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风光画廊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唐河大峡谷是在今年夏季的一天,午后从上车河参观出来,有人提议走下公路到河边去看看,本来是想下到河滩看一眼就返回,没想到下去一走,就舍不得离开了。唐河水清清澈澈,急急地由北向南流淌着,助着游兴,大家迈开步子,沿着唐河西畔的健身跑道,从南往北走去,一直走了有十余公里,直到太阳西沉,我们才收起兴致乘车往回返。
  峡谷深深深几许
  一个美的景点,光有山还不行,要有山有水才有灵性,才可称为胜景,而唐河大峡谷恰恰具备这样的风采。
  唐河是灵丘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浑源抢风岭,境内全长58公里,流经全县4个乡镇52个村,流域面积1768平方公里,出境后经涞源流入大清河,汇入海河水系。千百年来,她用甘甜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水土,滋养着灵丘的黎民。她一如身姿妙曼的少女,蜿蜒穿行在大峡谷中,所经之处,不仅形成许多自然景观,还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最精彩的是十里风光画廊。
  十里风光画廊,位于县城东南峪门口至红石楞乡白沙口一带。据清《灵丘县志》记载:“隘门山距县东南二十里,壁立直上极为险。隘下有溏河经行,潆洄喷射,昼夜时鼙鼓声。冬春两季水涨至山足,梯路俱绝,行人却步。”
  唐河大峡谷两岸高山云雾缭绕、氤氲蒸腾,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山千面,美轮美奂。笔架山壁立千仞,山峰兀起兀落,似如来神掌,如书斋笔架,似乎珍藏着千年华章,飘逸着袅袅墨香。最显灵气的是峡谷内湍急的河流,汹涌澎湃,气势非凡,流水、草滩、野花、绿树、蓝天融于一体,幽静恬然,生态原始、淳朴而静谧,仿佛九天仙境。黑鹳在这里繁衍生息,给大峡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行走在峡谷蜿蜒曲折的健身步道上,穿行于密林间,曲径通幽中,如游走在一处画廊里,仿佛进入世外桃源,尘世的烦忧顿时烟消云散,令人心旷神怡。
  
  塔井山齐显神韵
  灵丘古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特别是留下了觉山寺。觉山巍峙于唐河弯道的西侧,是魏孝文帝元宏为报答母恩敕建。据《灵丘县志》载:北魏太和7年(公元483),孝文帝巡行至此,“值太后升遐日,哭于山陵,绝膳三日不辍声,思答母恩。乃于灵丘邑之东南,溪行逶迤二十里有山曰觉山,岩壑幽胜,辟寺一区,赐额曰觉山寺。”寺庙分东、中、西三条轴线,基本对称,七殿一堂六楼二阁,辅以东西配厢,组成五个四合院,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
  觉山寺塔位于寺院西部,十三层,高43.54米。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台。其上有精美雕刻,雕刻多在须弥座束腰处和中层平座、上层勾栏华板处,题材丰富,以狮首、力神、伎乐天女等最为生动。寺外西侧的悬崖上,另有小砖塔,寺院后的山崖上建有菩萨顶。
  寺院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四周山势起伏绵延,形似莲台,把整座寺院托在当中。寺周秀峰环抱,寺下唐河绕流,东望“笔架山”,西连“老虎尖”,南伏“凤凰台”,北靠“翅儿崖”。站在寺庙前的平台广场四面回望,觉山寺周围山势恰似一条盘旋的龙,名曰“回龙山势”。寺庙正门东南的一座小山就叫觉山,山顶上点缀性建筑小砖塔和寺庙内的辽代密檐式砖塔、北魏古井共称“塔井山齐,”即塔、井、山是一样的高(深)度,均为13丈。古井始凿于北魏,水清澈,味甘甜,有墨香味。
  觉山寺“层楼阿阁,连亘山麓”。隋唐以后,曾经历代多次重修。其中仅辽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辽主就一次拨钱十万缗对觉山寺给予敕修。另有一次,赐给觉山寺山田140余顷。现在仍然完好保存的十三级八角砖砌密檐式寺塔,巍峨高耸,砖雕精美,玲珑壮观,是我国现存辽代砖塔的典型代表,乃觉山寺之精华所在,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雕塑史和美术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绵延古道多风物
  这是一条古道,在古道上就有许多古代遗迹。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在这里修道设路,当然最为轰轰烈烈的修建时期是在北魏。
