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与“境”交融的课堂学习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独特的作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真实的实验情境等形式,构建了一种情境化的课堂学习模式,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重对环境和社会等现实问题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二氧化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9-005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8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情境化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克服被动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病。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3]。化学课堂学习情境中“情”与“境”是互融的,“情”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培养,“境”是知识的社会应用背景、课堂氛围、学习环境和各种探究性活动。情境化的学习模式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才能对物质世界有深刻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形成科学态度,才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利于素养的内化[4]。
一、情境化教学的内涵和素材来源
在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某一具体而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热议、体验、交流、思考等,帮助学生认知化学世界,获取化学知识,提升学习境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真实或者逼真的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平行地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教学的问题“情境”来源广泛,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型电池的出现、酸雨腐蚀、厄尔尼诺现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发起点”和“助力点”,这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某些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体情景、模拟情景、语表情景、想象情景、推理情景等多种类型将情境有机衔接到教学中来。
二、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情境中蕴含的真实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所在,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关注社会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5]。
“S02的性质和用途”从“天目山酸雨肆虐”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通过视觉冲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SO2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情境一探究一观察一推测一结论”模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整节课的设计模式如下:
三、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下的“情境”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1】播放视频——酸雨肆虐天目山
度假胜地天目山,号称浙北绿肺。但最近天目山好像变老了,再也没以前那种精神了:树干很脆,冬天略下点雪,挂点雾凇,大树主干就断掉。连天目山引以为傲的古柳杉群,也频繁发病,奄奄一息。谁摧残得天目山日渐憔悴?专家解释,酸雨危害嚴重。
通过精心选择视频和相关图片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了解S02对环境的影响,情感上帮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角——二氧化硫。
2.模拟真实情境,探究S02的物理性质和漂白性
在初步接触到S02的时候,学生自然想知道它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自制的简易实验装置来学习S02物理性质和漂白性,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情境2】SO2物理性质和漂白性的学习
实验步骤:气球内充一定量的S02气体,按图2连接好实验仪器,轻轻推动注射器,使其中的水逐渐从喷头喷出,注入具支试管内,轻轻摇动试管,然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收缩变小,同时品红纸花逐渐褪色。
实验结论:(1) S02气体能溶于水;(2) 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
此装置为一改进装置,可一起检验S0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3.模拟现实情境,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
通过“情境1”学生已经知道S02能够形成酸雨,为更加深入地学习该过程,需要创设一定情境模拟S02形成酸雨的过程。
【情境3】实验模拟S02形成酸雨的过程
实验步骤:按照上图组装好仪器,然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点燃后,迅速盖好集气瓶的塞子,待集气瓶内火焰熄灭后,手推注射器使其中的水注入到集气瓶内,然后轻轻摇动集气瓶,使水充分润湿蓝色石蕊纸花,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蓝色石蕊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说明S02溶于水显酸性,所以能形成酸雨。
为进一步学习酸雨的酸性,从文献中找到酸雨样本置于空气中pH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1所示:
原因解释:酸性增强的原因是由于在空气中H2S03会逐渐被氧气氧化成H2SO4,从而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4.真实体验,感受酸雨造成的危害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酸雨的危害很大,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感受,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情境4】将图3装置内的湿蓝色石蕊纸花换作青菜叶、菠菜叶、绿树叶等,按照上述步骤重新实验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绿叶迅速变黄。
实验结论:酸雨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
5.开展讨论,二氧化硫的用途和危害
【情境5】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几组情境:(1)二氧化硫为基础的硫酸工业,硫酸在化肥、冶金、石油、机械、军事、航天等工业部门应用十分广泛;(2)二氧化硫用于漂白纸浆、草帽等;(3)=氧化硫形成的酸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树木死亡、鱼虾绝迹、土壤酸化、建筑物受损、文物损坏;(4)二氧化硫漂白的木耳、豆芽等食品。
开展讨论并汇报结果:(1)二氧化硫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可以利用其性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2)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可用于纸浆等,但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3)=氧化硫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工业上要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4)S02作为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物质,有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利用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要防止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教学中通过这五组情境的创设,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真实体验感,加深了对S02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与“情感认知”的融合会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更好地阐释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也变得富有内涵。
四、教学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1.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代表性
恰当的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6]。、典型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对所学知识起到“助推剂”的作用,形成认知冲突、引起热烈“争论”,从而能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充满知识趣味的课堂。
2.情境的设计要有层次
一节课的情境选择不能杂乱无章,要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样的课堂才能引人人胜。情境片段的选择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推进,问题的设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知识的再现和正迁移。
3.情境的设计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课堂不仅是“优等生”的课堂,更是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情境的设计就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程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帮助他们积极思考。情境的选择如果过于简单,整节课虽然讨论很热烈,但学生学不到太多的知识;如果情境问题太难,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变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所设置的情境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引起思考,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既保证了课堂质量,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4.情境的选择要来源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
许多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多挖掘一些与生产生活乃至科技前沿相关的素材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中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學精神”,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无形中也会得到加强。
5.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起到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情境化的教学不能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鼻子、手、脑等多个感官,这种立体化的体验、感受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情境化教学与实验教学、演示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结合使用,结合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励学生去发问、去质疑,学生的创新潜质会得到极大的激发,课堂也将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1]王明传,刘少坤,叶静怡.浅议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4):157-1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倪姗姗,钱扬义,叶静怡.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途径及启示[J].化学教育,2009(4):19-22
[4]王星乔,腾瑛巧,汪纪苗,包朝龙,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7(5):51-55
[5]杨玉琴,王祖浩.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基于化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10):30-33
