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暴露的西方对中国的排斥,既非偶然的一时发泄,也非随机的个别策划或有组织的整体动员,而是藏着深刻的西方社会背景。
如果我们理解西方在中国无论贫弱与富裕的不同阶段皆难掩饰其傲慢,如果我们理解西方对不断成长起来的中国越来越不愿接纳,如果我们理解西方对发展壮大的中国越来越没有耐心和越来越愤怒的态度,就很难不去追问,西方社会是否存在一个对“他者”的排异基础?
西方社会排异的“幽灵”
再次复活
什么是西方社会背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比较熟悉和相信希腊文明、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理性精神、自由平等、民主等,这些在中国现代化启蒙进程中的确催生了想象力,西方自身也的确受益于此并领先现代化。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补一课:我们需要了解和正确解读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存在“西方中心”、“西方样板”、“西方优先”的政治集体有意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
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在不同地方诞生的许多社会,大都天然对其他社会恐惧,进而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的社会支持而强化团结对外的力量,其过程难免不发生对外部社会的排斥而相互具有攻击性,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类结成社会以来的弱点之一。小社会和简单社会如此,巨型社会和复杂社会也难幸免。制造相互攻讦的核心理由不外乎资源侵犯和信仰挑战。
西方社会排异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其实一直都存在。现在看来,这种基础并没有随着西方的科学革命、现代化的发达而消亡。
现在掀起的对中国的排斥风,只是西方社会排异幽灵的“再次复活”。西方集体形成一种聚合力量挤压中国,直接诱因是西方内部政治利益重新分配的一种新借口,而能够刺激起西方社会内部不小响应的原因,则是西方社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再全面大幅领先、比较容易接受外部原因的解释而已。
以价值观差异为工具是
一种恶性竞争
近年来,明确无误的一个趋势是,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人担心中美关系乃至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可能渐行渐远。越过历史、文化、制度、现代化进程水平等差异的诸多既有视角,当与中国和西方思维方式的传统差异在特殊历史阶段或节点易于爆发直接相关。
中国因为儒学传统,主流社会、正式组织等习惯于“以义取人”的思维方式,合则聚,不合则散。西方传统因为基督教教化,教区社会以及后来经过社会运动洗礼的社区社会和正式组织则习惯于“以信(仰)取人”的思维方式,同一个信仰的怎么弄都行,反之疏远。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这些年,中国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扩大到西方不能随意左右的地步。在这个中国与西方可能发生并行的历史节点,一直试图“同化中国”的美国作为“带头大哥”,必然以西方价值观为名,刺激整个西方社会捍卫既有利益格局。
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冲突风险加剧。尽管“以义取人”和“以信(仰)取人”两种思维方式都根植于历史上两个不同文明发展轨道中形成的特定价值取向,但相较而言,“以义取人”更少强制性及侵略性,而“以信(仰)取人”则非常容易转换为意识形态间的斗争。
连接上述各要素的,是西方以政治价值观差异作为借口,来动员起西方社会的集体恐惧,进而聚合集体仇视、排挤中国的力量。这种方式虽然并无新意,但考虑到西方历史上各种“污名化”运动曾经有很大的社会动员力,对外“杀伤力”巨大,值得警惕,需要非传统和非单一的对策。
中国不能在“强国影视
俱乐部”里跑龙套了
当今的世界格局是三五百年间欧化和西化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战后利益分配”影响深刻。国际间形成了一种状态,可比喻为“影视圈”里的世界格局。
在“圈”里,编剧、制片人、导演、主演都是西方(比如七国集团);全球一体化中的其他国家多数是看客,“购票”多的看客享受“票友”待遇,还有一些国家有机会加入剧务、赞助商等。
长期以来,中国既不是这个“强国影视俱乐部”的主导者,也不是其中的利益合理分享者。然而,有着最大受众群体的中国,已经是维系这个“影视世界格局”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圈”内各方角色,都希望中国一边能贡献巨大“票房”,另一边要安心地只跑跑龙套。
一旦中国想敲开编剧和制片人的门,试着讨论一些新创意、新制作、新投资、新分工,“影视世界格局”就感觉严重不舒服,整个人都不好了。
为维持原有“影视世界格局”秩序,西方各路人马同心协力,各显神通:制片人会通过经济手段,编剧通过文化手段(比如以政治经济军事巨头为主的主流社会),导演通过技术手段(比如西方一些政治家、政治化的科学家),影评人通过价值观手段(比如西方某些媒体),演员通过名人影响力手段(比如西方包括智库在内的某类专家学者),纷纷上场,不惜一搏,以确保原有职场生态,其过程甚至不惜自毁“影视基地”标榜已久的价值观。
西方不愿中国强大,
但中国愿意和西方合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各个阶段,其实西方一直抓住这张价值观差异的排异中国牌不放,认为就这个管用。西方污名化中国有成熟的体系和成熟的话语方式。
的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心中有个发展目标,有个发展参照系,有自己对显而易见的文化传统和治理办法与经验的短板等改革愿望——事实上这些需要改革,也可以改革,不会对捍卫体制伤筋动骨,反而会强筋健骨。
事实上,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集体自信,这是中国越来越向好的人心优势。这种优势是难以仅靠“污名化”就能击败的。
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不是单向度的学习与输入,还需要中西相互尊重的相互学习与彼此输入输出相当。当然,中国不会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而只会输出别人需要的产品,中国愿意做全球需求的供应商。西方为今天的“影视世界格局”的确花了不小的力气和成本,中国无意改变这个格局,中国可以做这个格局全球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中国也可以通过市场方式交流合作创作新内容新方式的“影视作品”。
西方不愿意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但中国需要一个可以合作的西方。“影视世界格局”可以继续,中国会上演受国内和早晚受国际喜欢的“作品”。這不是现时“影视世界格局”决定的,而是“影视世界”的市场决定的。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