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藏区学生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具有重大意义。近3年我校接受了311名藏区学生,在过去的3年里,我们发现了藏区学生的课堂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均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我们对311名藏区“9+3”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展了调查。
一、“9+3”学生学习方法调查情况
1.调查形式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和座谈形式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你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2)你是否能自主学习?
(3)你以前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4)你以前的学习效果如何?
(5)你觉得是老师传授知识还是通过自我学习掌握知识更快?掌握知识更牢固?
(6)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吗?
(7)你希望在娱乐中学习还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8)当你不懂时你是希望自己解决还是向老师请教?
(9)你喜欢技能课还是文化课?
(10)你喜欢语文课还是数学课?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采用全额问卷调查,座谈根据年级分组进行。
4.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占68%。
不习惯自主学习的占56%。
学习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简单的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等教学基本环节,而且这些环节也没有深入地阐述学习方法。
72%的学生自我认为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老师传授掌握知识较快,有的同学认为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更牢固。
85%的学生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82%的学生希望在娱乐中学习而不是在安静环境中学习。
67%的学生选择了在不懂时向老师请教。
95%的学生喜欢技能课而不喜欢文化课。
72%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语文课而不是数学课。
从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9+3”学生从总体是看是一个积极追求上进的群体。“9+3”学生正处在积极向上的青年时代,他们有追求、有理想,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学习有用的一技之长。他们同样希望成人成才,理应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由于9+3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也简单化。①“9+3”学生由于不懂得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他们错误地认为在职校里只需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因此放松了对基础课的学习。②“9+3”学生缺乏主动思索、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生动、直观、情趣共济活泼热烈、互动场面的学习情景,从而影响了“9+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和企业形成巨大的障碍。③ “9+3”学生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仍以个体学习为主,实行单兵作战,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之甚少。现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评价机制、教师的观念、行为严格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④学习方法简单化,学习效果不理想,又没有学习主动积极性。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比较喜欢动手。
二、学法理论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见,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的科学性对所有中职生和“9+3”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势在必行,而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法指导体现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充分展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的关键在怎样导,学生的关键在怎样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一个结合点—学法指导。从而由以往单一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二者结合上的转变。
三、学法指导实践
1.将学法指导纳入教法
学法不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而是老师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指导,而且指导方式要明确写入教案。从教师层面确保学法指导确实在课堂中实施了。当然指导方法经过教研组讨论不断增加不断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摊牌理解,查阅资料,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问题继续存在就引导学生从更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降低问题难度,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解决问题。
3.增强“9+3”学生学习专业的意识
“9+3”学生进入职校后从充满憧憬到充满迷惘,主要的是他们心中失去了奋斗目标。因此,“9+3”学生入学教育要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耳濡目染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进而达到热爱专业,使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宽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改变“9+3”学生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9+3”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促进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5.激发“9+3”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
根据“9+3”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对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支持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良性互动、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有效地调节“9+3”学生的学习心理
“9+3”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在情感上有较为强烈的对父母的依恋。因此,对他们应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他们思想工作,发挥家长对他们情感动力的影响。使他们少受不良环境或心理问题所困扰。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学法指导的进一步开展
在现有学法指导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并要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
1.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鉴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9+3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认可,实施的意义更为重大。全面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
2.加大实习教学环节后对理论课的巩固
由于多种原因,9+3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而对实习比较感兴趣,应该利用实习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巩固专业理论课知识。
3.强化教师主导地位
9+3学生学习自学性较差,教师的教学安排要充分,除传授知识外,要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内容要充实原则上不进行教师指定的教学环节,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引导学生学习。
一、“9+3”学生学习方法调查情况
1.调查形式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和座谈形式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你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2)你是否能自主学习?
(3)你以前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4)你以前的学习效果如何?
(5)你觉得是老师传授知识还是通过自我学习掌握知识更快?掌握知识更牢固?
(6)你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吗?
(7)你希望在娱乐中学习还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8)当你不懂时你是希望自己解决还是向老师请教?
(9)你喜欢技能课还是文化课?
(10)你喜欢语文课还是数学课?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采用全额问卷调查,座谈根据年级分组进行。
4.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占68%。
不习惯自主学习的占56%。
学习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简单的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等教学基本环节,而且这些环节也没有深入地阐述学习方法。
72%的学生自我认为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老师传授掌握知识较快,有的同学认为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更牢固。
85%的学生愿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82%的学生希望在娱乐中学习而不是在安静环境中学习。
67%的学生选择了在不懂时向老师请教。
95%的学生喜欢技能课而不喜欢文化课。
72%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语文课而不是数学课。
从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9+3”学生从总体是看是一个积极追求上进的群体。“9+3”学生正处在积极向上的青年时代,他们有追求、有理想,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学习有用的一技之长。他们同样希望成人成才,理应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由于9+3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也简单化。①“9+3”学生由于不懂得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他们错误地认为在职校里只需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因此放松了对基础课的学习。②“9+3”学生缺乏主动思索、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生动、直观、情趣共济活泼热烈、互动场面的学习情景,从而影响了“9+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和企业形成巨大的障碍。③ “9+3”学生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仍以个体学习为主,实行单兵作战,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之甚少。现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评价机制、教师的观念、行为严格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④学习方法简单化,学习效果不理想,又没有学习主动积极性。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比较喜欢动手。
二、学法理论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见,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的科学性对所有中职生和“9+3”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势在必行,而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法指导体现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充分展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的关键在怎样导,学生的关键在怎样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一个结合点—学法指导。从而由以往单一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二者结合上的转变。
三、学法指导实践
1.将学法指导纳入教法
学法不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而是老师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指导,而且指导方式要明确写入教案。从教师层面确保学法指导确实在课堂中实施了。当然指导方法经过教研组讨论不断增加不断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摊牌理解,查阅资料,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问题继续存在就引导学生从更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降低问题难度,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解决问题。
3.增强“9+3”学生学习专业的意识
“9+3”学生进入职校后从充满憧憬到充满迷惘,主要的是他们心中失去了奋斗目标。因此,“9+3”学生入学教育要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耳濡目染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进而达到热爱专业,使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宽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改变“9+3”学生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9+3”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促进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5.激发“9+3”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
根据“9+3”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对他们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支持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良性互动、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有效地调节“9+3”学生的学习心理
“9+3”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在情感上有较为强烈的对父母的依恋。因此,对他们应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他们思想工作,发挥家长对他们情感动力的影响。使他们少受不良环境或心理问题所困扰。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学法指导的进一步开展
在现有学法指导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并要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
1.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鉴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9+3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认可,实施的意义更为重大。全面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
2.加大实习教学环节后对理论课的巩固
由于多种原因,9+3学生学习效果不好,而对实习比较感兴趣,应该利用实习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巩固专业理论课知识。
3.强化教师主导地位
9+3学生学习自学性较差,教师的教学安排要充分,除传授知识外,要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内容要充实原则上不进行教师指定的教学环节,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引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