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而当前体验学习还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甚至出现虚设和浪费时间的现象。本文就有效体验学习提出相应的策略,使数学体验落到实处。
关键词 数学;体验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084-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作为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之一,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成长规律。体验对于防止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结论,加深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教学。
1 关于体验
体验(体会)在《数学课程标准》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2 用“体验(体会)”作为要求的内容
2.1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3.常见的量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二>空间与图形
2.测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
<三>统计与概率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2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数的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三〉统计与概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3 有效体验活动的策略
当前,有的教师还不够重视体验的教学,体验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体验活动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体验的关键、主体、目的、实效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出现了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出现了虚设和浪费时间的现象。如何把数学体验落到实处呢?
3.1 体验应创设有效的情境情境是体验的关键。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要创设或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情境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
3.2体验应进行有效的操作实践操作是体验的主体。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3.3 体验应体现有效的引导例如有位教师教学 “克、千克的认识”的片断。
师:我们知道了1999年和2000年版的1角硬币为1克重,现在请同学们掂一掂、估一估,乒乓球有多重?
生1:乒乓球重1克。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乒乓球重5克。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乒乓球重10克。
师:同意1克的请举手……
师:我们来称一称,看谁估得准。(师生用天平称)结果是多少?
生:3克。
师:乒乓球约3克重。为估对的同学鼓掌!
类似上述的教学片断,表面上看,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可实际上学生对物体轻重感悟的准确性没有提升,报出来的物体的质量数几乎是瞎猜或随口应答。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有效的体验引导所致。
物体的轻重感悟不同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只要按照算理去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影响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准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来的生活经验,二是体验的方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教材,更要设身处地地揣摩学生,即对每一个环节的体验应揣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应思考怎样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体验效果。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数学体验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
3.4 体验应突出有效的目的数学体验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例如:“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分数。折纸体验平均分是为这一教学的主要目标服务的,即通过体验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可以通过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同一个分数,理解同一张正方形纸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由此看来,教师备课时应努力做到:推敲每一个体验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有没有更理想的素材替代;推敲每一个体验环节的花时是否恰当,有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数学体验的本末倒置。
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等教学理念,实践也说明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才可能是成功的。要实现这些要求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学;体验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084-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作为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之一,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成长规律。体验对于防止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结论,加深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教学。
1 关于体验
体验(体会)在《数学课程标准》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2 用“体验(体会)”作为要求的内容
2.1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3.常见的量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二>空间与图形
2.测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
<三>统计与概率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2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数的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三〉统计与概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3 有效体验活动的策略
当前,有的教师还不够重视体验的教学,体验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体验活动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体验的关键、主体、目的、实效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出现了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出现了虚设和浪费时间的现象。如何把数学体验落到实处呢?
3.1 体验应创设有效的情境情境是体验的关键。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要创设或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情境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
3.2体验应进行有效的操作实践操作是体验的主体。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3.3 体验应体现有效的引导例如有位教师教学 “克、千克的认识”的片断。
师:我们知道了1999年和2000年版的1角硬币为1克重,现在请同学们掂一掂、估一估,乒乓球有多重?
生1:乒乓球重1克。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乒乓球重5克。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乒乓球重10克。
师:同意1克的请举手……
师:我们来称一称,看谁估得准。(师生用天平称)结果是多少?
生:3克。
师:乒乓球约3克重。为估对的同学鼓掌!
类似上述的教学片断,表面上看,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可实际上学生对物体轻重感悟的准确性没有提升,报出来的物体的质量数几乎是瞎猜或随口应答。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有效的体验引导所致。
物体的轻重感悟不同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只要按照算理去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影响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准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来的生活经验,二是体验的方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教材,更要设身处地地揣摩学生,即对每一个环节的体验应揣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应思考怎样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体验效果。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数学体验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
3.4 体验应突出有效的目的数学体验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例如:“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分数。折纸体验平均分是为这一教学的主要目标服务的,即通过体验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可以通过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同一个分数,理解同一张正方形纸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由此看来,教师备课时应努力做到:推敲每一个体验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有没有更理想的素材替代;推敲每一个体验环节的花时是否恰当,有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数学体验的本末倒置。
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等教学理念,实践也说明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才可能是成功的。要实现这些要求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