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既是现实社会职业教育现状的反映,又预示着未来的职业教育走向,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从分析职业教育环境现状和中职生心理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改善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职教环境;心理成长;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20-02
《宴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环境对事物影响非同一般。其实,在人的成长与教育中,它也意义非凡。墨子就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他以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自我稳定性稍差,并敏感好动,作为教育者应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排除环境干扰,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促其心理健康成长。
一、职业教育环境现状及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反映
教育环境,一方面指家庭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指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环境。
就人文环境来说,现在很多地方的职业学校要么地处城市商业网点较为集中的区域,要么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大都从事商业经济,文化素养相对于市区其它区域有较大差距,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文化品位等相对较低。居民中普遍存在“几高几多”现象:父母离婚率高,小商贩人数所占比率高,子女辍学率高,文盲半文盲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如此的环境势必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同样,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也不容乐观。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在各个地区乃至全国出现了萎缩、滑坡现象,如招生难、就业难。俗话说:“出口不畅、入口自然不畅”, 这两点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国家高校招生政策的几次调整,使得中等职教受到更大的冲击。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步履维艰。在高校扩招后,由于有关方面的后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使得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升学形势过分盲目乐观,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首要选择,实在没办法才不得已接受职业教育的培养和培训。
中召失利的阴影尚未抹去,走进职业校门又逢职业教育教学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课改尚未及时更新,还尚存传统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再加上部分职业学校过分强调对口升学,重知识轻技能,这样就失去了职教本身的意义。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断给学生施压,使学生的身心负担严重的超出负荷。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中职生的心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信心不足,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学生怕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猜疑心重;有的学生不愿别人提自己的成绩,在学习上讳疾忌医;有的学生沉默冷漠,不好与同学相处,易产生孤僻心理;也有个别学生好在想象中满足自我,把个人情感寄托在电视、小说、流行歌曲上,在课堂上时常发呆。不少学生不愿意学习,迫于学校、家庭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另外,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中还时不时的出现不和谐音符,如父母离异、家庭突发不幸、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问题若不能及时消化,它极易使学生心理出现异常反映,如易与教师和同学产生对立情绪,拒绝劝导,并易焦躁易怒,常损坏公物、打架骂人,学习不行就想通过顶撞教师、打架、闹事等违规的方式来显示自己。到最后,只能丧失学习信心,变得消沉,开始自暴自弃,如遇社会不良影响,会发生轻者逃学、离家出走,重者自杀轻生、铤而走险等社会问题。
二、正确引导和培养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是教育人本关怀的体现
中职阶段,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和特殊的时期。从心理学看,是心理“断乳期”;从社会学看,是“危险期”。从人的一生来说可谓之金色的岁月,多思的年华。由于中职学生生理的变化,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学习活动的多样性、集体关系的多元化及五彩纷呈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等充实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构成了中职学生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容。
中职生心理脆弱、复杂、不稳定,针对这种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对症下药,要正确疏导,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笔者在语文教学时,偶然发现平时一向沉默寡言的一名女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我渴望有个父亲》中这样写到:“我的父亲在两年前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我的母亲因为极度的悲伤从此也落下了许多病。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那么凄凉。从此,家里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我渴望有一个慈祥、身体健壮的父亲来与我和我母亲一起走向欢乐时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生,常人难以想象她在写出这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时,她是多么的无助和脆弱,她多想得到她曾经有过的关爱。看到这些文字后,我身心受到莫大的震动,尤其是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温暖2007》部分节目后,我更是潸然泪下,这其中有怜悯,更多的是自责。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班主任,我为人师的职责哪里去了?在崇尚师德的今天,竟忽视了身边这样一棵脆弱的小苗。关爱教育,应从身边做起。从此,我注意到了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尽量做到情感投入。人是有情感的,出自于肺腑之心自然能打动别人的肺腑,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贴心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情感投入,奉献爱心,学生的德育素质自然会相得益彰,学生的心理自然会健康成长。
要改变学生心理现状,光靠说服是不行的,“解铃还得系铃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自信能引发兴趣,产生动力。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如下一些方式去做:如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让他们自己参与管理以培养自制力;组织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等等。自信心教育的开展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同样自我锤炼、意志教育对他们而言同等重要。为此,我们可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或有意的活动,如可巧妙利用古今各种挫折事件,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组织诸如野营、登山、拉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教师在此期间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让中职生扬起青春的风帆。通过教育,逐渐使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变为稳定,意志不坚强变为坚强。
三、改善教育环境、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是现阶段教育者的重任
中职生同样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中职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对国家未来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中职的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那么,现阶段应该如何改善教育环境,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呢?
