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及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但关于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机理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文章以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和“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理论和共生理论,提出利益相关者首先对商业模式的认同,愿意参与其中,进而引发多元资本投入,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创造出商业模式的整体业绩,然后利益相关者之间根据之前达成的契约进行利益的划分,最终表现为各自的财务绩效。
【关键词】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多元资本;共生;财务绩效
一、引言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变迁以及通讯技术、研发、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之间不再只是先进技术、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方面的角逐,亦或说高明的企业会通过构造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获得以上方面的优势,因此好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或消除成长瓶颈的利器。
一方面,虽然至今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但确实也取得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商业模式”如何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深入到两者之间的传导过程并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规律和本质,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及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行、演化和重构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的原理,以揭示作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如何产生预期的财务绩效。
二、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人是社会人,同样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涉及一系列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进行交易,获得各自赖以生存发展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想让这一交易成为常规则需要结构和合约的支撑,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要研究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首先要明确何为商业模式,在“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包含以下要素: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对于交易结构中的角色即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和利益的输入与输出,可具体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类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想作为焦点企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确定包含哪些利益相关者,然后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系统,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及预期实现的企业价值,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则需要进行机会识别,例如企业经营累积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变化会使得自身的相对实力和利益诉求随之变化,亦或是创新、进取、承担风险、机会敏感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形成调整甚至是重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大利益的内生力量。企业价值获取的前提是价值满足,即通过准确的把握客户的价值主张,并成功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企业才能实现价值的获取。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亦或是企业主动引领需求都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经济社会的实践已表明需求、技术、竞争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商业模式演化或重构的外生力量。在短期内,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构成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商业模式不仅具有静态表现,更是一种动态形式,即商业模式同时反映了某种构成框架和过程机制,因此在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作用下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其实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企业通过机会识别可以掌握什么时候进行、从哪里进行、朝什么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或重构?
三、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认同及参与的形成机理
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与引发资源能力的投入,当一个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后,接下来的关键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这一交易结构的认同,达成交易契约,并受交易契约的约束。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达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为资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博弈的过程中不论是拟加入的利益相关者或是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有自身所面临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的考量,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达成各自在商业模式中的定位、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对整体利益划分方案的契约。商业模式的价值与焦点企业的价值具有不一致性,两者并不一定相等,若焦点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企业价值而调整商业模式,对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来说利益很可能被剥夺,选择退出还是接受,最终结果就要取决于双方资源能力禀赋在交易结构上的博弈。
四、多元资本支持进而影响财务绩效的形成机理
共生理论最早是1879年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的属种生活在一起,那么,从共生角度看,商业模式实质是交易结构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所代表的多元资源能力的共生。利益相关者认同商业模式所赋予的在业务系统中的角色及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时间序列上的现金流后,便引发多元资本的投入,而多元资本的投入是否会转化为财务绩效,有赖于多元资本是否为商业模式所需,是否可产生共生能量,因此将多元资本支持划分为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
多元资本的质量指关键资源能力的水平,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可得出商业模式代表了多元资本的集合体,多元资本是商业模式运行的基础,资源的异质性无疑会成为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的背后支撑力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他们投入的资本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存在差异。投入的每一项资本作为一个共生单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处于一个共生环境中,不同的共生单元能否都以共生系统的原则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利益一致性,这样共生关系才会稳定,共生能量才会产生,企业价值才会提高,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在应用木桶原理,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好比构成木桶的木板,否则若有一个环节的资本质量不够高,都会成为商业模式运行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商业模式会因关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产生业绩差异。当木板已经具备,怎样很好的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发挥木桶的作用,与焦点企业怎样实现内外协调,多元资本怎样实现共生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资本共生需要商业模式具有动态管理机制,具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外部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要素协同、组织协同和价值协同。因此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才会使多元资本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不是指影响某一主体或焦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是商业模式的运作会产生整个交易结构的整体绩效,然后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之前博弈达成的方案进行利益的划分,进而商业模式影响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商业模式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参与,多元资本投入、多元资本共生作为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整体价值,经过利益的划分后最终表现为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作为牵头设计商业模式,并希望自身作为焦点企业的主体,在利益相关者搜寻、契约达成、促进多元资本共生,使商业模式真正成为一个差异化、有效率、有效益的商业模式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商业模式影响单个利益相关者财务绩效的机理。
参考文献:
[1] 魏炜,朱武祥. 重构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2-84
[2]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143-160
