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发展历史进程中遗留下的文化瑰宝,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既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更应当采取措施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良好的熏陶。核心素养包括多方内容,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视角下简要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古诗词的地位与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高,央视举办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也让更多的现代人能够消除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品位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文人墨客为后人写下了各种经典的名诗佳作,成为了现代人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课本教材中,也适当的融入了一些古代的诗词,对小学生文学素养与品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课本教材中的收纳了重点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价值的名篇名作,凝结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古诗词中饱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与思想情操。如陶渊明的洁身自好,李白的豪迈旷达,陆游的爱国情怀等,都是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起到巨大的影响和熏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句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对学生有着思想启迪的重要的意义。再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对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也有着一定的提升效果。诗人通过发人警醒的诗句,给后世人带来思想上的教育与心理上的抚慰,同时也能过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勉励。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2.1巧妙运用对比阅读,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
古诗词与现代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古诗词大多词句优美、简洁概括,蕴含丰富内涵和道理,凝结着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小学阶段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学习古诗词,对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帮助。结合小学语文课本来看,古诗词在教材中的编排大多以单元主体的方式,例如思乡主题,送别主题,田园主题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主题来合理的运用对比阅读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品位能力。
例如在教学以思乡为主题诗词时,便可利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思乡之情大同小异,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方式以及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进而揣摩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借助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传达和流露的。通过引导可发现,王维是利用写景抒情的手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籍则是利用叙事抒情的形式,“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借助这种对比性的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又能够提高学生对表达方式与情感抒发的认识和理解。
2.2思维和审美结合,增强学生想象力
语言的学习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与想象力是学好文学的重要前提。古诗词语言优美而又极具内涵,蕴含哲理与深意,充满意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才能够深入揣摩和理解诗词的含义与情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與发散思维的调动与提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来看,对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小学中段教学要求则是在想象过程中能够自行感悟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再到高年级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想象的画面用文字进行描绘。例如在五年级《秋思》这首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秋思》展示的情境,用自己语言组织成小故事。通过想象的逐步递进,再到改写和二次创作,能够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起到良好的提升效果,进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与学习。
2.3寻求文化基因,让诗词融入生活
古诗词历经了千年的历练与传承,已经逐渐演变为中华儿女的人文精神以及气质修养,成为现代人的文化基因。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不仅是会背诵会默写,理解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更需要融入到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春天景色时不仅是脱口而出“啊,真好看!”而是能够说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与亲友离别时不仅仅只有伤感而是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深厚的友情。这些都是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教师应当从文化基因着手,让诗词与生活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语
综上,古诗词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对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思想均有着不可替代的净化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认识不够到位,但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宝贵的财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檀传宝,陈苗苗.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丛书:诗词赏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古诗词的地位与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高,央视举办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也让更多的现代人能够消除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品位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文人墨客为后人写下了各种经典的名诗佳作,成为了现代人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课本教材中,也适当的融入了一些古代的诗词,对小学生文学素养与品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课本教材中的收纳了重点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价值的名篇名作,凝结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古诗词中饱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与思想情操。如陶渊明的洁身自好,李白的豪迈旷达,陆游的爱国情怀等,都是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起到巨大的影响和熏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句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对学生有着思想启迪的重要的意义。再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对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也有着一定的提升效果。诗人通过发人警醒的诗句,给后世人带来思想上的教育与心理上的抚慰,同时也能过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勉励。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2.1巧妙运用对比阅读,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
古诗词与现代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古诗词大多词句优美、简洁概括,蕴含丰富内涵和道理,凝结着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小学阶段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学习古诗词,对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帮助。结合小学语文课本来看,古诗词在教材中的编排大多以单元主体的方式,例如思乡主题,送别主题,田园主题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主题来合理的运用对比阅读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品位能力。
例如在教学以思乡为主题诗词时,便可利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思乡之情大同小异,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方式以及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进而揣摩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借助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传达和流露的。通过引导可发现,王维是利用写景抒情的手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籍则是利用叙事抒情的形式,“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借助这种对比性的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又能够提高学生对表达方式与情感抒发的认识和理解。
2.2思维和审美结合,增强学生想象力
语言的学习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与想象力是学好文学的重要前提。古诗词语言优美而又极具内涵,蕴含哲理与深意,充满意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才能够深入揣摩和理解诗词的含义与情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與发散思维的调动与提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来看,对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朗读诗词,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小学中段教学要求则是在想象过程中能够自行感悟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再到高年级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想象的画面用文字进行描绘。例如在五年级《秋思》这首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秋思》展示的情境,用自己语言组织成小故事。通过想象的逐步递进,再到改写和二次创作,能够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起到良好的提升效果,进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与学习。
2.3寻求文化基因,让诗词融入生活
古诗词历经了千年的历练与传承,已经逐渐演变为中华儿女的人文精神以及气质修养,成为现代人的文化基因。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不仅是会背诵会默写,理解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更需要融入到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春天景色时不仅是脱口而出“啊,真好看!”而是能够说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与亲友离别时不仅仅只有伤感而是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深厚的友情。这些都是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教师应当从文化基因着手,让诗词与生活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语
综上,古诗词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对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思想均有着不可替代的净化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认识不够到位,但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宝贵的财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檀传宝,陈苗苗.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丛书:诗词赏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