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教育变应试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制定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强化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按照高中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要相应做出调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方向,调整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于生物知识倾向于文科性质,因此生物教师强调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和记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其主观意识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1]。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指出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以重视。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索欲望,基于此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学习,有助于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思考新的生物知识。随着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不断总结,从自我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學习方法,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由此,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再以高考为目标,而是从满足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学习,而这正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性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是既定的,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高中生物实验课是让学生动手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究意识,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浮于表面而难以灵活运用。要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就要开启探究式生物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的生物知识以探索。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资料,生物知识面就会相应地拓宽。随着学生生物视野的开阔,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被激发,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生物课堂教学依赖于教材内容
  高中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以教材为参考,但是如果生物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没有适当扩展,就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也局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2]。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都是要落实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让学生认为只有教材内容才是正确的答案,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学生缺乏对生物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生物教师要有效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提问,使提问对学生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呢?”当学生进入思考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介绍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叶绿体实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观看,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生物科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对生物研究方法充分领会,才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就要注重学生对生物原理的理解,并懂得运用原理对生物知识以进一步论证[3]。比如,在讲解“分子与细胞”的时候,由于这些微观事物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生物知识抽象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对各种蔬菜的鳞片进行观察,并描绘细胞的形状。当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产生兴趣之后,就会被激发起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按照自己对生物知识的需要深入探索。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充分互动
  生物教师改变单方面将生物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教师要从生活内容中寻找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生物知识的应用者,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学活用课堂知识,积极思考生物问题。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了解,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结语
  中国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本着应付高考的目的进行学习,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潜在学习能力难以发挥出来。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生物课堂教学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生物知识加以探索,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晓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学周刊:C,2010(12):154.
  [2]孙洪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6):128.
  [3]陆其龙.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在教材中只是提到了它们能发生反应,但缺乏真实有效的实验支持,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可边讲边实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体积小,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耗时相对要少,有利于课堂教学使用。  关键词: 氯气与水 与碱的反应 微型实验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老师
摘 要: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化学的掌握。然而在化学解题当中,通常会遇到题目条件不足的状况,依据常规方法很难处理,学生面对这一类别的问题很难入手。假设法作为一种典型方法,可通过多种假设方式优化高中化学的解题流程,文章对假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当中的应用做探索。  关键词: 假设法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在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法当中,其思维活动的开展通
摘 要: 本文根据对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立足于当今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何将化学学习策略运用渗透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化学学习策略的质量,使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策略 钠与水反应  今天,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在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同时,对人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所以,学生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复杂的知识更加直观地传达给学生,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一定误区,需要教师加以注意并逐步改善,以此减少多媒体误区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多媒体 应用 误区 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图文并茂甚至有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