首先,学校、家庭要从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求知欲。无论环境条件多么恶劣,学生都应坚持学习。古代不就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而笃学的典范吗?为了使中职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学校、家庭应指导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环境条件,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适应校外的环境条件上。校外,有来自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干扰,如街市的噪音、住房的拥挤、网吧游戏厅的诱惑、家用电器的影响等等。对此,中职生则要有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学会排除不利因素,利用空间,从而改造学习环境。从适应、利用到改造环境,有一个过程,家长和教师要逐步帮助他们进行。其实,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他们心理逐步成长的一个方面。
其次,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中职生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端正教育思想和科学分析周济部长提到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来更新教育观念,应确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始终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育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仅从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把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放在首位,而且应高度重视树立信心、自强不息、努力成才的教育。如:可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起,使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应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在教育措施上可提出“高目标、小步子”的教育策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不断进取;在教学上树立“严爱相兼”的教学观,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心理教育上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机制,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并保持心理平衡;在教育实践上可依据课堂、校园文化及实习基地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能让中职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那么中职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朝着康庄大道迈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教育者们应修好中职生就业渠道,使中职生乐于敬业,规划好人生方向。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关于这一点,教育部长周济曾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就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专访时更为具体谈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任务。为此,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始终把握、处理、完善好“三个并重、三个为重”(即强调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专业知识绝不能轻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专业技能绝不能轻视;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力绝不能轻视),以就业为导向,为中职生修好就业渠道,使中职生乐于敬业,通过规划好其人生方向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总之,教育环境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关系密切。职业教育环境的适宜改善是当前中职生心理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环境的相融和谐必定促其健康发展,我们为人师者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贾晓波.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3]郑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篇[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斌(1973- ),男,河南光山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西南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高职教育教学。
【关键词】职教环境;心理成长;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20-02
《宴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环境对事物影响非同一般。其实,在人的成长与教育中,它也意义非凡。墨子就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他以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自我稳定性稍差,并敏感好动,作为教育者应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排除环境干扰,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促其心理健康成长。
一、职业教育环境现状及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反映
教育环境,一方面指家庭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指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环境。
就人文环境来说,现在很多地方的职业学校要么地处城市商业网点较为集中的区域,要么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大都从事商业经济,文化素养相对于市区其它区域有较大差距,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文化品位等相对较低。居民中普遍存在“几高几多”现象:父母离婚率高,小商贩人数所占比率高,子女辍学率高,文盲半文盲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如此的环境势必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同样,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也不容乐观。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在各个地区乃至全国出现了萎缩、滑坡现象,如招生难、就业难。俗话说:“出口不畅、入口自然不畅”, 这两点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国家高校招生政策的几次调整,使得中等职教受到更大的冲击。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步履维艰。在高校扩招后,由于有关方面的后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使得不少家长和学生对升学形势过分盲目乐观,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首要选择,实在没办法才不得已接受职业教育的培养和培训。
中召失利的阴影尚未抹去,走进职业校门又逢职业教育教学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课改尚未及时更新,还尚存传统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再加上部分职业学校过分强调对口升学,重知识轻技能,这样就失去了职教本身的意义。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断给学生施压,使学生的身心负担严重的超出负荷。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中职生的心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信心不足,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学生怕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猜疑心重;有的学生不愿别人提自己的成绩,在学习上讳疾忌医;有的学生沉默冷漠,不好与同学相处,易产生孤僻心理;也有个别学生好在想象中满足自我,把个人情感寄托在电视、小说、流行歌曲上,在课堂上时常发呆。不少学生不愿意学习,迫于学校、家庭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另外,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中还时不时的出现不和谐音符,如父母离异、家庭突发不幸、家长及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问题若不能及时消化,它极易使学生心理出现异常反映,如易与教师和同学产生对立情绪,拒绝劝导,并易焦躁易怒,常损坏公物、打架骂人,学习不行就想通过顶撞教师、打架、闹事等违规的方式来显示自己。到最后,只能丧失学习信心,变得消沉,开始自暴自弃,如遇社会不良影响,会发生轻者逃学、离家出走,重者自杀轻生、铤而走险等社会问题。
二、正确引导和培养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是教育人本关怀的体现
