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妈妈生存实录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单身妈妈,若只是听说,则总会被种种偏见和臆想牵引着,看不清这个群体的全貌:她们的辛苦与隐忍,她们的责任和勇气,她们苦中作乐的小情趣,以及她们绝不允许被现实摧残或摧毁的容颜与生活。最重要的是,单身妈妈们,实际上有着对“母亲”这个词更深切的理解。
  抽丝去茧,听她们的故事,听她们怎样学会最终坦然甚至骄傲地说——我是单身妈妈。
  
  STORY 1
  面对原由男人承担的一切
  
  离婚的时候儿子1岁,现在7岁了,读小学二年级。陶悦没想到,自己做单亲妈妈一晃已经六年。
  陶悦现在是北京某报社的副总,性格爽朗的陶悦工作很忙,她调侃自己基本上是一个工作狂,作为单亲妈妈似乎不具有代表性,“跟正常家庭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心理困扰,或早就过了心理困扰期。我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和心态都非常非常正常。”
  虽然陶悦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困扰,但她很关心其他的单亲妈妈。她想呼吁社会去关注这个特殊的人群,因为关注她们其实是关注未来这一代孩子的成长。
  
  离婚的第一年最痛苦
  陶悦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她觉得这得宜于自己最近几年男性化思维更多,理性的程度远远超过感性。无疑这样的性格帮助了她。
  回过头去看自己这六年的生活,陶悦承认那是人生成长最快的时期。刚离婚的头两年她的内心很灰暗,离婚是一个因素,工作压力很大是另一个因素。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朋友陪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跟她说没有问题,却对她的朋友说一定要24小时随时陪着她,避免她自杀。陶悦在广州呆了三天,几个朋友天天跟她在一起,晚上也在她家睡觉。然后她去上海,一下飞机,外面又有一个朋友的朋友来接她。
  回想这些往事,依然让陶悦很感动。学会感恩,学会原谅,学会珍惜,这些都是这几年来陶悦得到的最大收获。她和前夫还是挺好的朋友,有需要的时候也会互相帮助
  陶悦觉得自己很幸运,刚离婚的时候,孩子很小,什么都不知道。先是碰到了一个勤快、能干,跟自己又很合得来的保姆。后来去上海工作,把儿子送回老家,由父母带了一年多。虽然没在一起,但天天打电话,一有假期就回去。06年她到北京,父母也退休了,一家人又团聚。一般隔代老人带孩子会溺爱,但陶悦的父母不会,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随着儿子的长大,陶悦也面临着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上幼儿园,要担心别的孩子会说起爸爸,陶悦就跟儿子讲:这个世界上每个家庭的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有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家庭只有宝贝、妈妈、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就像我们家这样;有的家庭就只有爸爸和宝贝……不管什么样的家庭,宝贝都会生活得很幸福。
  考虑到自己有可能再婚,陶悦试探过儿子的想法:“要是爸爸给你再找个妈妈,你觉得怎么样?”孩子想了想,说:不好。“那要是妈妈再给你找个爸爸呢?”他想了半天,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家就有两个爸爸吗?我说“是啊”。他说:我看可以。
  刚离婚那阵,陶悦和很多单亲妈妈想法一样,想马上找个如何如何爱自己的人,再来一次婚姻和家庭。但后来她发现那种想法很幼稚。除了要看性格,自己工作非常忙,事业还在往上走,父母也在,儿子还小,再婚的话要妥善地处理家庭问题是个很复杂的事。因此她宁愿生活得简单一些,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陶悦的理解是:盲目地再婚是非常不好的状态,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发现亲情和友情有时候远远比爱情更重要。
  
