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霸州市教育系统在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启动了“跨世纪园丁工程”,在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方面未雨绸缪,而且在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方面另僻蹊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在提高下一代素质的同时,进行“前素质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进行有机地整合,在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社会育人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几年来,在教育局党委和各级关工委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这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回顾我市家长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先是在1998年初三次组团到外地考察,吸取这些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的先进经验,并组织了多次研讨和论证,确定了自己的办学思路。随后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直到普遍开花。到2000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起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的家长占学生家长总数的80%以上。家长学校的成功开办,为霸州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新的坐标点,为教育的社会化编织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实践中,我们摸索、积累了办好家长学校的几点经验。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任何变革都是从转变观念人手的,开办家长学校同样要转变人的观念,变革人的思维方式d为此,市教育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组织各学校领导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大家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更新,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全员育人,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年轻一代茁壮成长。
二是认识家庭教育是大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影响的长远性、终生性,都是其他方面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讲求家教,树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界名人、伟人的成长,大都与良好的家教相关联。因此,家庭教育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是亟待研究、探索和深入开发的教育领域。
三是对家长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理解。开办学校教育家长、教育家庭,是提高家教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是克服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顽症”的需要,是引导广大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的需要。,由于部分家长素质偏低,不同程度地受到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的影响,重智育、轻德体;重养育、轻教育,虽“望子成龙”心切,但教无良方。或对子女施加压力,期望过高甚至拔苗助长;或沉溺爱河,娇生惯养;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家教陷入了种种误区,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因此,只有办好家长学校,才能走出家教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素质教育进入家庭打开通道,为家校之间架起一座协同育人的桥梁。 二、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办好家长学校必须有组织保证,自上而下,形成网络。为此,霸州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学会”,市教育局成立了“家庭教育管理服务中心”,这一组织机构由局党委一名成员担任领导,其它副职由关工委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市家长学校规程,组织编写家教教材,搞好调查研究,指导家教方法。基层组织是各校建立的“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所服务的社区、村镇中心教育、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组成,其职能是听取学校关于家庭教育情况的分析报告,审议教学计划,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家长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各校还设有管委会的常设机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设校长、常务副校长各1名,委员若干人。校长由所在学校校长兼任,常务副校长由主管政工的副校长或政工主任担任。各家长学校还按照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聘请“十大员”的要求,聘请了家长学校辅导员。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辅导员队伍已扩大到363人。健全的组织、系统的网络,保证了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确定教师,选编教材
我市家长学校的教师主要由各校经过家教培训的班主任来担任,负责组织各班学生家长的学习授课,安排教育活动,定期向校务会汇报家教工作,期末做出总结。霸州市第五中学对此有所创新,他们对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家长学校教师加强培训,采取了岗前培训,阶段培训和专题培训的办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选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和吉林省家教学会联合编写的《家教指南》期刊作为临时教材。《指南》月刊分小学和初中两种版本,它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确实是陪伴教师、家长的良师益友。另外,市关工委老同志还分专题自编教材,如《走出家教误区,树立良好家风》、《中国古代家教探源》、《国外家教经验借鉴》、《现代成功家教范例》、《中外名人的家庭教育》等。这些文章有的在廊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有的刊印成《家教指南》专辑。它既是家庭教育理论性的总结,也是各校教师给家长授课的参考。
四、制定条例,规范活动
为使家长学校步人规范化的轨道,我市“家教管理服务中心”制定了《家长学校管理条例》。《条例》分六章十八条,提出了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任务、措施、评价方法和具体要求,使工作有章可循。每学期末依照条例对各校家教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必备的办学条件,二是规范化水平,三是办学效益,并以30分的分值纳入素质教育整体评估系统。
针对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分布等差异情况,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在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的同时,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分散定点讲座”、“‘书面沟通”、“电话咨询”、“自读教参”、“调查问卷”,举办“教学开放日”、进行“个别家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机动灵活、形式多样。我市第二十四中学,地处霸州东部边远地区,生源分散,为方便家长们的学习,学校以杨芬港、肖家堡、阙里墅三个大村为中心,建立了三个授课点,坚持“送教到家”,把方便送给家长,把困难留给自己。对此,家长很受感动,使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交流经验,树立典型
为了使家教工作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巩固成果的同时继续发展和创新,市教育局党委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学校办学经验交流会”。全市中小学校写总结,乡镇区办、国办中小学划片交流。同时做好典型带动工作,2001年末,评选出“先进家长学校”22个,由教育局党委颁发证书和奖状。与此同时,确定市二中、市三中、市二十四中学、市一小、市五小为典型示范学校,达到了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点面互动、共同推进的目的。其中市三中、市一小的家长学校已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全面落实《条例》要求,组织健全、工作有序、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教案、活动有记录、阶段有总结,并通过互联网接受外地教学信息,吸取新鲜经验,使家长学校越办越好。
六、加强领导,务实求是
