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有益”的错误是好的教学资源, “金贵”的错误更是难得。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金贵”的错误,将错误转化为教学的“高附加值”,乃为人师的大智慧。
[关键词]错误资源;教学资源;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6-02
今年清明假期前,任教小学毕业班数学的我,一直在琢磨如何不让这难得的三天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给毕业班学生“加加码”,毕竟他们离毕业的时间不多了,三天的假期此时显得特别的“精贵”。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份综合试卷,作为假期的“紧箍咒”,并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厘清思路,不会的或不能确定的题目,请先看看书,弄懂后再下笔。”
假期結束,收上试卷,我一份份地认真批阅,尽管有言在先,但学生的错误仍然层出不穷,有的错误离谱得使我感到惊讶。为此,我一遍遍地仔细审阅学生的错题,查找错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案例】试卷讲评课上,我首先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面积是多少?”这一道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投影到大屏幕上,并提问:这一题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再做一遍。
学生自知“理亏”,一个个认真地埋头做题。学生的解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300×200=60000(平方米),60000÷5000=12(平方米);
方法二: 300米=30000(厘米),200米=20000(厘米),30000÷5000=6(厘米),20000÷5000=4(厘米),6×4=24(平方厘米)。
师:同意方法一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很快举起了手)
师:同意方法二的同学,请举手!
(少部分学生在忐忑中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
师: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 比例尺1∶5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倍,先算出实际面积,再除以5000,就得到了12平方米,我们是根据比例尺来进行计算的。
师: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2:我们根据比例尺先计算出图上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
师:大家的计算都没有错,那问题出在哪呢?
(学生沉默了……)
师:请打开数学书第49页,看完第49、50页“面积的变化”,再来重新研究这道题,好吗?
(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讨论)
师:找到问题的症结了吗?
生3:找到了。
师:好,请你来说一说。
生3:第一种方法先算出面积得60000平方米,再将面积按1∶5000缩小,得到12平方米;而图中的比例尺1∶5000,是指长度(长和宽)缩小5000倍,并不是面积缩小5000倍,缩小后的面积和缩小前的面积比应该是1∶25000000,所以应该用60000÷25000000=0.0024(平方米),也就是24平方厘米。
师:大家听懂了吗?比例尺指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距离”也就是指长度,不是指面积!你们想一想,“12平方米”该有多大啊,得画在一张多大的图纸上呢?
师:那么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又该如何表示呢? 和比例尺有关系吗?
师:大家通过对原题两种不同解法的怀疑、分析、讨论、说理、辨别、比较、再解、列表和计算,得出了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即1∶a2。
(至此,原来用第一种方法解题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进而达成共识,形成认知统一)
师: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只要知道了比例尺,就可以直接求出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多少了,再也不需要每次都将长和宽扩大或缩小后再来求面积了。
师:显然,面积比的比例尺是1∶a2,这得感谢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虽然他们的方法是错误的,但启发了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向和路径,以后遇到这类题目就多了一种题解策略,谢谢他们!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案例,我对学生的错误资源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第一,错误是常有的,但对教学有提示性作用的“金贵”错误很难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金贵”的错误。富含价值的“金贵”错误是教学的一大资源,教师绝不可以轻易地让错误偷偷地溜走,务必将其转化为教学的“高附加值”。处理好错误,充分利用好错误,以错误为契机,化错误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由此及彼,可使教学更加出彩,同时,也能使常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才是师者的大智慧。
第二,预设不是固定的,预设只是一种假设,是先设和前设,是教学的一种预案,绝不能固化为一成不变的程式。若变成了程式,教学只会是一潭死水,课堂只会是呆板的、沉闷的,甚至是“独裁”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开放的一个和谐统一体,没有好的预设,课堂教学必然是散乱的、随意的、无目标的,更是不负责任的;而只有预设没有开放的课堂,就成了一个不变的程式,“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正是钟启泉教授忠告我们在处理“预设”与“即兴创造”时要注意和谐统一两者的关系。
很多时候,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一旦学生做错题目,教师就会很着急,批评的多,让学生自我反思的少。久而久之,学生惧怕教师,课堂中不敢大胆发言,生怕说错了引来教师的如雷咆哮,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课堂成了一言堂。正如赞可夫说的:“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形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责编 罗 艳)
[关键词]错误资源;教学资源;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6-02
今年清明假期前,任教小学毕业班数学的我,一直在琢磨如何不让这难得的三天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给毕业班学生“加加码”,毕竟他们离毕业的时间不多了,三天的假期此时显得特别的“精贵”。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份综合试卷,作为假期的“紧箍咒”,并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厘清思路,不会的或不能确定的题目,请先看看书,弄懂后再下笔。”
假期結束,收上试卷,我一份份地认真批阅,尽管有言在先,但学生的错误仍然层出不穷,有的错误离谱得使我感到惊讶。为此,我一遍遍地仔细审阅学生的错题,查找错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案例】试卷讲评课上,我首先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面积是多少?”这一道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投影到大屏幕上,并提问:这一题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再做一遍。
学生自知“理亏”,一个个认真地埋头做题。学生的解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300×200=60000(平方米),60000÷5000=12(平方米);
方法二: 300米=30000(厘米),200米=20000(厘米),30000÷5000=6(厘米),20000÷5000=4(厘米),6×4=24(平方厘米)。
师:同意方法一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很快举起了手)
师:同意方法二的同学,请举手!