  没了婚姻,更要充实快乐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心态和幸运的机会,陶悦的一个朋友是在孩子3岁时离婚的,现在孩子会天天抱着电话对他爸爸痛哭。
  陶悦有个没见过面的女友,在40岁时选择做了未婚妈妈,陶悦理解她的选择,也佩服她的勇气,但依然认为她的心态不是很健全:“如果她真的很坦然地接受未婚生子的话,就不会那么忌讳——不跟所有人来往。她这种状态做单亲妈妈,对孩子和她自己都不好。”
  作为“过来人”,陶悦会经常和那些即将成为单亲妈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离婚的第一年会是你人生最痛苦的一年,你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原来由男人承担的一切。如果第一年能够走得过去的话,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陶悦身边的员工里不少人是单亲妈妈,陶悦觉得她们压力挺大的:生活在北京,没有北京户口,一份工作一年收入可能10万左右,扣掉税大约8万,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读书又要交很高的赞助费。陶悦说:不只是钱的问题,如果母亲生活在焦躁不安中,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为有切身的体会,陶悦感受很深,她说,如果社会不去关注这个特殊的人群,会有很大的隐患,因为母亲的心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这一代孩子的成长。
  陶悦说起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她的一个员工:总是在抱怨,一边想和前夫复婚,另一边新男友又经常来家里,这些事女儿都知道,结果后来不得不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因为那孩子不上学,在家里破口大骂父母,完全处于崩溃状态。陶悦说:如果这个孩子是成长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她的未来绝对会不一样的。
  “人生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你说现在就很完美了吗?其实缺憾还很多,妄想也很多,但一定要回到现实,一步步地向前走,让接下来的路走得更好一点,更稳定一点,没有太多遗憾就好了。不是非要有婚姻才算圆满的,有很多种圆满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快乐和充实。”
  这是陶悦这样的非典型阳光单亲妈妈的经验。
  
  STORY 2
  传统家庭的传统之累
  
  在长时间的冷战后,刘莉和丈夫离婚了。“平静得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婚姻这件事一样。”
  刘莉不太像那种典型的成都工厂子弟,似乎在厂区里成群结队长大的孩子,通常都有些泼辣和野性。刘莉比较文静,不轻易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她说,活了 40余年,自己基本没有大笑和大悲过。即使是她结婚和离婚的时候。
  
  生活的压力和对孩子的失望
  刘莉的丈夫是父母给选的,有点类似包办婚姻,虽然这早就不是一个包办婚姻的时代了,因为她在家中一直是个乖乖女。于是本着“老实”的原则,父母为她定了一个她谈不上真正喜欢的丈夫,“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软弱,只记得新婚的那个晚上,我哭了。”
  刘莉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她和丈夫都先后因为工厂效应不好而下岗。丈夫当年倍受父母推崇的“老实本分与世无争”成了后来的“游手好闲”,她无法忍受天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的男人,尤其是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上小学的儿子。
  离婚,是她顶着父母的百般反对,第一次做的自己的选择。下岗后刘莉很快在一家大的连锁超市找到了新工作,不长时间后,她以自己的勤恳和和善的待人处事方式,升到了部门的一个小主管,“这只不过是解决了一点点问题,儿子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让我有很大压力。” 离婚后就人间蒸发的前夫几乎连儿子的抚养费都不付,这让她常常只能在半夜想起就暗自垂泪。
  经历彻头彻尾失败的婚姻后,刘莉很在意自己在社会上应该存在的位置和认同感。她坚持让儿子继续学习钢琴,竭尽全力地让儿子无论从穿戴到择校上都不受影响。但现实却是,自己的儿子像那些社会上传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敏感内向脾气暴躁且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实现自己的希望。
  四年前,刘莉的儿子一度极为盼望妈妈快点儿再结婚,因为他觉得妈妈一个人的工资无法让这个家庭生活得更安逸一些。“那一刻,我确实很伤心,不晓得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莉的眼圈红了。
  虽然在工作上被别人肯定,刘莉并没有那种“事业带来的满足感”,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可以算得上事业。去年高考儿子名落孙山,这意味着要么她只能让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儿子完全混迹社会;要么就得去东拼西凑东挪西借,找到让儿子复读或者私立“大学”的经费。那个夏天,刘莉甚至有一种绝望感。
  
