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是基于新课改小学语文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情感课堂;开放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在生命层次上的定位,昭示着一种关于学生的极至的精神。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烈还是越来越弱化?这一点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文素养。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语文课上,我们是否致力于为学生夯实底气,生发灵气?在语文课上,学生获得了多少底气上的东西(语感、表达、写字、积累、习惯),获得了多少灵气上的东西(联想、感悟、想象、品味)。
语文老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教材,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用教材教?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识字读写要求,考试成绩合格或优秀,还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兴趣,语文习惯,对母语的崇拜,终生阅读,精益求精?学生文素养:语文让学生学会做学生。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性养育的圣殿。语文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文字以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学生类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豁达、豪放等学生类最美好的品质,接触和认识生命的神圣、个性的尊严、自由无价这些新的观念,为个性的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展现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始终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学习取得高效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充沛的情感。
(二)珍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童趣
儿童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世界。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挖掘教材的内涵,采取直观形象的教材,凭借故事、游戏、表演、对话等方式,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为“儿童是靠形象进行思维的”。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下载了银河、天体、宇宙的视频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的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童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呵护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自主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要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感悟、理解中获得独特的成功感受,是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充满自信。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现、讨论、质疑、思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使学生感受知识的丰富和魅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就会不断地爆发出来。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对知识本身的直接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所谓的“悟”就是在读书时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中国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读时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细细领悟,就是读百遍之多,只能是死读书。其意也不一定会“自见”。以《草原》为例,很多学生没有机会见草原,教师就要想办法给学生创造可“悟”的空间。若看课件,恐怕会局限学生的想象,若靠传统教法去分析讲解,又可能会重走“一言堂”老路。如果采用在音乐中读,在音乐中想,再在悟中精读的方式。学生初读课文时,自主进行勾画批写,所以在听音乐想象时就有了依据。通过学生对所想内容的描述,有条理的想象拉近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此后再开始品读《草原》,每一个孩子都仿若身临其境,语气、语速自然发生变化,也能很快讲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了。
四、建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首先要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其次,要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学生,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兴趣,融入情感教育,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J].考试周刊.2011(11)
[2]郭献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1(08)
[3]章麗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情感课堂;开放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在生命层次上的定位,昭示着一种关于学生的极至的精神。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烈还是越来越弱化?这一点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文素养。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语文课上,我们是否致力于为学生夯实底气,生发灵气?在语文课上,学生获得了多少底气上的东西(语感、表达、写字、积累、习惯),获得了多少灵气上的东西(联想、感悟、想象、品味)。
语文老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教材,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用教材教?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识字读写要求,考试成绩合格或优秀,还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兴趣,语文习惯,对母语的崇拜,终生阅读,精益求精?学生文素养:语文让学生学会做学生。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性养育的圣殿。语文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文字以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学生类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豁达、豪放等学生类最美好的品质,接触和认识生命的神圣、个性的尊严、自由无价这些新的观念,为个性的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展现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始终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学习取得高效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充沛的情感。
(二)珍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童趣
儿童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世界。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挖掘教材的内涵,采取直观形象的教材,凭借故事、游戏、表演、对话等方式,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为“儿童是靠形象进行思维的”。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下载了银河、天体、宇宙的视频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的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童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呵护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自主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要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感悟、理解中获得独特的成功感受,是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充满自信。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现、讨论、质疑、思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使学生感受知识的丰富和魅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就会不断地爆发出来。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对知识本身的直接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所谓的“悟”就是在读书时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中国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读时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细细领悟,就是读百遍之多,只能是死读书。其意也不一定会“自见”。以《草原》为例,很多学生没有机会见草原,教师就要想办法给学生创造可“悟”的空间。若看课件,恐怕会局限学生的想象,若靠传统教法去分析讲解,又可能会重走“一言堂”老路。如果采用在音乐中读,在音乐中想,再在悟中精读的方式。学生初读课文时,自主进行勾画批写,所以在听音乐想象时就有了依据。通过学生对所想内容的描述,有条理的想象拉近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此后再开始品读《草原》,每一个孩子都仿若身临其境,语气、语速自然发生变化,也能很快讲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了。
四、建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首先要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其次,要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学生,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兴趣,融入情感教育,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J].考试周刊.2011(11)
[2]郭献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1(08)
[3]章麗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