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通过一个假想的边框来编辑世界的意义和格局,边框是图片几何形状的开始。”约翰·萨考夫斯基在《摄影师之眼》中谈到摄影的特性时如是说。一张照片本身是个矩形框,而当画面又都由几何图形组成,会是什么情况?这些元素是如何捕捉的?又传达了什么?
来自英国的年轻摄影师艾米莉·格伦顿(Emily Grundon)在她的极简主义摄影作品《非空间》(Nonspace)中对建筑空间里的几何图形进行了一翻探讨,她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建筑本身或内部空间的样子上,而是专注于在建筑空间角落里发现各种几何图形,这些图形都是通过观察光影变化、精心布局画面而营造出来的。她通过黑白影像将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画面,整个画面透出抽象立体感与极简主义的风格。
极简主义熏陶
《非空间》是格伦顿2010年读大学时创作的作品,她花了数月时间完成它。
1989年出生的格伦顿,毕业于英国威尔士新港大学,主修的科目是纪实摄影。但在学校学习纪实摄影,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不论是老师的教授,还是同学们的创作,大都是按传统纪实摄影的思路进行;但对她而言,任何摄影作品都有纪实性的一面,不限于主题和内容。她喜欢在一个纪实主题里融入自己的观念,而不仅是去叙事,或去呈现社会问题中的某种事实。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艺术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还有极简主义艺术家,我更偏向于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纪实摄影。”这一想法也影响着她一直以来的创作。
上大学时,格伦顿了解到一些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比如她青睐的极简主义,这是19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运动。极简主义者主张摒弃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实现形式上的单纯性和完整性。极简主义作品是抽象的,并大多以简洁单纯的几何形式为基本特征。极简主义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等对于几何学和雕塑在空间中互动关系的研究,使格伦顿深有触动。而且,格伦顿对几何学一直很有兴致,尤其是她发现空间里存在的三角关系非常吸引人,那是最简单的形状,却有着最强有力的结构。
格伦顿对建筑也很感兴趣,建筑师通过几何形式来构想建筑,而一些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中对光的运用,与摄影中对光影的依赖很相似。比如英国建筑师约翰·波森(John Pawson),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这两位都善于利用光来增强和控制整个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布局,让建筑环境变得更具想象空间,并营造出安静、简单的氛围,而他们的作品也都与极简主义有关。
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格伦顿对《非空间》的创作,她通过光影的流动变化,来观察和记录建筑空间里的细节,画面简洁且抽象,远远看除了几何图形(特别是空间里的三角关系),几乎没有其他杂质。
“非空间”里的几何学
创作的动力和想法有了,在哪实现呢?格伦顿选择在艺术画廊里完成。她关注了画廊空间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标题中“非空间”一词来自于爱尔兰艺术家和作家布莱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于1976年发表于《艺术论坛》(Artforum)上的三篇系列文章《白立方体内:画廊空间的意识形态》(Inside the White Cube: Ideologies of the Gallery Space)。这三篇文章后来集结出版,主要探讨了现代画廊空间设计与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关系。奥多尔蒂将艺术画廊称作 “白色立方体”,因为大多数画廊的墙面是白色的,干净整洁,墙上的窗户也不怎么打开。在这位作者看来,这些画廊建筑和中世纪的教堂很像,绝不会让外界环境干扰内部空间,而画廊的陈设方式和空间布局就是要让走进来的观众感到这些艺术品是永恒的,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绝佳投资品。由此,这些白色立方体和其中展览的作品成为统一有机体,画廊的空间安排和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诠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过,大多数观众在画廊中参观,对建筑和展示空间本身并不太在意。因此,格伦顿选择在陈设艺术品的画廊里拍摄,寻找着画廊空间角落里被忽视的的细节。对于“非空间”这一概念,格伦顿也给出自己的解释:“非”是关于图像里表现的空间细节,它们并不能代表空间本身,但对画廊空间留给人的印象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作品就是要让人认识这些细节,并把它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刚开始,格伦顿本想用大画幅相机来拍摄,但出于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最终选择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来完成。在后期调整中,她将所拍照片转为黑白影像,以让画面更为简练单纯。
格伦顿经常一整天地待在画廊里,观察空间里一天的光线变化,及其所造成空间边角的阴影移动,看看光线和这些空间细节是怎么互相作用的,而通过光影的流动,借助照片的矩形框架,格伦顿发现了那些隐秘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而这正是“非空间”的重要体现。
在格伦顿看来,《非空间》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远看上去照片非常干净简洁,但当你仔细观察里面的更多细节时,你可以看到细微之处的人为干预,比如墙上的装饰标志或细微的磨损。
光影里的极简主义
格伦顿创作《非空间》,犹如拿起一个放大镜,集中注意力去细致观察那些忽略的空间细节。现在看来,这组作品虽然是她大学时期还略显稚嫩的作品,但创作过程对她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让她认识到如何呈现自己想要的极简主义作品,如何去认识一个建筑,以及如何能够从简单之物中发现和捕捉美。
在创作中,格伦顿意识到艺术画廊这一建筑空间不只是陈列展示艺术作品,画廊本身也是主题。她也希望,《非空间》提醒人们不仅看到建筑结构里的简单美,也能让人意识到,通过角度和位置的选择,摄影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空间的印象和观感。
