多变。它往往以基本动作和组合的重复出现来加强形象的特色,以节奏的不同变化表现感情和气氛的变化。群舞的动作设计必须重视舞台调度的统一和变化。这对动作的展示和形象的突出有着极大的关联。如:舞蹈《鄂尔多斯》,开始它以粗犷有力的四次重复的舞蹈组合,描叙了蒙族青年的剽悍健壮的特征。并以沉稳的节奏,横排的队形作平面展示。当女青年出现时,节奏转为跳动,欢快的动作组合和向前推进的舞台构图,将热情奔放的蒙族少女的性格,一下子表现了出来。中间的慢板组合,蹲起有序、左右配合适度,有力地抒发了解放后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末了以快速的节奏变化重复开头的组合动作,配以斜排的队形,因此加强了形象塑造,将气氛推向了高潮。群舞设计,是基本动作的简洁浓缩,富有性格特征,整个动作组合以感情发展为线来集中表现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十分注意动作的大小、高低、前后、正反的对比和照应,重视动作和队形变化的有机结合。
总之,优秀作品的舞蹈设计无不体现出生活气息浓、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较强的三位一体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生命的旋律罗胸岩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2] 舞蹈艺术浅谈孙景琛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11
[3] 人体律动的诗篇汪加千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8
【关键词】舞蹈动作;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143-02
任何成功的舞蹈设计须具备1.所表现的生活非常熟悉,并有独到的深刻感受。2.能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3.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假如编导对自己所要表现的生活不熟悉,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感受,编舞时就不可能有什么激情和形象,编出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容易出现动作和技巧堆砌的现象,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生动、富性格化的舞蹈形象。因为这和艺术主要表现感情,以情动人的原则相违背的。如果编导掌握的舞蹈语汇比较贫乏,在编舞时就不可能自由地选择那些更适合表现舞蹈内容、人物、意境的素材,来发展和创造出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舞蹈动作,并以此塑造动人的形象。如果编导缺乏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作品的舞蹈语言将失去生气勃勃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舞蹈《草原女民兵》中所设计的女民兵骑马动作,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形象性的,这些动作和组合,不仅表现了草原女民兵的英勇气质,并且富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如果编导不熟悉生活,没有强烈的感受,不掌握大量蒙古族舞蹈素材,不具备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的本领,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形神兼备的骑马巡逻组合。
1 情绪舞、情节舞、舞剧动作设计的一般规律
情绪舞的动作设计致力于展现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创造意境。因此要求动作精炼,具有一定概括力。可以用几个富有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基本动作,根据情绪的发展和推进,进行变化、浓缩和重复展现。例如,舞蹈《丰收歌》,编导选取民间舞素材中适合表现田间劳动情绪的动作,结合实际生活中割稻、打场等劳动形态,根据人物情绪的变化,加以夸张和发展,充分展现了新农村女社员的丰收喜悦之情,其中以肩部抖动动作的速度变化,在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中多次出现,形象地表现了割稻的不同速度和欣喜情绪的不同程度,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情节舞的舞蹈设计,主要是围绕着人物的感情发展、性格特征和情节的需要(包括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而进行的。因此在舞蹈设计时,强调人物的造型性,对特定动作和技巧也赋予鲜明的性格色彩。如:舞蹈《艰苦岁月》,同样是爬雪山的大跨步动作,但老战士的跨步铿锵有力,小战士则显得灵活轻盈。为小战士设计的一组“下叉、斜射燕接串翻身”的动作,配以老战士的拉、推、接、拽的动作,勾划爬雪山的艰难情景,全舞以生活动作为依据进行夸张和美化,并借鉴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和风格,在动作的高低对比和造型性上颇下功力,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既是动作的夸张、又是情绪发展和艺术美的展示。
舞剧的舞蹈设计,要比一般情绪舞和情节舞更为严密。它要求对每一个人物均赋予典型的性格化动作--主题动作,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人物的感情发展逻辑进行组合和变化,着重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任何一段独舞、双人舞的设计,始终为了突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是为塑造完整的舞蹈形象作重墨彩笔来进行润色的。凡舞剧中的人物,有了鲜明的主题动作,又富有独特个性的舞蹈组合,他(她)的性格就会跃然而出,舞为剧用的动作和组合就充满了“情意”,舞剧中为某种情节、气氛的需要而设计的群舞,要遵循内容和情节的发展,统一在总的节奏和基调之中。民族舞剧的动作设计决不象外国芭蕾舞剧那样,可以从程式化的动作中进行组合变化。它必须为“剧”、“人”服务,用性格化的舞蹈语言来塑造各种典型的舞蹈形象。
