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963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创新意识;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动机;活化文本使用,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语)国务院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1.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创新意识
  
  灵魂铸就灵魂。教师的行为示范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教化作用。原教育部长陈至立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创新意识,除了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之外,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断加大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的力度;不断强化自身对现代化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的认识,增强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不迷信权威,能够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向权威进行挑战。需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和造就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改革“应试导向”的评估体系,创建出一个符合教育规律,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发展的具有公平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鼓励支持教师发展创造性教育。以创新教育思想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
  
  2.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学实践证明,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促其创新潜能的发展和发挥。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富有独特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大力表扬,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逐步树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以笔者教学为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着力提倡“六可以”让学生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3.活化文本使用,培养创新思维
  
  3.1引入媒体创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为例,教师可先通过播放同名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新课教学。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笔者可利用自身的音乐特长,用竖笛为学生的课文朗读伴奏。如此,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入音乐,可有效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新学习情感的体验。再如,在教学《瀑布》、《三亚落日》等课文时,教师还可通过展示大量幻灯图片,在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和落日的壮美景色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新课文。
  
  3.2尊重多元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由争辩,尊重学主的多元体验。
  例: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教者出示问题:“滔滔的洪水让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失去了苦心经营起来的可爱家园(视频展示),面对眼前的一切,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生1;我给他们寄去自己的压岁钱,还要写一封很长的信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重建家园。
  生2:我打算发动全班同学捐款。
  生3:我准备给灾区小朋友寄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生4:我想和父母商量,把失去亲人的孤儿接到家里来,和我一起学习生活。
  生5:我要发奋学习,将来做一名水利专家,镇住洪水这害人的恶魔。
  ……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通过对学生多元体验的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所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的解决,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设“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引导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小品模仿、作业设计、编手抄报等竞赛活动。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进行野炊,远足课外实践等活动。以笔者的教学为例,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踏青”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山坡、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通过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创新的教学新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
散文素以“形散而神不散”而为人所称道。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连贯的情节,不像诗歌那样有动人的节律,但它有本身的特点。阅读和学习散文一定要抓住其特点,课堂教学亦然。    一、分清散文类别    1.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教好古诗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境    很多的古诗是因情而发,读者需要明白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古诗“寄意、抒情”,我们可通过作者
摘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高耗低能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中学语文着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具体做法    1.书写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得适时、适当地运用,不可模式化,教师角色不可异化,不能用最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表现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教学优势合理运用    借助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崭新的面目、强大的优势走入各科课堂,显示了它不可替代的魅力。语文学科也以极大的热情、极高的期望值接纳了这位时尚的使者、时代的宠儿。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布置得好的作业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只要学生知道教师要他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通常他们都是愿意做作业的。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完成作业,就必须保证作业是明确的、有意义的,而且是学生能够完成的。    一、重“质”减量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
摘要: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关系着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本文对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怎样的意识、通过何种渠道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意识途径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