来自英国的年轻摄影师艾米莉·格伦顿(Emily Grundon)在她的极简主义摄影作品《非空间》(Nonspace)中对建筑空间里的几何图形进行了一翻探讨,她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建筑本身或内部空间的样子上,而是专注于在建筑空间角落里发现各种几何图形,这些图形都是通过观察光影变化、精心布局画面而营造出来的。她通过黑白影像将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画面,整个画面透出抽象立体感与极简主义的风格。
极简主义熏陶
《非空间》是格伦顿2010年读大学时创作的作品,她花了数月时间完成它。
1989年出生的格伦顿,毕业于英国威尔士新港大学,主修的科目是纪实摄影。但在学校学习纪实摄影,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不论是老师的教授,还是同学们的创作,大都是按传统纪实摄影的思路进行;但对她而言,任何摄影作品都有纪实性的一面,不限于主题和内容。她喜欢在一个纪实主题里融入自己的观念,而不仅是去叙事,或去呈现社会问题中的某种事实。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艺术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还有极简主义艺术家,我更偏向于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和学习纪实摄影。”这一想法也影响着她一直以来的创作。
上大学时,格伦顿了解到一些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比如她青睐的极简主义,这是19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运动。极简主义者主张摒弃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实现形式上的单纯性和完整性。极简主义作品是抽象的,并大多以简洁单纯的几何形式为基本特征。极简主义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等对于几何学和雕塑在空间中互动关系的研究,使格伦顿深有触动。而且,格伦顿对几何学一直很有兴致,尤其是她发现空间里存在的三角关系非常吸引人,那是最简单的形状,却有着最强有力的结构。
格伦顿对建筑也很感兴趣,建筑师通过几何形式来构想建筑,而一些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中对光的运用,与摄影中对光影的依赖很相似。比如英国建筑师约翰·波森(John Pawson),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这两位都善于利用光来增强和控制整个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布局,让建筑环境变得更具想象空间,并营造出安静、简单的氛围,而他们的作品也都与极简主义有关。
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格伦顿对《非空间》的创作,她通过光影的流动变化,来观察和记录建筑空间里的细节,画面简洁且抽象,远远看除了几何图形(特别是空间里的三角关系),几乎没有其他杂质。
“非空间”里的几何学
创作的动力和想法有了,在哪实现呢?格伦顿选择在艺术画廊里完成。她关注了画廊空间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标题中“非空间”一词来自于爱尔兰艺术家和作家布莱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于1976年发表于《艺术论坛》(Artforum)上的三篇系列文章《白立方体内:画廊空间的意识形态》(Inside the White Cube: Ideologies of the Gallery Space)。这三篇文章后来集结出版,主要探讨了现代画廊空间设计与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关系。奥多尔蒂将艺术画廊称作 “白色立方体”,因为大多数画廊的墙面是白色的,干净整洁,墙上的窗户也不怎么打开。在这位作者看来,这些画廊建筑和中世纪的教堂很像,绝不会让外界环境干扰内部空间,而画廊的陈设方式和空间布局就是要让走进来的观众感到这些艺术品是永恒的,是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绝佳投资品。由此,这些白色立方体和其中展览的作品成为统一有机体,画廊的空间安排和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诠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过,大多数观众在画廊中参观,对建筑和展示空间本身并不太在意。因此,格伦顿选择在陈设艺术品的画廊里拍摄,寻找着画廊空间角落里被忽视的的细节。对于“非空间”这一概念,格伦顿也给出自己的解释:“非”是关于图像里表现的空间细节,它们并不能代表空间本身,但对画廊空间留给人的印象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作品就是要让人认识这些细节,并把它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刚开始,格伦顿本想用大画幅相机来拍摄,但出于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最终选择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来完成。在后期调整中,她将所拍照片转为黑白影像,以让画面更为简练单纯。
格伦顿经常一整天地待在画廊里,观察空间里一天的光线变化,及其所造成空间边角的阴影移动,看看光线和这些空间细节是怎么互相作用的,而通过光影的流动,借助照片的矩形框架,格伦顿发现了那些隐秘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而这正是“非空间”的重要体现。
在格伦顿看来,《非空间》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远看上去照片非常干净简洁,但当你仔细观察里面的更多细节时,你可以看到细微之处的人为干预,比如墙上的装饰标志或细微的磨损。
光影里的极简主义
格伦顿创作《非空间》,犹如拿起一个放大镜,集中注意力去细致观察那些忽略的空间细节。现在看来,这组作品虽然是她大学时期还略显稚嫩的作品,但创作过程对她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让她认识到如何呈现自己想要的极简主义作品,如何去认识一个建筑,以及如何能够从简单之物中发现和捕捉美。
在创作中,格伦顿意识到艺术画廊这一建筑空间不只是陈列展示艺术作品,画廊本身也是主题。她也希望,《非空间》提醒人们不仅看到建筑结构里的简单美,也能让人意识到,通过角度和位置的选择,摄影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空间的印象和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