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2年儿童直立性高血压(OHT)的概念由我国学者率先提出并于2015年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临床上儿童OHT并不少见,以青春发育期儿童居多,多发生在突然体位变化或持久站立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晕厥。一般预后较好,但儿童期血压水平异常可能会延续至成年期,对儿童OHT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预测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评估靶器官损害。儿童OHT
【机 构】
: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734000 甘肃 张掖,河西学院医学院,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儿童直立性高血压(OHT)的概念由我国学者率先提出并于2015年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临床上儿童OHT并不少见,以青春发育期儿童居多,多发生在突然体位变化或持久站立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晕厥。一般预后较好,但儿童期血压水平异常可能会延续至成年期,对儿童OHT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预测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评估靶器官损害。儿童OHT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张采取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尚未见到药物治疗儿童OHT的相关报道。现就儿童OHT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使临床医生对儿童OHT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高儿童OHT的临床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不耐受反复晕厥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诊断为直立不耐受并且病史中有晕厥事件发生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儿病史中晕厥事件发生频次分为偶发晕厥组与反复晕厥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诱发因素、晕车史、家族史、晕厥相关意外伤害情况、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时表现、HUT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儿童应用口服补液盐(ORS)[Ⅰ]治疗前后血清及尿电解质的变化。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因不明原因晕厥及晕厥先兆等症状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135例。男60例,女75例;年龄4~16(10.20±2.68)岁。完成直立倾斜试验(HUTT),同时完善血清和24 h尿电解质检查,比较HUTT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患儿血清和24 h尿电
目的前瞻性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症患儿肾功能的影响,为小儿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18例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需要液体复苏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分别选用羟乙基淀粉、50 g/L清蛋白及9 g/L盐水进行液体复苏。监测患儿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α-1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量水平、急性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S)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CHD类型、诊断与治疗时机及方法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96例DS并CHD患儿的临床特点、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类型,总结超声心动图、心导管等重要检查方法、诊断治疗流程,评估不同特点DS并CHD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结果1.DS合并单一CHD 33例(34.38%),最常见为室间隔缺损14例(14.58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随访过程中新发现的三尖瓣损伤病例特点,以期发现其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成功完成膜部VSD介入治疗,随访过程中发现三尖瓣严重损伤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10例再次接受外科手术:7例并假性膨出瘤患儿封堵器过多偏向右心室,三尖瓣腱索和/或瓣叶被右心室盘缠绕、挤压、磨损导致关闭不全,其中1例为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小鼠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以及LDL+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组。LDL组及LDL+NaHS组细胞给予LDL(50 mg/L),LDL+NaHS组细胞在给予LDL处理前先予NaHS(100 μmol/L)预处理0.5 h。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原
目的总结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经右颈内静脉封堵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和早期随访结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单纯TEE引导经颈内静脉途径ASD封堵患儿24例,其中男女各12例。年龄5~18(12.4±5.6)岁,体质量16~60(34.1±9.6) kg,ASD直径5~20(11.0±2.5) mm。患儿均仅行TEE引导并监测封
心血管系统在脓毒症中起关键作用,普遍认为脓毒症心肌抑制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目前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没有一个共识的定义,但可以认为是心肌(收缩性和舒张性)功能障碍,包括左心和右心。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机制牵涉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分子、代谢、结构等。现对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婴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最大原因。即使可以经过外科手术将畸形矫治,其也要面临各种手术并发症甚至是疾病复发的风险,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目前认为CHD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因素及表观遗传相关。现重点阐述CHD的遗传学基础及遗传检测技术,以加深对先天性疾病遗传基础的了解,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基础。
诸多宫内病变常累及心脏,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心功能改变,因此,胎儿心功能评价对疾病诊断、治疗时机、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对胎儿心功能评价逐渐从单一指标向综合评价体系发展,现就相关内容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