我市家庭教育的推进、家长学校的开办,始终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教育局党委具体领导下进行的,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组织上,市教育局、市老干部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行动,关注教育,在工作上给予具体指导;教育局党委多次组团赴外地参观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对关工委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局领导亲临学校,参加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计划我都要亲自审阅,年度汇报我都要亲自听取,另外我们还有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把局关工委、“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科室对待,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一定的活动经费。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市教育局多次下发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对我局关工委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我本人还多次到市三中、市一小等校对家教工作进行指导,并与关工委的同志座谈今后的办学方向,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极大地促进了关工委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市家长学校的开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翼双飞,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向着“家庭教育民主化、家教启动早期化,家长教育素质化”的目标大步迈进,办学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对子女由单纯的情感支配向理智的爱升华,由“溺爱”转变为“智爱”。市二小学生家长刘玉华注重对子女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学雷锋、学英雄、爱祖国、爱人民、讲正直、讲诚实,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养成习惯。她的两个孩子在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社会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在家里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有一位家长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介绍了自己的教子之道。她说:“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几点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是要理性定位教育目标,因材施教,决不能期望过高甚至拔苗助长;二是要对孩子少给一点呵护,多给一些生活的空间;三是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
三是改变了一些家庭中亲子之间的关系,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已成为新的家风。市五中一名叫张东慧的学生介绍说:“以前和父亲之间好像隔着一个巨大的屏障。父亲对我考试98分的成绩还大发雷霆,横加斥责。自从他参加了家长学校,变得和蔼可亲了,是家长学校为我们父女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的桥梁”。
四是家校关系由过去的不相往来向密切沟通转变。家长被请进学校来听课上课,教师走出去家访座谈,双方关系变得空前融洽,消除了隔阂,拆去了屏障,达到目标一致,施教协调,功能互补。过去解不开的矛盾现在可以迎刃而解了,过去办不到的事,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可以办到了。教育局关工委开展的“让孤贫孩子进校园”的扶贫救孤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同情与赞助。三年来,共集资13万多元,定向和非定向救助失学儿童320多名。这一义举关心了孩子,感动了家长,牵动了社会。
五是家教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使在校学生巩固率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得以变革,学生的心理压力,课业负担得以减轻,学习信心不断增强,厌学弃学现象得到遏制。例如,多年困扰市十五中和市二十四中的巩固率偏低问题得到解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缘于我市家长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在2001年5月30日,廊坊市教委、廊坊市妇联在我市组织召开了“家长学校现场会暨家庭教育工作表彰会”。我市市委副书记李峰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我市开办家长学校的经验,市第三中学校长闫惠生同志以“办好家长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题,汇报了他们开办家长学校的先进经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我市的家长学校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家长学校的开办,为家庭教育的优化开辟了一条通道,从而真正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的新格局,使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这些初见端倪的成效中,我们看到了家长学校的美好前景,看到了家庭教育中潜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蕴含着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责任编辑:英 瑛
回顾我市家长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先是在1998年初三次组团到外地考察,吸取这些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的先进经验,并组织了多次研讨和论证,确定了自己的办学思路。随后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直到普遍开花。到2000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起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的家长占学生家长总数的80%以上。家长学校的成功开办,为霸州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新的坐标点,为教育的社会化编织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实践中,我们摸索、积累了办好家长学校的几点经验。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任何变革都是从转变观念人手的,开办家长学校同样要转变人的观念,变革人的思维方式d为此,市教育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组织各学校领导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大家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更新,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全员育人,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年轻一代茁壮成长。
二是认识家庭教育是大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影响的长远性、终生性,都是其他方面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讲求家教,树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界名人、伟人的成长,大都与良好的家教相关联。因此,家庭教育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是亟待研究、探索和深入开发的教育领域。
三是对家长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理解。开办学校教育家长、教育家庭,是提高家教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是克服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顽症”的需要,是引导广大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的需要。,由于部分家长素质偏低,不同程度地受到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的影响,重智育、轻德体;重养育、轻教育,虽“望子成龙”心切,但教无良方。或对子女施加压力,期望过高甚至拔苗助长;或沉溺爱河,娇生惯养;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家教陷入了种种误区,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因此,只有办好家长学校,才能走出家教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素质教育进入家庭打开通道,为家校之间架起一座协同育人的桥梁。 二、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办好家长学校必须有组织保证,自上而下,形成网络。为此,霸州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学会”,市教育局成立了“家庭教育管理服务中心”,这一组织机构由局党委一名成员担任领导,其它副职由关工委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市家长学校规程,组织编写家教教材,搞好调查研究,指导家教方法。基层组织是各校建立的“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由所服务的社区、村镇中心教育、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组成,其职能是听取学校关于家庭教育情况的分析报告,审议教学计划,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家长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各校还设有管委会的常设机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设校长、常务副校长各1名,委员若干人。校长由所在学校校长兼任,常务副校长由主管政工的副校长或政工主任担任。各家长学校还按照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聘请“十大员”的要求,聘请了家长学校辅导员。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辅导员队伍已扩大到363人。健全的组织、系统的网络,保证了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确定教师,选编教材
