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23日 晴
我记得,我那时有十二三岁吧。
我的中学生活是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刚上初中就寄居在一位杨姓的老师家里,住了不到一个学期,房子要撤迁,几个同学与我相投,约我一起在外租房,我当时正没主意,就同意了。
租房给我们的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新分了房子,这房子就不住了,租与我们。每月的水电费我们自理,只是在月底准备好房租就好了,这样的自由,倒是我以后很少遇到的,常常是让人不厌其烦。只是这一点,就是值得怀念的。更何况在这个小屋里给我留下的不只是这些呢?
我们管他叫李叔。
每次李叔来的时候,都是月底,收完房租,嘱咐我们几句就走。而平时,他是基本不来的。
我记得初次见到小米的那天,我是在树上。
还没有到月底,李叔来了,他说,他女儿上初中了,老家不方便,来城里读书,以后就住在这里,请互相照顾一下。我注意到了李叔身后的一个女孩子,穿着花格子衬衫,扎着马尾巴儿,略略被太阳洗黑的脸上,一双怯生生的眼睛,如一潭碧水无底。
她就是李叔的女儿,是李叔在老家收养的义女,叫小米。
住了一段时间后,彼此渐渐熟悉了,偶尔,我们也会邀请她和我们一起吃饭。一群孩子自己弄的饭,虽然缺乏讲究,但是吃起来却特别地香。大大的一锅,让人望而生畏,但最后总被吃得光光的。小米老实,和我们吃饭,当我们还在为谁去洗碗争论不休时,回过神来,发现小米已经自个儿卷起衣袖,拿起盆子,收拾起碗筷到水龙头下去了。
让我们面面相觑。
一群男孩子,你推我我推你没什么大不了,家常便饭,权当闹着玩。但小米一个女孩子,也算是个客人吧,让她去收拾,总觉得不好。我就去帮忙,这一帮,就一直到我离开。
之后,我就多了一个观众。每当我在练字的时候,画画的时候,她总是撑着小下巴蹲在旁边看着,帮我拉拉纸,倒倒墨之类的。那场景,我估计是很有趣的。伙伴们打牌打着,偶然有一个人把头调过来,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忘了出牌,伙伴们提醒他。他“嘘”一声,然后指指我和小米。伙伴们随即把脑袋凑成一堆,会意地“哦”一声。
对于我,是骄傲与羞涩的。
对于小米,我不知道。她似乎是顾忌的。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低着头,似在遮掩。朦胧的年代做着朦胧的梦。少年时代对于朋友的定义,就仅仅限于开心、乐意。我叫:“小米,小米。”她低低地“嗯。”我说:“小米,别理那些家伙,他们是在开玩笑呢。”小米低低地抬头看着我。我笑了,她也笑了。伙伴们喜欢开玩笑,就将计就计,气死他们。她乐了。小米成了我少年时代一个美丽的伙伴,是我的第一个异性的朋友。我们一起爬到大丫叉树上看书;一起去理栏杆上的藤叶;一起听蛙声蝉鸣。看我写字的时候,偶尔在我鼓励下,她也会笨手笨脚抓起大毛笔,写下一个差劲极了的“米”字,花着鼻子看我傻笑……
上了初二后,母亲因为担心我的学习受到影响,坚持让我住到外婆家去。我走的那天小米刚好不在,以后我也再没见到她。后来听说,李叔死了,小米没人给她钱念书,回乡下去了。生活就是这样,意料和意外全在这里面。
逝者如斯,一晃,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今夜,我写下这个题目,这些文字,小米忽然在我的眼前浮现,伙伴们顽皮的身影历历在目。这篇短文,就算是对那些伙伴,那段美丽的生活,那棵大丫叉树,那排绿色的栏杆,那一座红色的矮房子,以及小米,那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的一个纪念吧!现在,他们都应该长大了。那幢美丽的小红房子,至今,是否也住着其他的孩子,是否也如我们一般弄的满屋狼藉呢。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04级(1)班
我记得,我那时有十二三岁吧。
我的中学生活是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刚上初中就寄居在一位杨姓的老师家里,住了不到一个学期,房子要撤迁,几个同学与我相投,约我一起在外租房,我当时正没主意,就同意了。
租房给我们的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新分了房子,这房子就不住了,租与我们。每月的水电费我们自理,只是在月底准备好房租就好了,这样的自由,倒是我以后很少遇到的,常常是让人不厌其烦。只是这一点,就是值得怀念的。更何况在这个小屋里给我留下的不只是这些呢?
