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马历史照进现代企业
Q=记者
A=盐野七生
Q:通过您对罗马1300年历史的考察,好的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特征?
A:罗马军队中,总司令一般会在大战前夕的作战会议上任命军团长、大队长,他们担任中间管理职责,管理手下的军团兵。一方面。所有的人都非常在意总司令对自己的看法。另外一方面,总司令也充分地了解每位士兵的名字和生活,因为如果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我在写书的时候注意到,作为领袖,首先必须成为全体部下关注的焦点,颇有点“全民偶像”的意思。即使在现在,企业家、政治家们也都很注重民意的向背——这一点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从恺撒到拿破仑,出色的总司令总是能选贤任能,帮助自己完成情报的搜集工作。这些情报不仅包括语言文字上的,还包括对手的表情想法等感想材料在内;领袖们再依据这些情报窥见大局。这在商界、政界也是一样的。
古代的资讯相对而言是落后的,所需的情报什么时候能到手,谁也无法知道。因此他们总是要应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时刻充满了紧张感。像汉尼拔这样的罗马时代的总司令,总是进行远距离的长期连续作战。这种搏命的精神其实和现在的企业家们很相似,都是常年处于带有危机感的状态。
Q:在您看来,作为领军人物最重要的资质是什么呢?
A:那自然是“冷静”。作为将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一定不能乱了阵脚。我在以领军人物的视角描写战争时,通常会在描述指挥官的能力时附上战争阵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名将在布阵时,除了求得打败敌人获胜这一目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减少己方的损失。这是只有在冷静判断之下才能做到的。领袖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能保持自己地位的长期稳定性。从历史上看,战斗中临战换将是非常危险的。罗马历史上的危急时刻,领袖频繁地更换对于应对外部攻击很不利,因此持续力非常重要。
Q:领袖的资质是天生的吗?
A:马基雅维利曾说,“才能和运气是与时代相合的重要能力”。虽然说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的教育都很重要,但是运气,也就是“合适的机会”也是很重要的。
Q:现在研读历史的企业家政治家越来越多,您怎么看?
A:现在充满魅力的企业家和政治家越来越少了。历史学家们常说要怀有对“历史的假设”这样的想象力来看待历史,我认为历史的假设也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指导。每个人一生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倘若以历史为长坐标的话,自己所能得到的经验则是无穷的。
Q: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打造强大与快乐的企业呢?
A:虽然人是既能耐心接受挑战,也能坦然享受安逸的种群。但面临困难的时候,人却能发挥超乎自身想象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必须发挥组织的动员和刺激作用。例如,每当恺撒给予身边那些被认为才能较低的人重任时,总是激励他们,最后收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东方也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出现了批评下属能力的上司,我认为那倒不见得是下属能力差,反而是上司欠缺想象力。身为上司,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看到下属的潜在能力,因人设用,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罗马亡国悲剧上演的原因,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挥人才的系统。
罗马人为何如此“宽容”
Q:《罗马人的故事》中描写的罗马人的“宽容”,让读者感到非常意外,这种“宽容”还如 同贯穿全卷的通奏低音一样,成为全书的主题。
A:读者之所以对“宽容”这个词有如此敏感的反应,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宽容了吧?而之前的罗马史研究家之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什么“宽容”对罗马人来说如此重要。
罗马人的宽容之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会给失败者再来一次的机会。而除了罗马人之外的其他古代人,却大多都度量狭隘,对于在战争或者其他什么方面失败的人,一般都会直接处决。因为否定一个失败者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再给失败者一次机会却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经常提出罗马人比其他民族更优秀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彻底活用的能力”。在罗马人看来,一个人失败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不行,或许还有其他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因为失败不是由于单纯一个原因导致的,所以再给失败者一次机会,在人才活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要是连续两次都失败的话,那还是不行的。
Q:罗马人处理问题冷静而理性,难道他们就没有冲动的时候吗?
A:就算个别人偶尔会冲动,但不会所有人都冲动,罗马人非常重视言论的力量。而那些容易冲动的人,不管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相反,只要有几个冷静的人拿出自己的说服力,那么冲动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平静下来。能够用冷静的言论来改变状态,实在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Q:这应该被称为“现实主义”吧。
A:没错。所谓“现实主义者”就是经常对自己的想法持一半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自己绝对正确的那是宗教。但“现实主义”并不是意味着对现实妥协,而是与现实斗争。这种斗争主要表现在时刻怀疑自己的正确性上。
Q:这是否和宗教信仰有关,罗马和日本一样都是多神教国家。
A:日本是拥有800万神灵的国家,罗马也有30万神灵。不过日本和罗马在多神教的问题上有本质的区别:日本大多数的神灵都是自然神;但罗马却是将其他国家征服,然后将败者的宗教加入自己的国家之中,将被征服的民族的神灵也加入罗马神灵的体系之中,就等于承认了信仰这些神灵的民族的存续。而为了让这些信仰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罗马出台了罗马法,这完全是罗马精神的产物。我之所以会被罗马吸引,无论如何都想要写一部罗马史的原因在于我并不喜欢那种只认为自己信仰的神灵是正确的“一神教”的思考方式。虽然现在是一神教的时代,不是基督教就是伊斯兰教,但是人类社会曾经也存在过多神教的时代。虽然我们已经忘记了多神教的精神,但是多神教的精神仍然在民间存在,因为我们都能够允许别人的存在。
Q=记者
A=盐野七生
Q:通过您对罗马1300年历史的考察,好的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特征?
