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周建国(1962-),男,中共党员,1981年于湖北省咸宁市师范毕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现任咸宁市咸安区温泉二号桥小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会员,咸宁市数学学会会员,咸宁市骨干教师,咸宁市数学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市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咸宁市教研教改先进个人,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为学牛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景,触动学生的牛活积累,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作法。
1创设和谐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有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教学11-20符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们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果爸爸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们准备怎样付钱?”提醒学生,付钱的方法既快又消楚,还不需要营业员找钱,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交流。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数学。
2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式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是要让学生自悟自得,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躁,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足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干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由此,我想到了,在教事里让学生操作的机会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同学去量篮球场……。放学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量。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在课常上汇报了他们的真实体验,说出了由于某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如:一千克的鸡蛋大约有15个,而一只鸭却有2千克。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
“1千克”等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而且相当坚固。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悟数学
悟性的高低,标志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学生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脑海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而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与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保留的时间长。
数学课堂是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为学牛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景,触动学生的牛活积累,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作法。
1创设和谐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有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教学11-20符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们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果爸爸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们准备怎样付钱?”提醒学生,付钱的方法既快又消楚,还不需要营业员找钱,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交流。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数学。
2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式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是要让学生自悟自得,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躁,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足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干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由此,我想到了,在教事里让学生操作的机会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同学去量篮球场……。放学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量。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在课常上汇报了他们的真实体验,说出了由于某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如:一千克的鸡蛋大约有15个,而一只鸭却有2千克。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
“1千克”等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而且相当坚固。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悟数学
悟性的高低,标志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学生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脑海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而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与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保留的时间长。
数学课堂是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