  婚姻不是我的出路了
  中国传统家庭的父母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离婚子女有格外的担心,这其实不但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还可能令本来是在结束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获得自由与新生的子女,担负沉重的压力,甚至是罪恶的包袱。刘莉的父母就是这样的。
  “他们要么希望我终生不再嫁,单单守着孩子长大成人;要么就巴不得我天天相亲,快点儿二婚成功。” 刘莉的无奈并非没有理由,几乎所有令人尴尬的相亲故事都在她身上发生过,又因为“传统”之故,她无法告诉父母自己有多么的尴尬和不情愿。
  刘莉其实动过一次心,一度以为自己可以重新接受婚姻,组建另一个家庭。新认识的男人同样离异。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就在两人已经开始规划可能的未来时,男人的前妻却突然以“幡然悔悟”的姿态出现,还带着马上就要准备高考的儿子,一起向男人发起了人情攻势。男人问她怎么办,她当时心就凉了:一个开始犹豫的男人是很难挽留的。她选择了沉默,男人和前妻复婚。
  现在已过40岁的刘莉断了再婚的念头:年纪不小了,拖着个孩子,哪里能和那些年轻女孩争。也许是我的命不好吧,总碰不到好男人,婚姻不是我的出路了。
  刘莉很遗憾自己当年生的不是一个女儿:“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或许我还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说完这话她又立刻反悔了,她说:“幸好我没有一个女儿,要不难保她不会比我更不幸福。”
  
  链接一
  谁来帮助单身妈妈
  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以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来计算的离婚率,已从4.7%上升到20%,高离婚率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单亲家庭和单亲妈妈数量的增加。
  有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专家介绍,在美国大多数州,对于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离婚,都有专门的“家事法庭”来裁决,并且要求相当的等待期,从半年到十八个月,其间法庭要做一系列的审查和调解,甚至在必要时约请心理咨询师介入,这些措施都是用来降低离婚的风险。此外,美国有“家庭与儿童福利部”“全国儿童专门委员会”等,在英国有“家庭事务部”,这些政府机构除了管理婚姻家庭事务,同时也提供有关婚姻家庭的数据,这些重要的社会统计指标,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美国儿童福利资金支出最大的AFDC项目中,受惠家庭92%为单亲家庭。
  相对来说,中国因为没有管理婚姻家庭事务的专门的政府部门,所以要想找到有关单亲家庭的统计数据和社会保障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多年来,中国从事相关研究的社会学者们经常呼吁和忧虑的问题。
  这些专家们也提到,中国没有《家庭法》,没有专门的“家事法庭”,现有的《婚姻法》有太多漏洞和不可操作之处,特别是关于离婚的放任太多,限制太少。目前,中国离婚手续简单,办离婚证能够“立等可取”。这些都增加了离婚带来的风险,比如女方权益的保障,孩子权益的保障和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国的政策很苍白。
  “单身母亲的贫困化,已经构成了城市里的新增贫困群体,但并没有引起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视。母亲抚养孩子,经济水平自然会下降。另外,有些男的会千方百计减少抚养费,这样一来女性生活困难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单身母亲再婚的困难,则使她们的心理状况雪上加霜。”
  除了贫困的问题,单亲母亲的生理需求也是一个相对尴尬的问题。不同于国外许多国家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和非常普及的婚姻家庭课堂,在中国几乎没有相应的此类社会项目,单亲母亲的性生活是个灰色地带,很难作为公共问题被讨论和关注到。有女性社会学者建议单亲母亲可以考虑使用性保健用品解决生理需求。但她们也谈到,这个能被相对保守的中国女性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很难说。
  
  STORY 3
  漂亮和钱不能带来安全感
  
  “这是我女儿,快十岁了,是不是很像我?”她的脸白皙丰润,声音甜美,看不出失败的婚姻给她留下的痕迹,她的眼睛漂亮细长,笑起来有点风情万种的味道。
  16岁有了第一次性经历,20岁结婚。“我老公留了些钱给我,有一幢别墅一辆车,还有一点小生意,所以我过得挺好。”孙颍颍的话很容易得到证实,裹在Max&Mara大衣里的女人,可惜依然没有安全感。婚后三年离婚,孙颍颍几乎没有停过约会。
  