(少部分学生在忐忑中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
师: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 比例尺1∶5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倍,先算出实际面积,再除以5000,就得到了12平方米,我们是根据比例尺来进行计算的。
师: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2:我们根据比例尺先计算出图上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
师:大家的计算都没有错,那问题出在哪呢?
(学生沉默了……)
师:请打开数学书第49页,看完第49、50页“面积的变化”,再来重新研究这道题,好吗?
(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讨论)
师:找到问题的症结了吗?
生3:找到了。
师:好,请你来说一说。
生3:第一种方法先算出面积得60000平方米,再将面积按1∶5000缩小,得到12平方米;而图中的比例尺1∶5000,是指长度(长和宽)缩小5000倍,并不是面积缩小5000倍,缩小后的面积和缩小前的面积比应该是1∶25000000,所以应该用60000÷25000000=0.0024(平方米),也就是24平方厘米。
师:大家听懂了吗?比例尺指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距离”也就是指长度,不是指面积!你们想一想,“12平方米”该有多大啊,得画在一张多大的图纸上呢?
师:那么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又该如何表示呢? 和比例尺有关系吗?
师:大家通过对原题两种不同解法的怀疑、分析、讨论、说理、辨别、比较、再解、列表和计算,得出了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即1∶a2。
(至此,原来用第一种方法解题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进而达成共识,形成认知统一)
师: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只要知道了比例尺,就可以直接求出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多少了,再也不需要每次都将长和宽扩大或缩小后再来求面积了。
师:显然,面积比的比例尺是1∶a2,这得感谢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虽然他们的方法是错误的,但启发了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向和路径,以后遇到这类题目就多了一种题解策略,谢谢他们!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案例,我对学生的错误资源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第一,错误是常有的,但对教学有提示性作用的“金贵”错误很难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金贵”的错误。富含价值的“金贵”错误是教学的一大资源,教师绝不可以轻易地让错误偷偷地溜走,务必将其转化为教学的“高附加值”。处理好错误,充分利用好错误,以错误为契机,化错误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由此及彼,可使教学更加出彩,同时,也能使常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才是师者的大智慧。
第二,预设不是固定的,预设只是一种假设,是先设和前设,是教学的一种预案,绝不能固化为一成不变的程式。若变成了程式,教学只会是一潭死水,课堂只会是呆板的、沉闷的,甚至是“独裁”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开放的一个和谐统一体,没有好的预设,课堂教学必然是散乱的、随意的、无目标的,更是不负责任的;而只有预设没有开放的课堂,就成了一个不变的程式,“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正是钟启泉教授忠告我们在处理“预设”与“即兴创造”时要注意和谐统一两者的关系。
很多时候,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一旦学生做错题目,教师就会很着急,批评的多,让学生自我反思的少。久而久之,学生惧怕教师,课堂中不敢大胆发言,生怕说错了引来教师的如雷咆哮,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课堂成了一言堂。正如赞可夫说的:“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形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