中职阶段,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和特殊的时期。从心理学看,是心理“断乳期”;从社会学看,是“危险期”。从人的一生来说可谓之金色的岁月,多思的年华。由于中职学生生理的变化,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学习活动的多样性、集体关系的多元化及五彩纷呈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等充实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构成了中职学生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容。
中职生心理脆弱、复杂、不稳定,针对这种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对症下药,要正确疏导,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笔者在语文教学时,偶然发现平时一向沉默寡言的一名女学生在自己的作文《我渴望有个父亲》中这样写到:“我的父亲在两年前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我的母亲因为极度的悲伤从此也落下了许多病。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那么凄凉。从此,家里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我渴望有一个慈祥、身体健壮的父亲来与我和我母亲一起走向欢乐时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生,常人难以想象她在写出这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时,她是多么的无助和脆弱,她多想得到她曾经有过的关爱。看到这些文字后,我身心受到莫大的震动,尤其是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温暖2007》部分节目后,我更是潸然泪下,这其中有怜悯,更多的是自责。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班主任,我为人师的职责哪里去了?在崇尚师德的今天,竟忽视了身边这样一棵脆弱的小苗。关爱教育,应从身边做起。从此,我注意到了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尽量做到情感投入。人是有情感的,出自于肺腑之心自然能打动别人的肺腑,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贴心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到情感投入,奉献爱心,学生的德育素质自然会相得益彰,学生的心理自然会健康成长。
要改变学生心理现状,光靠说服是不行的,“解铃还得系铃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自信能引发兴趣,产生动力。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如下一些方式去做:如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让他们自己参与管理以培养自制力;组织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等等。自信心教育的开展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同样自我锤炼、意志教育对他们而言同等重要。为此,我们可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或有意的活动,如可巧妙利用古今各种挫折事件,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组织诸如野营、登山、拉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教师在此期间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让中职生扬起青春的风帆。通过教育,逐渐使学生的心理不稳定变为稳定,意志不坚强变为坚强。
三、改善教育环境、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是现阶段教育者的重任
中职生同样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中职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对国家未来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中职的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那么,现阶段应该如何改善教育环境,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呢?
首先,学校、家庭要从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求知欲。无论环境条件多么恶劣,学生都应坚持学习。古代不就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而笃学的典范吗?为了使中职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学校、家庭应指导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环境条件,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适应校外的环境条件上。校外,有来自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干扰,如街市的噪音、住房的拥挤、网吧游戏厅的诱惑、家用电器的影响等等。对此,中职生则要有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学会排除不利因素,利用空间,从而改造学习环境。从适应、利用到改造环境,有一个过程,家长和教师要逐步帮助他们进行。其实,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他们心理逐步成长的一个方面。
其次,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中职生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通过端正教育思想和科学分析周济部长提到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来更新教育观念,应确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始终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育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仅从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把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放在首位,而且应高度重视树立信心、自强不息、努力成才的教育。如:可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起,使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应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在教育措施上可提出“高目标、小步子”的教育策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不断进取;在教学上树立“严爱相兼”的教学观,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心理教育上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机制,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并保持心理平衡;在教育实践上可依据课堂、校园文化及实习基地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能让中职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那么中职学生的心理自然会朝着康庄大道迈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教育者们应修好中职生就业渠道,使中职生乐于敬业,规划好人生方向。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关于这一点,教育部长周济曾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就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专访时更为具体谈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任务。为此,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始终把握、处理、完善好“三个并重、三个为重”(即强调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专业知识绝不能轻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专业技能绝不能轻视;知识与能力并重,能力绝不能轻视),以就业为导向,为中职生修好就业渠道,使中职生乐于敬业,通过规划好其人生方向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总之,教育环境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关系密切。职业教育环境的适宜改善是当前中职生心理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环境的相融和谐必定促其健康发展,我们为人师者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贾晓波.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3]郑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篇[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斌(1973- ),男,河南光山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西南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高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