舞剧《奔月》,编导以中国古典舞韵律为基础,博采广收,从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创造了既符合上古时代,又切合人物性格的主题动作和具有各自特色的舞蹈语言,将嫦娥的善良、纯真,后羿的英勇、粗犷,逢蒙的奸险、阴诈的形象,鲜明地展示出来。第二场嫦娥和后羿的双人舞设计,其中的“滑叉”“急跪地”、“扑地滚”等动作,是编导用丰富的艺术想象,符合情理地表现出上古时代的粗犷爱情生活。逢蒙击昏嫦娥后的双人舞,后羿、嫦娥的独舞和双人舞,以及几段三人舞和群舞,都充分突出主题动作,又不完全受其约束。因此语言丰富多彩,风格协调不涩,把深挚的感情注入于舞蹈语言之中,对不同的人物用性格化的动作作了细致的描绘。
2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动作设计
不同的舞蹈形式,因其特点不同,在舞蹈动作设计上,也必然有所差异,下面将不同形式舞蹈的动作设计的一般规律,作一概述。
独舞它的動作设计是概括性比较强,技巧性比较高。往往以写实动作表达必需的人物行动,进而以写意动作来重点地直接抒发人物的细腻及内心思绪。在写实时“惜墨如金”,在写意时“泼墨如水”。这样洗炼、浓缩和以“大手笔”来描叙内在感情的特点,使舞蹈的动作设计,既有概括性又有富性格化的具体形象性。编导的动作设计,应放在表现感情的升华和渲染上,要在努力把握人物思想逻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发挥,用适合的基调和感情节奏来尽情表达。从独舞的特点出发,它的动作和节奏,应是有疏有密、有缓有急、有起有伏。动作一般是由慢而快,由大幅度动作到较难的动作技巧,段落清晰,节奏鲜明,动作发展和过程自然通顺。这样不仅有利于形象塑造,而且也适合独舞演员的体力和表演。舞蹈《牧马》,编导先以写实动作表现蒙古牧民的骑马雄姿,随后由慢跳转动作发展成连续快速的二十四个下腰翻身转的动作,形象地表现牧民的高超骑术和豪迈的性格特征。这种根据感情、性格来提升典型动作的方法,使组合结构紧密,流畅自如,感情的表达如江水奔流,一泻千里,充分显示动作中饱含情意,技巧中富有内含,节奏鲜明,对比台理,疏密有序,风格统一,以“情”带“舞”的特点。全舞既有美的舞,又有美的情。编导设计的动作和组合,有层次,有感情,形象地显示了舞蹈动作的诗般语言的特有功能。
双人舞它主要是表达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它的舞蹈语言是作为“对话式”的抒情达意的形式而出现。一般讲,是以描述人物之间的内在心理,表达某种意念和感情作为其起点,所以多数富于抒情色彩。各主要人物均有自己的基本动作--主题动作,但二者不同风格韵律,又统一在一个节奏和气氛之中,有如歌剧中对唱、二重唱的表演形式。舞蹈《再见吧,妈妈》,充分表现了艺术的象征和虚拟的特点,舞蹈中设计了一段双人舞。由于二者统一在一个感情,一个思想,一个节奏之中。因此随着动作和技巧的起伏和发展,把母子深情深刻地揭示出来。舞中相互叮咛嘱咐的动作设计。十分动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母子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发挥了双人舞主要表达感情交流的作用。双人舞《追鱼》,由于舞蹈设计紧紧围绕一个“追”字,因此脉胳清楚,感情发展入情至理。渔翁的“捉”和鱼的“藏”,前者风趣和后者挑皮的性格,通过不同的造型和严谨结构的组合,表现得十分细腻、深刻。这种有弛有张,有分散有集中,有主有次的相互更迭和陪衬的动作设计,创造了形象,描叙了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三人舞这种形式的舞蹈设计,可以说是集独舞、双人舞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因为一般说三人舞不是自始至终均由三人同时表演。它总是出现单人和双人的舞蹈,而当三人汇集一堂时,又往往正是舞中节奏最强,气氛最浓,舞蹈动作力度最强的时候:《金山战鼓中》梁红玉的独舞设计,以一组富有性格特色的动作来展示其女将的气度和形象。单人擂鼓的动作,描叙她的英武、勇敢。中箭负伤后的鼓上翻下等动作,有力表现了她的坚毅不屈的意志。而双人舞的动作,主要是二员小将的人物刻划和环境气氛的揭示。在“对天盟誓”、“三人擂鼓助战”的三人舞时,由于动作表达了情节和行动的强烈内含,那又紧而快、又急而剧的节奏,遵循主题动作一气哈成的组合规律,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擂鼓”动作,它从固定位置的沉缓,发展到移动位置的三人串翻身击鼓的快速节奏,既刻划出心理状态,又在技巧中进发出“情”、“意”之光泽。它充分体现了三人舞的艺术功力,收到强烈的效果。设计三人舞时,应考虑舞台构图的变化,因为人物位置的前后,左右和正反之差异,直接关系到主次的更迭和气氛的转换。
群舞它的特点是塑造群象。在动作设计上偏重于集体的感情的抒发和升华,较之单人、双人、三人舞更具概括性。在技巧性上也不如其它形式那样复杂多变。它往往以基本动作和组合的重复出现来加强形象的特色,以节奏的不同变化表现感情和气氛的变化。群舞的动作设计必须重视舞台调度的统一和变化。这对动作的展示和形象的突出有着极大的关联。如:舞蹈《鄂尔多斯》,开始它以粗犷有力的四次重复的舞蹈组合,描叙了蒙族青年的剽悍健壮的特征。并以沉稳的节奏,横排的队形作平面展示。当女青年出现时,节奏转为跳动,欢快的动作组合和向前推进的舞台构图,将热情奔放的蒙族少女的性格,一下子表现了出来。中间的慢板组合,蹲起有序、左右配合适度,有力地抒发了解放后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末了以快速的节奏变化重复开头的组合动作,配以斜排的队形,因此加强了形象塑造,将气氛推向了高潮。群舞设计,是基本动作的简洁浓缩,富有性格特征,整个动作组合以感情发展为线来集中表现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十分注意动作的大小、高低、前后、正反的对比和照应,重视动作和队形变化的有机结合。
总之,优秀作品的舞蹈设计无不体现出生活气息浓、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较强的三位一体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生命的旋律罗胸岩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2] 舞蹈艺术浅谈孙景琛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11
[3] 人体律动的诗篇汪加千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