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物理教学现状出发,初步探究物理隐性性课程的特点及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隐性课程在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隐性课程 物理隐性课程 学习主动性 思维灵活性
一般一提到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视角逐渐转向潜在课程即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一、物理隐性课程的涵义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的具体学科课程教育中,又显示出不同的学科特色。物理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下位概念,是隐性课程在物理学科课程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物理特色。依据隐性课程的定义,物理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传统物理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物理学科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物理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
二、物理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必要性
逻辑推理性强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更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程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要求,只有学生喜欢学习,自身有要求学的愿望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教学更行之有效。这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隐性课程的特点,可见运用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物理教学收到功半事倍的教学效果,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物理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实施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都是无时无处不在。隐性课程客观存在于教育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重视正规课堂课程,导致了教育中许多片面性。[2]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注重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隐性课程,积极捕捉教育时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细心观察,培养思维
笔者认为:物理隐性课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它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影响是构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例如,可以提问学生“神舟七号”发射时宇航员出仓为什么要给腰间系一条绳子?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认真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探讨万有引力和失重。为什么炎热的夏天吹风扇会觉得凉爽?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车辆行驶时要给车的轮子穿上笨重的“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培养学生主动动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出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因此,教师应从生活中细心观察,捕捉物理教学的新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随时发现隐含在学生活动中的教育时机,予以适时的引导。
(二)教于生活,主动探究
许多的教育内容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才能够完成的,而隐性课程正弥补了有计划的正规课程的局限性,适时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特定的生活情景。寓知识于学生生活当中。其实,探索神秘、未知的事物是学生的天性。例如,在学生对闪电打雷的探索中,帮助学生探索闪电打雷形成的原因,提出能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下雨过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我相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就应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同时,在这样的特殊情景中,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生活经验。这种随机的隐性课程内容无法在有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完成,但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重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的要求,树立整体的课程观,注意课堂课程的作用,更要注意潜在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认识到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教育活动的结果,而在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注重观察研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各方面素质更充分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49.33~34;
[2]周俏纨.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院.3~4;
[3]王教过,李贵安. 《物理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17;
作者简介:
张爽(1987-),女,汉,陕西商洛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隐性课程 物理隐性课程 学习主动性 思维灵活性
一般一提到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视角逐渐转向潜在课程即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
一、物理隐性课程的涵义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的具体学科课程教育中,又显示出不同的学科特色。物理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下位概念,是隐性课程在物理学科课程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物理特色。依据隐性课程的定义,物理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传统物理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物理学科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物理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
二、物理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必要性
逻辑推理性强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更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程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要求,只有学生喜欢学习,自身有要求学的愿望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教学更行之有效。这也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隐性课程的特点,可见运用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物理教学收到功半事倍的教学效果,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物理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实施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教育都是无时无处不在。隐性课程客观存在于教育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重视正规课堂课程,导致了教育中许多片面性。[2]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注重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隐性课程,积极捕捉教育时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细心观察,培养思维
笔者认为:物理隐性课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它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影响是构成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例如,可以提问学生“神舟七号”发射时宇航员出仓为什么要给腰间系一条绳子?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认真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探讨万有引力和失重。为什么炎热的夏天吹风扇会觉得凉爽?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车辆行驶时要给车的轮子穿上笨重的“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培养学生主动动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出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因此,教师应从生活中细心观察,捕捉物理教学的新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随时发现隐含在学生活动中的教育时机,予以适时的引导。
(二)教于生活,主动探究
许多的教育内容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才能够完成的,而隐性课程正弥补了有计划的正规课程的局限性,适时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特定的生活情景。寓知识于学生生活当中。其实,探索神秘、未知的事物是学生的天性。例如,在学生对闪电打雷的探索中,帮助学生探索闪电打雷形成的原因,提出能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下雨过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我相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就应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同时,在这样的特殊情景中,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和生活经验。这种随机的隐性课程内容无法在有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完成,但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重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的要求,树立整体的课程观,注意课堂课程的作用,更要注意潜在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要认识到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教育活动的结果,而在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注重观察研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各方面素质更充分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49.33~34;
[2]周俏纨.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院.3~4;
[3]王教过,李贵安. 《物理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17;
作者简介:
张爽(1987-),女,汉,陕西商洛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