[3] 王锡秋.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发展能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0(7):193-196
[4] 温素彬.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J].会计之友,2014(9):4-9
[5] 张敬伟,王迎军. 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1—8
[6]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关键词】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多元资本;共生;财务绩效
一、引言
随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变迁以及通讯技术、研发、物流、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商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之间不再只是先进技术、产品差异化、低成本等传统方面的角逐,亦或说高明的企业会通过构造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获得以上方面的优势,因此好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或消除成长瓶颈的利器。
一方面,虽然至今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尚存在争议,但确实也取得了许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商业模式”如何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深入到两者之间的传导过程并揭示这一复杂过程的规律和本质,将会对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业模式的本质及推进商业模式的运行、演化和重构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博弈论、共生理论的原理,以揭示作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如何产生预期的财务绩效。
二、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人是社会人,同样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涉及一系列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进行交易,获得各自赖以生存发展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想让这一交易成为常规则需要结构和合约的支撑,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要研究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首先要明确何为商业模式,在“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型”中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包含以下要素: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每个要素都反映了交易结构的一个侧面。对于交易结构中的角色即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独立的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和利益的输入与输出,可具体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类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个企业想作为焦点企业为自身打造一个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确定包含哪些利益相关者,然后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系统,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及预期实现的企业价值,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则需要进行机会识别,例如企业经营累积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变化会使得自身的相对实力和利益诉求随之变化,亦或是创新、进取、承担风险、机会敏感的企业家精神的推动,形成调整甚至是重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大利益的内生力量。企业价值获取的前提是价值满足,即通过准确的把握客户的价值主张,并成功的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企业才能实现价值的获取。因此,客户需求的变化亦或是企业主动引领需求都会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经济社会的实践已表明需求、技术、竞争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商业模式演化或重构的外生力量。在短期内,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构成框架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商业模式不仅具有静态表现,更是一种动态形式,即商业模式同时反映了某种构成框架和过程机制,因此在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作用下会引起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其实就是机会识别的过程,企业通过机会识别可以掌握什么时候进行、从哪里进行、朝什么方向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或重构?
三、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认同及参与的形成机理
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与引发资源能力的投入,当一个企业完成商业模式的设计后,接下来的关键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这一交易结构的认同,达成交易契约,并受交易契约的约束。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达成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以自身的资源能力禀赋为资本,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博弈。博弈的过程中不论是拟加入的利益相关者或是已经存在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有自身所面临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的考量,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达成各自在商业模式中的定位、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对整体利益划分方案的契约。商业模式的价值与焦点企业的价值具有不一致性,两者并不一定相等,若焦点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企业价值而调整商业模式,对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来说利益很可能被剥夺,选择退出还是接受,最终结果就要取决于双方资源能力禀赋在交易结构上的博弈。
四、多元资本支持进而影响财务绩效的形成机理
共生理论最早是1879年由德国的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的属种生活在一起,那么,从共生角度看,商业模式实质是交易结构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所代表的多元资源能力的共生。利益相关者认同商业模式所赋予的在业务系统中的角色及关系、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收支来源和收支方式、时间序列上的现金流后,便引发多元资本的投入,而多元资本的投入是否会转化为财务绩效,有赖于多元资本是否为商业模式所需,是否可产生共生能量,因此将多元资本支持划分为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
多元资本的质量指关键资源能力的水平,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可得出商业模式代表了多元资本的集合体,多元资本是商业模式运行的基础,资源的异质性无疑会成为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的背后支撑力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立的利益诉求,他们投入的资本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存在差异。投入的每一项资本作为一个共生单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处于一个共生环境中,不同的共生单元能否都以共生系统的原则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利益一致性,这样共生关系才会稳定,共生能量才会产生,企业价值才会提高,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在应用木桶原理,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好比构成木桶的木板,否则若有一个环节的资本质量不够高,都会成为商业模式运行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商业模式会因关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产生业绩差异。当木板已经具备,怎样很好的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发挥木桶的作用,与焦点企业怎样实现内外协调,多元资本怎样实现共生有异曲同工之处。多元资本共生需要商业模式具有动态管理机制,具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外部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要素协同、组织协同和价值协同。因此多元资本的质量支持和共生支持才会使多元资本的合作产生合作绩效。需要注意的是,商业模式影响财务绩效,不是指影响某一主体或焦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是商业模式的运作会产生整个交易结构的整体绩效,然后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之前博弈达成的方案进行利益的划分,进而商业模式影响了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商业模式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参与,多元资本投入、多元资本共生作为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整体价值,经过利益的划分后最终表现为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绩效。作为牵头设计商业模式,并希望自身作为焦点企业的主体,在利益相关者搜寻、契约达成、促进多元资本共生,使商业模式真正成为一个差异化、有效率、有效益的商业模式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商业模式影响单个利益相关者财务绩效的机理。
参考文献:
[1] 魏炜,朱武祥. 重构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2-84
[2]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143-160
[3] 王锡秋.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发展能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0(7):193-196
[4] 温素彬.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传导机理[J].会计之友,2014(9):4-9
[5] 张敬伟,王迎军. 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1—8
[6]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