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之我见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重要场所。如果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就可以保证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选编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形神俱佳,融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体,这就为情感培养提供了可依托的教学条件。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备,但就具体一篇文章来说,有时一段或几段用词造句构段等,特别准确精妙,知识含量高,训练价值大,具有积累、储存、示范、迁移的作用。这样的准确精妙处,是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语言技能,训练语感的最佳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善于捕捉进行情感培养的材料
  
  1.1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夏丐尊先生曾谈到:“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作昼的反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井’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诗味。”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为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时,要抓住教材中那些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月光曲》一文有这么一句“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可让学生品味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句子的理解和《金色的鱼钩》中对“金色”的理解等等。
  1.2表达描写突破常规处。一般情况下,表达描写都有一个常理,循规蹈矩,“按章办事”,但有时作者在特定的环境和特殊情况下,往往有突破常规的“神采奕奕”,“点睛之笔”,这突破常规看似不合情理之处,往往就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处。一是词语看似矛盾处,如《穷人》一文中,桑娜企盼丈夫出海归来,为丈夫的迟归而“心惊肉跳”,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又忐忑不安,仅仅是怕自已挨揍吗?二是词语前后搭配看似不当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两个“才”字等等。
  1.3语音节奏富有变化处。汉字除了有显著的表意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表音功能。声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确是影响一个人情感和理智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对教材中那些和谐动听、错落交替、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领悟并从中感悟其运用之含义。如《林海》中的“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绿颜色来。”语言错落有致,节奏跌宕抑扬,富有音乐的美感,充分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2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2.1爱心是情感培养的基础。一名教师只要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对所教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是没有教不好书的。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切从“爱”出发,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友爱的手势,一个恳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点头都会使学生易于接受,缺点、错误就改正得快。这种情感培养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地希望学生能早日成才的渴望,这种真诚会表现在你的眼神、声音和动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这种真诚对事业、对学生的爱也会使教师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2.2教学艺术是情感培养的关键:讲课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把课讲得活,必须认真钻研这门学问,掌握这门艺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授课前首先要搞好再创造,即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课备得烂熟于心,这样讲课时就会心中有底,就会有理有据。其次,要讲究讲课语言的明白、生动流畅。情感培养不仅仅是直抒胸意的苦口婆心,而是挖掘教材内涵,把情感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带来好的效果。语文教学并非字词的讲授,而是通过情理的交融,达到育人的目的。“理不可以直指出,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示也,故即事以寓情。”教材中大量的情感培育素材值得去挖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将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注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学生会在不自觉中被感染,受到熏陶,即达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3情感培养应有意识向后进生倾斜: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是很自然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对学生一视同仁。有的教师把学习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倍加宠爱,而对后进生另眼相待、冷嘲热讽,这种过于偏激的做法都会引起不良后果。笔者认为,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不断提出要求和新的目标,促进他们进一步成长;对后进生则应给予更多的关心,重视和信任,要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空间,创造成功的机会,千万百计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事实证明,情感培养在部分后进生的身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3课外是情感培养的有效延伸和升华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认真重视并不断地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问题,不应只限于课内更应延伸于课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一步得到培养,进一步得到锻练,既要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更要懂得去爱别人,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开始,延伸到爱邻居朋友等等,让他们逐步懂得爱自己、爱生活、爱社会、爱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因此而变得美丽,这就是我们的情感教育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学生齐读,教师精讲课文的教学模式,一篇课文不是学生读懂,而是听教师讲解懂的。这种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班主任如何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与课改接轨?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本文从“发展个性,全面培优;启用人才,实现自我;创设环境,培养班风”三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课改接轨;以人为本;自我培养;班风形成;全面发展面对第八次课改,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如何转变观念,改革工作方法与课改接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期刊
教育是一门科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转差促优是这门艺术之精华。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乎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分析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是一份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真正落实了把德育分解、渗透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实验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找准德育工作突破口,让德育工作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宗旨。  【关键词】表格1、2;分解;贯穿;感染;熏陶;突破口;摸底;调查;寓教于乐  Moral Education
期刊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正确对待班级管理中的“后进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以人为本;特点;形成;自尊心;爱心    任何学校、班级都有后进生,只是落后的程度、数量多少不同而已。身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要以身
期刊
作者简介:臧树贤,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中心小学教师,烟台日报优秀通讯员,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工作,免不了定下几条“规矩”。规矩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很多时候,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学校会给学生立下许多规矩。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生命活力焕发出来,让学生体验体育课的快乐,同时践行“规矩”。  【关键词】情感“
期刊
1教师是实验探究的组织引导者    1.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牧区资源,发现问题:农牧区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牧区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优势,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牧区却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牧区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现象。  1.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农牧区的不少说
期刊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初中历史教学担负着为高中历史教学打基础的重任,所以不能忽视。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也肩负着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任务,是在历史课堂中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需
期刊
海岛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差,兴趣不高,基础语感较为薄弱,朗读能力十分有限(其主要表现为普通话发音不准,断句能力差,无语音语调,缺乏情感投入等)。因读不准字音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比比皆是。由于长期忽视朗读的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情感,更无法将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已经成为海岛学生语文学习的瓶颈。  1 对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2007年4月,组织进行了针对性较强
期刊
1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1.1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