A:罗马军队中,总司令一般会在大战前夕的作战会议上任命军团长、大队长,他们担任中间管理职责,管理手下的军团兵。一方面。所有的人都非常在意总司令对自己的看法。另外一方面,总司令也充分地了解每位士兵的名字和生活,因为如果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我在写书的时候注意到,作为领袖,首先必须成为全体部下关注的焦点,颇有点“全民偶像”的意思。即使在现在,企业家、政治家们也都很注重民意的向背——这一点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从恺撒到拿破仑,出色的总司令总是能选贤任能,帮助自己完成情报的搜集工作。这些情报不仅包括语言文字上的,还包括对手的表情想法等感想材料在内;领袖们再依据这些情报窥见大局。这在商界、政界也是一样的。
古代的资讯相对而言是落后的,所需的情报什么时候能到手,谁也无法知道。因此他们总是要应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时刻充满了紧张感。像汉尼拔这样的罗马时代的总司令,总是进行远距离的长期连续作战。这种搏命的精神其实和现在的企业家们很相似,都是常年处于带有危机感的状态。
Q:在您看来,作为领军人物最重要的资质是什么呢?
A:那自然是“冷静”。作为将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一定不能乱了阵脚。我在以领军人物的视角描写战争时,通常会在描述指挥官的能力时附上战争阵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名将在布阵时,除了求得打败敌人获胜这一目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减少己方的损失。这是只有在冷静判断之下才能做到的。领袖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能保持自己地位的长期稳定性。从历史上看,战斗中临战换将是非常危险的。罗马历史上的危急时刻,领袖频繁地更换对于应对外部攻击很不利,因此持续力非常重要。
Q:领袖的资质是天生的吗?
A:马基雅维利曾说,“才能和运气是与时代相合的重要能力”。虽然说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的教育都很重要,但是运气,也就是“合适的机会”也是很重要的。
Q:现在研读历史的企业家政治家越来越多,您怎么看?
A:现在充满魅力的企业家和政治家越来越少了。历史学家们常说要怀有对“历史的假设”这样的想象力来看待历史,我认为历史的假设也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指导。每个人一生的经验都是有限的,倘若以历史为长坐标的话,自己所能得到的经验则是无穷的。
Q: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打造强大与快乐的企业呢?
A:虽然人是既能耐心接受挑战,也能坦然享受安逸的种群。但面临困难的时候,人却能发挥超乎自身想象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必须发挥组织的动员和刺激作用。例如,每当恺撒给予身边那些被认为才能较低的人重任时,总是激励他们,最后收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东方也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出现了批评下属能力的上司,我认为那倒不见得是下属能力差,反而是上司欠缺想象力。身为上司,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看到下属的潜在能力,因人设用,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罗马亡国悲剧上演的原因,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挥人才的系统。
罗马人为何如此“宽容”
Q:《罗马人的故事》中描写的罗马人的“宽容”,让读者感到非常意外,这种“宽容”还如 同贯穿全卷的通奏低音一样,成为全书的主题。
A:读者之所以对“宽容”这个词有如此敏感的反应,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宽容了吧?而之前的罗马史研究家之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什么“宽容”对罗马人来说如此重要。
罗马人的宽容之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会给失败者再来一次的机会。而除了罗马人之外的其他古代人,却大多都度量狭隘,对于在战争或者其他什么方面失败的人,一般都会直接处决。因为否定一个失败者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再给失败者一次机会却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经常提出罗马人比其他民族更优秀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彻底活用的能力”。在罗马人看来,一个人失败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不行,或许还有其他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因为失败不是由于单纯一个原因导致的,所以再给失败者一次机会,在人才活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要是连续两次都失败的话,那还是不行的。
Q:罗马人处理问题冷静而理性,难道他们就没有冲动的时候吗?
A:就算个别人偶尔会冲动,但不会所有人都冲动,罗马人非常重视言论的力量。而那些容易冲动的人,不管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相反,只要有几个冷静的人拿出自己的说服力,那么冲动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平静下来。能够用冷静的言论来改变状态,实在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Q:这应该被称为“现实主义”吧。
A:没错。所谓“现实主义者”就是经常对自己的想法持一半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自己绝对正确的那是宗教。但“现实主义”并不是意味着对现实妥协,而是与现实斗争。这种斗争主要表现在时刻怀疑自己的正确性上。
Q:这是否和宗教信仰有关,罗马和日本一样都是多神教国家。
A:日本是拥有800万神灵的国家,罗马也有30万神灵。不过日本和罗马在多神教的问题上有本质的区别:日本大多数的神灵都是自然神;但罗马却是将其他国家征服,然后将败者的宗教加入自己的国家之中,将被征服的民族的神灵也加入罗马神灵的体系之中,就等于承认了信仰这些神灵的民族的存续。而为了让这些信仰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罗马出台了罗马法,这完全是罗马精神的产物。我之所以会被罗马吸引,无论如何都想要写一部罗马史的原因在于我并不喜欢那种只认为自己信仰的神灵是正确的“一神教”的思考方式。虽然现在是一神教的时代,不是基督教就是伊斯兰教,但是人类社会曾经也存在过多神教的时代。虽然我们已经忘记了多神教的精神,但是多神教的精神仍然在民间存在,因为我们都能够允许别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