我们管他叫李叔。
每次李叔来的时候,都是月底,收完房租,嘱咐我们几句就走。而平时,他是基本不来的。
我记得初次见到小米的那天,我是在树上。
还没有到月底,李叔来了,他说,他女儿上初中了,老家不方便,来城里读书,以后就住在这里,请互相照顾一下。我注意到了李叔身后的一个女孩子,穿着花格子衬衫,扎着马尾巴儿,略略被太阳洗黑的脸上,一双怯生生的眼睛,如一潭碧水无底。
她就是李叔的女儿,是李叔在老家收养的义女,叫小米。
住了一段时间后,彼此渐渐熟悉了,偶尔,我们也会邀请她和我们一起吃饭。一群孩子自己弄的饭,虽然缺乏讲究,但是吃起来却特别地香。大大的一锅,让人望而生畏,但最后总被吃得光光的。小米老实,和我们吃饭,当我们还在为谁去洗碗争论不休时,回过神来,发现小米已经自个儿卷起衣袖,拿起盆子,收拾起碗筷到水龙头下去了。
让我们面面相觑。
一群男孩子,你推我我推你没什么大不了,家常便饭,权当闹着玩。但小米一个女孩子,也算是个客人吧,让她去收拾,总觉得不好。我就去帮忙,这一帮,就一直到我离开。
之后,我就多了一个观众。每当我在练字的时候,画画的时候,她总是撑着小下巴蹲在旁边看着,帮我拉拉纸,倒倒墨之类的。那场景,我估计是很有趣的。伙伴们打牌打着,偶然有一个人把头调过来,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忘了出牌,伙伴们提醒他。他“嘘”一声,然后指指我和小米。伙伴们随即把脑袋凑成一堆,会意地“哦”一声。
对于我,是骄傲与羞涩的。
对于小米,我不知道。她似乎是顾忌的。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低着头,似在遮掩。朦胧的年代做着朦胧的梦。少年时代对于朋友的定义,就仅仅限于开心、乐意。我叫:“小米,小米。”她低低地“嗯。”我说:“小米,别理那些家伙,他们是在开玩笑呢。”小米低低地抬头看着我。我笑了,她也笑了。伙伴们喜欢开玩笑,就将计就计,气死他们。她乐了。小米成了我少年时代一个美丽的伙伴,是我的第一个异性的朋友。我们一起爬到大丫叉树上看书;一起去理栏杆上的藤叶;一起听蛙声蝉鸣。看我写字的时候,偶尔在我鼓励下,她也会笨手笨脚抓起大毛笔,写下一个差劲极了的“米”字,花着鼻子看我傻笑……
上了初二后,母亲因为担心我的学习受到影响,坚持让我住到外婆家去。我走的那天小米刚好不在,以后我也再没见到她。后来听说,李叔死了,小米没人给她钱念书,回乡下去了。生活就是这样,意料和意外全在这里面。
逝者如斯,一晃,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今夜,我写下这个题目,这些文字,小米忽然在我的眼前浮现,伙伴们顽皮的身影历历在目。这篇短文,就算是对那些伙伴,那段美丽的生活,那棵大丫叉树,那排绿色的栏杆,那一座红色的矮房子,以及小米,那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的一个纪念吧!现在,他们都应该长大了。那幢美丽的小红房子,至今,是否也住着其他的孩子,是否也如我们一般弄的满屋狼藉呢。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04级(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