  她将来肯定会恨我的
  孙颍颍约会的对象范围很广。比她年长的,有五十多的;比她小的,有在校大学生;有来自美国的无业游民;有在网上给她订好机票让她飞到香港去见面的“陌生人”……孙颍颍毫不掩饰她对自己这种生活的骄傲,同时,依然有女人共有的胆怯和不安:“我不否认这里面有些人仅仅是满足我的物质需求,甚至有时候我会为了生理需要去约会。”
  但女儿是她的痛点。对一个自记事起,就看着自己的妈妈走马灯似地换男友的女孩儿来说,人生注定是混乱的迷惑的。与同样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一样,孙颍颍的女儿学会了讨好每一个妈妈的男友,甚至会比她的妈妈更准确地找到每一个男人不同的喜好。但是越来越少的男人愿意娶一个带着女儿又漂亮之极的女人了,从来都没有安全感的孙颍颍没料到自己却是让男人极无安全的所在。“我觉得是我害了她,她将来肯定会恨我的。”
  
  就是需要男人
  在嫁给自己的前夫前,孙颍颍有过几次短暂的少女式恋爱。白羊座的孙颍颍曾是航空公司的地乘人员,婚后就辞职相夫教子,当个专职太太支持当时在生意场上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的丈夫。“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一结婚就要了孩子。早知道要被甩掉,说什么也不会生这个丫头出来。”一如所有陈腔滥调的桥段一样,事业上大获全胜的男人几乎就是一夜之间结束了婚姻,并用财产买断了自己的自由。
  孙颍颍不缺钱,漂亮的女儿学英语,弹钢琴,跳芭蕾,春节就去东京香港的迪斯尼,寒暑假基本上也不在内地过。但孙颍颍也知道女儿不幸福,这与她自己的不幸福是一样的,钱和美丽补不了心里的空洞。
  孙颍颍基本上无法单独和女儿呆在家里一个晚上,她会紧张流汗,她会立刻忍不住呼朋唤友去某个慢摇吧,或者是歌城,或者是洗脚房。孙颍颍已经有一年半没有真正和女儿说过话了,但不管头一晚上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年来孙颍颍还是一直坚持着给女儿做早饭,叫女儿起床,然后就坐在一旁看着那个一如童年的自己的女孩安静地吃完饭,穿着漂亮的衣服出门搭乘校车,然后再一头栽倒在床上睡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好像做早饭与我去刷夜一样,已经是习惯了。”
  孙颍颍不善言谈,她的言谈里明显透露出她并不高的教育水平,但是她喜欢说话里夹着英文单词,特别是在提到她带女儿去的那些国家的名字以及她们一起住过的酒店的名字时。孙颍颍说:“你是不是特别瞧不起我这样的女人啊?其实我告诉你,女人就是这样的,不管什么样的女人都是一样,永远没有安全感,就是需要男人。”说完,就开始收拾她的手机和化妆包,站起来挥了挥手转身走了,连再见也没有说。
  
  STORY 4
  女儿可以和妈妈一起成长
  
  远在上海的Lynn在电话中说:“如果不是失恋,我还真不理解,当年的离婚给我妈造成了什么样的打击。”一年前Lynn和男友纠结了好一阵子,那些时候她给在成都的妈妈打电话,妈妈教她一定要说出来,一定要哭出来。于是18岁的Lynn在和妈妈当年坠入情网同样的年龄时,在上海初春的寒夜里,大声地哭了一场。“以前我觉得妈妈很无聊,既然不相爱既然那么受伤,早点离婚不是很好吗?如果不想离婚就忍受呗。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感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清楚的东西。”
  
