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素材,例如:
1 “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l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l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 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 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4 “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这些素材都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数学情景,这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我国环境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知识教育。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
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遭松毛虫的侵害。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例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他们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保护环境的愿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深化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素材,例如:
1 “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l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l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 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 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4 “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这些素材都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数学情景,这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我国环境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知识教育。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
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遭松毛虫的侵害。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例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他们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保护环境的愿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深化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