  公元398年,鲜卑族拓跋部定都平城,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皇帝。作为从草原上骑马而来的游牧民族,除了向南对中原反抗势力进行镇压外,还得仿效汉族政权的典章制度,建立封建国家,这是新政权的政治军事需求。除此,边塞地区与内地的互市贸易、鲜卑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也提上了北魏新政权的日程。因此,修建一条扩疆拓土的通衢大道被列入重中之重。于是,拓跋珪一上台就先修路,在发兵征讨定都中山(今定州)的后燕政权后,“王驾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今望都西北)铁关(今唐县西北洪城)凿恒岭(时为曲阳县西北之常山)至代(今大同)500余里。”“直道”就是灵丘道的前期工程,后来,北魏正是通过此道,多次奔袭后燕,加速了后者的灭亡。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魏主遣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莎泉道即灵丘道,置莎泉县,在如今的灵丘县西黑龙河侧。时隔46年,太和六年(公元482年),北魏孝文帝为便于公私往返,再次修整灵丘道,这次规模更大,“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北起平城(今大同),越桑干河,翻石铭陉(今浑源县戗风岭),经温泉宫(今浑源县汤头),过灵丘,略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至中山(今定州)。就這样,从道武帝拓跋珪奠都平城开始,到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前夕,灵丘道的工程经三次大规模修建,其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与北魏平城时代相始终,足见北魏朝廷对这条道路是何等重视。一百年来,北魏王朝西凿云冈石窟,东修灵丘古道,左右开弓忙得不亦乐乎,足见其有何等的雄心壮志。
  灵丘道所经之处,沿途山山水水,千曲百回,将塞北大漠与腹地中原紧密相连。北魏王朝正是沿此道出太行,横扫河北,问鼎中原,直至携百官六宫,从平城到洛阳。在那战争与和平的史诗般演绎中,马背上的文明,就是从这条古道,踏入了儒家文化浸润的大地,从而揭开鲜卑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融的序幕。
  灵丘道多从深山峡谷穿过,修建难度颇大,其中一段是在绝壁上凿修栈道通行的。如今,在距灵丘县城东南约14公里的唐河东岸,距河床5米高的石壁上有上下两排栈道凿孔,就是古栈道遗存。栈道遗迹上载危岩,下临湍流,犹胜蜀道之难。面对湍急的河水,古人们并不是畏缩不前,而是在山壁上生生凿出一条道路,看着这些道孔,我不禁心生敬畏,我们的先人是何等的聪明睿智,又有着多么顽强执着的奋斗精神。
  当年,灵丘道建成后,催生了繁忙的国事活动。在当时,皇帝巡幸是国事活动的重要形式。《魏书》记载,北魏数位皇帝曾多次通过灵丘道南下巡幸,足见皇驾经此之频繁。
  御射平台弯雕弓
  在觉山以东三公里处筑有御射台。文成皇帝拓跋浚特别钟情灵丘道沿途风光,和平二年(公元461年)三月,南巡还驾,途经隘门峪峡谷时,看到这里山光水色,钟灵毓秀,不禁兴致勃发,遂与众臣同欢,并举行了盛大的竞射活动,御射台始成。《魏书·高宗纪》中记载:“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逾者。帝弯孤发矢,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于是在御射地点刻碑留记。石碑成为今天的国宝级文物——皇帝南巡碑,现在古碑已经移到觉山寺中保护,只在原址另立了一个小碑做标记。后来,北魏皇家经常“竞射于此山”,这里成为“奏金石之乐”的祥瑞之地。御射台之上,一代又一代的北魏骄子,拉射雕之弓,生万丈豪情。
  御射台和觉山寺分立于灵丘道遗址东西两侧,两处名胜皆因古道而成,引领人们探古思今。时值盛夏,灵丘道遗址一派生机盎然。如今古道的遗址上,早已建成省道公路,作为晋煤外运的一条重要通道,直通河北。看来从古到今,这条道路就一直繁忙着。
其他文献
陈桥驿先生(1923—2015), 原名陈庆均,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以对《水经注》的研究而成为当代“郦学”泰斗。他在历史地理学、郦学、历史地图学、地方志和地名学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译等方面均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连续三届出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
期刊
鲜卑族的“穹庐”究竟是什么?  一般认为是一种草原游牧中使用的穹顶帐幕。  从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的陶质帐房模型,以及大同沙岭壁画中,可以见到它的全貌。  进一步联系发现,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橢圆形平面、穹隆顶的窟形,在古印度和中国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比云冈石窟建造早的诸石窟中,均未见到,应是云冈创造的新模式,表达了将象征皇帝的佛像供奉进鲜卑族游牧生活的传统居室——穹庐中。  一  “敕勒川