我市家长学校的教师主要由各校经过家教培训的班主任来担任,负责组织各班学生家长的学习授课,安排教育活动,定期向校务会汇报家教工作,期末做出总结。霸州市第五中学对此有所创新,他们对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家长学校教师加强培训,采取了岗前培训,阶段培训和专题培训的办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选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和吉林省家教学会联合编写的《家教指南》期刊作为临时教材。《指南》月刊分小学和初中两种版本,它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确实是陪伴教师、家长的良师益友。另外,市关工委老同志还分专题自编教材,如《走出家教误区,树立良好家风》、《中国古代家教探源》、《国外家教经验借鉴》、《现代成功家教范例》、《中外名人的家庭教育》等。这些文章有的在廊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有的刊印成《家教指南》专辑。它既是家庭教育理论性的总结,也是各校教师给家长授课的参考。
四、制定条例,规范活动
为使家长学校步人规范化的轨道,我市“家教管理服务中心”制定了《家长学校管理条例》。《条例》分六章十八条,提出了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任务、措施、评价方法和具体要求,使工作有章可循。每学期末依照条例对各校家教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必备的办学条件,二是规范化水平,三是办学效益,并以30分的分值纳入素质教育整体评估系统。
针对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分布等差异情况,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在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的同时,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分散定点讲座”、“‘书面沟通”、“电话咨询”、“自读教参”、“调查问卷”,举办“教学开放日”、进行“个别家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机动灵活、形式多样。我市第二十四中学,地处霸州东部边远地区,生源分散,为方便家长们的学习,学校以杨芬港、肖家堡、阙里墅三个大村为中心,建立了三个授课点,坚持“送教到家”,把方便送给家长,把困难留给自己。对此,家长很受感动,使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交流经验,树立典型
为了使家教工作不断深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巩固成果的同时继续发展和创新,市教育局党委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学校办学经验交流会”。全市中小学校写总结,乡镇区办、国办中小学划片交流。同时做好典型带动工作,2001年末,评选出“先进家长学校”22个,由教育局党委颁发证书和奖状。与此同时,确定市二中、市三中、市二十四中学、市一小、市五小为典型示范学校,达到了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点面互动、共同推进的目的。其中市三中、市一小的家长学校已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全面落实《条例》要求,组织健全、工作有序、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教案、活动有记录、阶段有总结,并通过互联网接受外地教学信息,吸取新鲜经验,使家长学校越办越好。
六、加强领导,务实求是
我市家庭教育的推进、家长学校的开办,始终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教育局党委具体领导下进行的,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组织上,市教育局、市老干部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行动,关注教育,在工作上给予具体指导;教育局党委多次组团赴外地参观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对关工委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局领导亲临学校,参加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计划我都要亲自审阅,年度汇报我都要亲自听取,另外我们还有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把局关工委、“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科室对待,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一定的活动经费。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市教育局多次下发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对我局关工委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我本人还多次到市三中、市一小等校对家教工作进行指导,并与关工委的同志座谈今后的办学方向,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极大地促进了关工委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市家长学校的开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翼双飞,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向着“家庭教育民主化、家教启动早期化,家长教育素质化”的目标大步迈进,办学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对子女由单纯的情感支配向理智的爱升华,由“溺爱”转变为“智爱”。市二小学生家长刘玉华注重对子女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学雷锋、学英雄、爱祖国、爱人民、讲正直、讲诚实,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养成习惯。她的两个孩子在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社会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在家里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有一位家长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介绍了自己的教子之道。她说:“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几点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是要理性定位教育目标,因材施教,决不能期望过高甚至拔苗助长;二是要对孩子少给一点呵护,多给一些生活的空间;三是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
三是改变了一些家庭中亲子之间的关系,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变。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已成为新的家风。市五中一名叫张东慧的学生介绍说:“以前和父亲之间好像隔着一个巨大的屏障。父亲对我考试98分的成绩还大发雷霆,横加斥责。自从他参加了家长学校,变得和蔼可亲了,是家长学校为我们父女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的桥梁”。
四是家校关系由过去的不相往来向密切沟通转变。家长被请进学校来听课上课,教师走出去家访座谈,双方关系变得空前融洽,消除了隔阂,拆去了屏障,达到目标一致,施教协调,功能互补。过去解不开的矛盾现在可以迎刃而解了,过去办不到的事,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可以办到了。教育局关工委开展的“让孤贫孩子进校园”的扶贫救孤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同情与赞助。三年来,共集资13万多元,定向和非定向救助失学儿童320多名。这一义举关心了孩子,感动了家长,牵动了社会。
五是家教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使在校学生巩固率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得以变革,学生的心理压力,课业负担得以减轻,学习信心不断增强,厌学弃学现象得到遏制。例如,多年困扰市十五中和市二十四中的巩固率偏低问题得到解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缘于我市家长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在2001年5月30日,廊坊市教委、廊坊市妇联在我市组织召开了“家长学校现场会暨家庭教育工作表彰会”。我市市委副书记李峰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我市开办家长学校的经验,市第三中学校长闫惠生同志以“办好家长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题,汇报了他们开办家长学校的先进经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进一步推动我市的家长学校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家长学校的开办,为家庭教育的优化开辟了一条通道,从而真正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的新格局,使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这些初见端倪的成效中,我们看到了家长学校的美好前景,看到了家庭教育中潜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蕴含着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霸州市教育局)责任编辑:英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