[6] 胡小峰,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初探——“情景一问题一探究一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2-3
关键词:情境教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二氧化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9-005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8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情境化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克服被动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病。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3]。化学课堂学习情境中“情”与“境”是互融的,“情”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动机方面的培养,“境”是知识的社会应用背景、课堂氛围、学习环境和各种探究性活动。情境化的学习模式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才能对物质世界有深刻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形成科学态度,才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利于素养的内化[4]。
一、情境化教学的内涵和素材来源
在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某一具体而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热议、体验、交流、思考等,帮助学生认知化学世界,获取化学知识,提升学习境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真实或者逼真的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平行地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教学的问题“情境”来源广泛,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型电池的出现、酸雨腐蚀、厄尔尼诺现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发起点”和“助力点”,这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某些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体情景、模拟情景、语表情景、想象情景、推理情景等多种类型将情境有机衔接到教学中来。
二、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情境中蕴含的真实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所在,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关注社会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5]。
“S02的性质和用途”从“天目山酸雨肆虐”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通过视觉冲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SO2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情境一探究一观察一推测一结论”模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整节课的设计模式如下:
三、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下的“情境”教学过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1】播放视频——酸雨肆虐天目山
度假胜地天目山,号称浙北绿肺。但最近天目山好像变老了,再也没以前那种精神了:树干很脆,冬天略下点雪,挂点雾凇,大树主干就断掉。连天目山引以为傲的古柳杉群,也频繁发病,奄奄一息。谁摧残得天目山日渐憔悴?专家解释,酸雨危害嚴重。
通过精心选择视频和相关图片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了解S02对环境的影响,情感上帮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角——二氧化硫。
2.模拟真实情境,探究S02的物理性质和漂白性
在初步接触到S02的时候,学生自然想知道它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自制的简易实验装置来学习S02物理性质和漂白性,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情境2】SO2物理性质和漂白性的学习
实验步骤:气球内充一定量的S02气体,按图2连接好实验仪器,轻轻推动注射器,使其中的水逐渐从喷头喷出,注入具支试管内,轻轻摇动试管,然后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收缩变小,同时品红纸花逐渐褪色。
实验结论:(1) S02气体能溶于水;(2) 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
此装置为一改进装置,可一起检验S02的溶解性和漂白性,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3.模拟现实情境,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
通过“情境1”学生已经知道S02能够形成酸雨,为更加深入地学习该过程,需要创设一定情境模拟S02形成酸雨的过程。
【情境3】实验模拟S02形成酸雨的过程
实验步骤:按照上图组装好仪器,然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点燃后,迅速盖好集气瓶的塞子,待集气瓶内火焰熄灭后,手推注射器使其中的水注入到集气瓶内,然后轻轻摇动集气瓶,使水充分润湿蓝色石蕊纸花,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蓝色石蕊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说明S02溶于水显酸性,所以能形成酸雨。
为进一步学习酸雨的酸性,从文献中找到酸雨样本置于空气中pH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1所示:
原因解释:酸性增强的原因是由于在空气中H2S03会逐渐被氧气氧化成H2SO4,从而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4.真实体验,感受酸雨造成的危害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酸雨的危害很大,教学中设计一定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感受,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情境4】将图3装置内的湿蓝色石蕊纸花换作青菜叶、菠菜叶、绿树叶等,按照上述步骤重新实验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绿叶迅速变黄。
实验结论:酸雨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
5.开展讨论,二氧化硫的用途和危害
【情境5】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几组情境:(1)二氧化硫为基础的硫酸工业,硫酸在化肥、冶金、石油、机械、军事、航天等工业部门应用十分广泛;(2)二氧化硫用于漂白纸浆、草帽等;(3)=氧化硫形成的酸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树木死亡、鱼虾绝迹、土壤酸化、建筑物受损、文物损坏;(4)二氧化硫漂白的木耳、豆芽等食品。
开展讨论并汇报结果:(1)二氧化硫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可以利用其性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2)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可用于纸浆等,但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3)=氧化硫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工业上要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4)S02作为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物质,有其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利用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要防止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教学中通过这五组情境的创设,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真实体验感,加深了对S02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与“情感认知”的融合会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更好地阐释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也变得富有内涵。
四、教学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1.情境的创设要具有代表性
恰当的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6]。、典型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对所学知识起到“助推剂”的作用,形成认知冲突、引起热烈“争论”,从而能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充满知识趣味的课堂。
2.情境的设计要有层次
一节课的情境选择不能杂乱无章,要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这样的课堂才能引人人胜。情境片段的选择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推进,问题的设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知识的再现和正迁移。
3.情境的设计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课堂不仅是“优等生”的课堂,更是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情境的设计就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程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帮助他们积极思考。情境的选择如果过于简单,整节课虽然讨论很热烈,但学生学不到太多的知识;如果情境问题太难,远超出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变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所设置的情境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引起思考,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既保证了课堂质量,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4.情境的选择要来源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
许多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多挖掘一些与生产生活乃至科技前沿相关的素材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中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學精神”,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无形中也会得到加强。
5.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起到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情境化的教学不能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鼻子、手、脑等多个感官,这种立体化的体验、感受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情境化教学与实验教学、演示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结合使用,结合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励学生去发问、去质疑,学生的创新潜质会得到极大的激发,课堂也将别开生面。
参考文献
[1]王明传,刘少坤,叶静怡.浅议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4):157-1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倪姗姗,钱扬义,叶静怡.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途径及启示[J].化学教育,2009(4):19-22
[4]王星乔,腾瑛巧,汪纪苗,包朝龙,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7(5):51-55
[5]杨玉琴,王祖浩.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基于化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1(10):30-33
[6] 胡小峰,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初探——“情景一问题一探究一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