期刊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来办。”是的,腊八过后,年味就会越来越浓了。  过去,大同一进入腊月孩子们就特别高兴,因为能吃"腊八粥"。“喝了腊八粥,年年好兆头。”按照传统习俗,人们在腊八节都要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今天,腊八粥还继续吃着,“腊八节扫屋”这一习俗,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腊八节扫屋”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大扫除,把一年来的灰尘与晦气都通通打扫干净,以来迎
期刊
河东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酒文化,亦源于河东。特别是历史名酒“蒲州桑落酒”,自北魏以来一直是历代朝廷贡品。  仪狄造酒 始于夏禹  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曰:“仪狄造酒。”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十六引《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以上古文的意
期刊
平时也顾不上给家里买东西,只能抽周末空闲时间,到家附近的一家果蔬小店,买些蔬菜或是水果。  小店,确实不大,占地十来平米。一对六十左右的老夫妻,经营着小店。我搬到附近以后,才和这家店主慢慢地熟络了起来。  甭看小店不大,从店主的口中得知,她们经营这店面,也够二十多个年头了。进入小店,架上的调料品,地上的水果或是蔬菜,摆放得干净且整齐。店主老王称,这小店就如他的家,家里利索了,自己心里才能清静。  
期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这里把过春节,叫作“过大年”。在家乡的年里,有三大习俗必不可少。  熬年夜  “ 熬年夜”是春节的首要习俗,时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至少要熬到第二天的零点。爸爸说他小的时侯熬年夜虽开心,但比较单调,大烩菜和饺子是一家人最奢侈的排场,挑灯笼串街,放上一挂鞭炮,是孩子们最大的欢喜!  而今,我们的年夜饭格外丰盛,妈妈常说:“如今社会好,天天赛过年。”吃完年夜饭,我
期刊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到温暖。也许仅是举手之劳,就能滋润我们的心田,令我们感动。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日,校园里除了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就只剩下北风呼啸而过时发出的呜咽声以及吹过门缝时的哨音。平日喧闹的鸟雀似乎也被这样的声音吓破了胆,缩在窝里不肯露头。在这样的天气里如何取暖成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  也許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吧,原本门可罗雀的热水间突然变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我一
期刊
提起古都,你会想到哪座城市?是坐拥紫禁城的北京,浸润在六朝烟雨的南京,见证大唐盛景的西安,抑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洛阳?  很少有人会想起山西大同,尽管身为北魏首都、辽和金的陪都,它在人们心中的古韵甚至比不上同省晋中市的平遥古城。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晋北门户的大同虽然承受了千百年的烽烟,不过作为历史的补偿,来来往往的帝王也给大同留下了大笔的文化遗产。  不同于其他古都,大同的
期刊
春往往象征着无尽的生机,美丽的景色让人赞叹不已,大地万物复苏,似乎一切都美得令人赞叹。 2020年的春天,让我们对春有了新的认识。人人都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原来大街上的人潮涌动到街上的空无一人,一切都仿佛是那么地突然。  新冠疫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  因为它,学生们上着网课,家长们上不了班。我们无法忘记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前线,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支援
期刊
当我在新颖别致的大同南站乘坐“和谐”号高铁列车出发或返回时,当我看到南北向的御河上一字排开的北环桥、平城桥、兴云桥、北都桥、迎宾桥、南环桥和开源桥等七座形态各异的现代化高技术大桥凌空飞越东西两岸时,当我乘坐公交车往来穿梭于古城和御东新区的御河西路、御河东路、滨河路、魏都大道、云中路、西环路、南环路、迎宾街、北都街、永和路、文兴路、恒源路、文盛街、云州街、云山街、兴云街、永固街、西京街、恒安街、重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