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留置尿管的最佳拔管方法。 方法 将骨科60例术后短期(24-48h)留置尿管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自觉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实行间歇夹管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 结果 实验组拔管至第1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成功率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实行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方法优于传统拔管方法,且操作简便、节约护士时间,不产生额外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充盈膀胱;拔除导尿管
骨科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术后需尽早拔除尿管,防止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生。选择最佳的拔管方法能够提高自然排尿成功率,降低感染率。常规的放尿方法是间歇式夹管放尿,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以致部分病人拔管后不能立即排尿,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014年1-7月,我院对60例术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采用拔管前夹管一次和间歇放尿拔管的方法,并最两种拔管方法做了对比分析,以证实拔管前充盈膀胱,同样能降低患者拔管后尿储留的发生,但与传统的留置尿管拔管方式相比,避免了拔管前护理人员需反复多次进行夹管放尿,这样既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7月我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年龄45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2~48小时。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38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2~48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留置尿管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留置导尿方法及护理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操作。尿管留置时间:12~48小时。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导尿开始开放尿管,保持通畅,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自觉有尿意难忍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实行间歇夹管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2]
1.3 观察内容
1.3.1 拔管至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1.3.2 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有尿意时就能自行排出,不需任何诱导方法,排尿量大于或等于200ml,为排尿正常,反之为异常;拔管后3天内无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尿后憋胀感,每次排尿量大于或等于200ml为正常,否则为异常。
1.3.3 泌尿系感染情况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时行尿常规检查,同时询问拔管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将有自觉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和(或)有尿检改变者(WBC>5/HP,RBC>3/HP)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后都能够顺利排尿,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为0.12~0.35h,平均0.23h。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都能够顺利排尿,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为1.06~3.26min,平均3.18h。实验组拔管至第一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拔管后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见表1。
2.2 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
2.3 泌尿系感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术后患者最基本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感染率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需尽早拔除尿管。本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实验组采用尿管拔管前夹闭一次的方法,将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选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患者只需稍加协助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排尿。[1]第一次排尿成功后,可增加患者的排尿信心,使下次排尿自然顺利。而对照组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患者有无尿意,其间隔时间较长,自然排尿信心降低,产生依赖心理。[3]虽然两组在膀胱功能恢复和泌尿系统感染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采用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夹闭尿管,使膀胱充盈,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玲,吴小青.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方法的观察[ J ].重庆医学,2009,38(1):77-78.
[2]熊飞.导尿管拔管时机选择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58-59.
[3]任带娇,彭碧玲.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方法的探讨[ J ].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0,31 (15):2496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留置尿管的最佳拔管方法。 方法 将骨科60例术后短期(24-48h)留置尿管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自觉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实行间歇夹管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 结果 实验组拔管至第1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成功率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实行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方法优于传统拔管方法,且操作简便、节约护士时间,不产生额外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充盈膀胱;拔除导尿管
骨科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术后需尽早拔除尿管,防止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生。选择最佳的拔管方法能够提高自然排尿成功率,降低感染率。常规的放尿方法是间歇式夹管放尿,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以致部分病人拔管后不能立即排尿,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014年1-7月,我院对60例术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采用拔管前夹管一次和间歇放尿拔管的方法,并最两种拔管方法做了对比分析,以证实拔管前充盈膀胱,同样能降低患者拔管后尿储留的发生,但与传统的留置尿管拔管方式相比,避免了拔管前护理人员需反复多次进行夹管放尿,这样既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7月我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年龄45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2~48小时。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38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2~48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留置尿管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留置导尿方法及护理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操作。尿管留置时间:12~48小时。实验组实行开放式引流,导尿开始开放尿管,保持通畅,于拔管前进行尿管夹闭,直至患者自觉有尿意难忍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实行间歇夹管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2]
1.3 观察内容
1.3.1 拔管至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1.3.2 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有尿意时就能自行排出,不需任何诱导方法,排尿量大于或等于200ml,为排尿正常,反之为异常;拔管后3天内无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尿后憋胀感,每次排尿量大于或等于200ml为正常,否则为异常。
1.3.3 泌尿系感染情况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时行尿常规检查,同时询问拔管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将有自觉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和(或)有尿检改变者(WBC>5/HP,RBC>3/HP)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后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后都能够顺利排尿,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为0.12~0.35h,平均0.23h。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都能够顺利排尿,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为1.06~3.26min,平均3.18h。实验组拔管至第一次排尿的平均间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拔管后第一次排尿的间隔时间见表1。
2.2 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
2.3 泌尿系感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术后患者最基本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感染率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需尽早拔除尿管。本研究通过对照试验,实验组采用尿管拔管前夹闭一次的方法,将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选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患者只需稍加协助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排尿。[1]第一次排尿成功后,可增加患者的排尿信心,使下次排尿自然顺利。而对照组拔管时未强调膀胱是否空虚、充盈,患者有无尿意,其间隔时间较长,自然排尿信心降低,产生依赖心理。[3]虽然两组在膀胱功能恢复和泌尿系统感染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采用开放式引流并于拔管前夹闭尿管,使膀胱充盈,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玲,吴小青.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方法的观察[ J ].重庆医学,2009,38(1):77-78.
[2]熊飞.导尿管拔管时机选择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58-59.
[3]任带娇,彭碧玲.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方法的探讨[ J ].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0,31 (1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