  最大的变化还是她成了女强人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Lynn妈妈已经46岁了,黑色缎面的小黑裙,脖子上斜系着黑色金丝绒的蝴蝶结,双肩处镶着皮草,仔细勾勒出的眉眼及齐耳的短发,无一处不透露着这个女人优越的家庭生活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他文献
离婚对破碎婚姻中的两个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但是对于婚姻里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不公平的。他们不曾参与这感情的过程,他们也不知道这婚姻当初是否荒唐,但是他们却必须承受破碎所带来的伤害。单亲妈妈是否能够让这些伤害消失?而孩子们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又是什么呢?    离开错的才能遇到对的  狐狸哔哔    或许是年龄越大越不会去掩饰自己,比如对于自己父母离异的事情,狐狸哔哔从来都很坦然,并不会把这个事情当
期刊
每逢年末与新年交替之时,大大小小的聚会、派对迎面而来,最让人头疼的,也是最让人重视的,不是聚会的内容和派对的主题,而是穿什么!普通着装过于简单,有失礼节;过于裸露或是隆重,又常常被人当成异类,那么把握好这个度,选择出适合自己又紧跟时尚潮流派对的礼服,成为party queen确实不容易!  华丽闪亮、时尚潮流、独特别致,始终是派对的主题,这季还一一注入了许多当下流行元素,狂热的金属风、冷艳的ROC
期刊
尽管现在成都只有两家饲养供血犬的宠物医院,它们在那里生活也不错,但是人们仍然不敢保证所有在抽取动物血液的人们都在尊重并保护着这些小动物的生命。而只有当它们在一种合理并且科学的环境之下进行自己的“工作”之时,它们的生命才是安全的。    来自兽医的维护    就如一些专业的兽医所说那样,“养狗需要的是爱心,而做兽医却需要良心。”作为供血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伙伴,动物医疗工作者门必须有所担当地对供血犬
期刊
根据最新发表的《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白领心理“超龄”的根源中,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是重要诱因,要使“心理年龄”归位,你需要正确减压。    心理年龄的形成,一般来说与三个源头因素有关系,特别是如今这种城市白领心理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更加与以下三种原因密切相关。    1 环境  小易从上海一所大学毕业,顺利留在当地一间公司,可是眼看着同学在各个城市结婚买房,组成自己的家庭,他心里的压力就像上海
期刊
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现实的压力导致个性的压抑,压力与压抑间,每个人的心理都得到超龄历练,于是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严重不符,发展出各种人老心不老,人未老心已老的怪异组合。而你,是一个心理超龄者吗?    本版专业数据提供  慈铭体检  本版专家支持  慈铭体检中心院长 权大勇    心理年龄  每个人都有三个年龄层次,即实际年龄、生
期刊
心理年龄并不高深,但适当地做一些了解,然后在人际关系交流中加以利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沟通心理之减龄    “我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但一年后就辞去了那份工作,就因为我觉得无法适应那种需要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的生活。但是跟孩子沟通必须如此,如果你的表情不够生动丰富,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甚至连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不过来,更不要说让他们明白你的讲课内容了。”这位受访者的话初看似乎跟心理年龄没什么关系
期刊
在辛苦忙碌一年后,吃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如果亲朋好友众多,自己做菜略嫌麻烦,不如花个几百块去外面团年,既吃得舒坦痛快又省去了锅碗瓢盆之苦。如今年夜饭筵席已经排得不能用“满”来简单形容了。《成都女报》美食记者冰冰亲赴前线,为你搜罗了最新最全的年夜饭资讯,看完菜谱你就甭犹豫了,早点下手吧。    除夕    宜打扫  忌出门、打碎碗碟  习俗: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
期刊
他们中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有一无所有害怕回家挨奚落的,还有离开故乡多年未归思亲心切的,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坐在不同的位置,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心事,但是,他们现在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为春节那不长的归期做着自己的准备。    M——那条通往年货的路    H在成都工作了三年,过年照例是要回新疆的。经过三年的“培养”,远在新疆的爸爸已经养出了一副四川胃口,于是H每次回家的年货清单就显得十分不
期刊
山寨无敌还是丑女无敌?
期刊
俗话说得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