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信息:
祝唯庸 姚华 著 38元/册
2021年1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丛书特色:
1. 本套书原稿来自喜马拉雅FM上祝唯庸开设的一档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节目《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节目视角宽广,叙事细腻,将中国古代灿若星辰的书画艺术家安放在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娓娓道来,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故事生动地展示出来。
该节目累计粉丝超过28万人,累计播放超过1200万次,已经成为喜马拉雅FM上最大的艺术类节目,整个人文板块口碑排名第2名,艺术类排名第1名。
2. 本套书采用“纪传体”为主要行文方式,在人物生平和历史背景的框架下讲述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书中搭配众多书画的高清图片,还设有延伸阅读、小纸条、漫画说人物等板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有一种脉脉的温情,能让人在平静中获得快乐。这种平静和快乐对少年尤其重要,能在浮光掠影之外,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多年来,我坚持临帖、画画、广泛阅读传统文史资料,几乎把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投入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中。最近,我才鼓起勇气写这样一套(少年版《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入门读物,力求把中华艺术镶嵌在历史和文化的整体大幕上进行讲述,让中华艺术正式但不枯燥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不知大家是否在互联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些奇奇怪怪的视频?比如:有人拿起一个蘸满墨汁的拖布,在一张大纸上,一边肆意地吼叫,一边任性地涂抹;还有人拿着一把喷壶,把墨汁喷射在宣纸上;更有人拿起一支大笔在模特的身体上直接书写。而围观的人反应特别热烈,时而拍手称赞,甚至呐喊助威。视频标题大概都是某某大师的书法表演。这些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点就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们的书写行为上,而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作品。我猜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大师”的艺术并不是最终的作品,而是行为过程,如果行为也能算是艺术的话。
“书”就是写字,“法”就是法度。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法度书写汉字。如果他意不在写字,更不遵循法度,还要号称自己是什么家,那恐怕就只能是“表演家”了。
所以,这套书就是要引领大家,特别是年少的孩子纯粹地回到书画作品本身中去,用心去品味和体会一幅真正的中国书画作品所带来的遐想与感动、真诚与快乐。这套书将从头至尾地梳理中国古代书画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只要我们对中国传统书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会知道,创作中国书画不是疯狂博人眼球的鬧剧。
真正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净化我们内心的精神价值。中国书画艺术更多的是向内心的自省,更多的是对生命喜悦的自觉,更多的是靠悲悯与谦逊来形成一种动人的力量。
这套书以中国古代那些重要的书画家和作品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进行叙述,看看古代那些大师们,比如王羲之、顾恺之、赵孟、唐伯虎等,他们都经历了什么?继承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从古至今,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梳理下来。正如要看懂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首先要看懂他的人生。
通过这套书,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感受其中的美好。当孩子们去参观一个博物馆、艺术馆或者美术馆的时候,能够看懂一幅字的筋骨和风采,欣赏一幅画的气韵与意境,或者了解一些它们背后的故事,也能与身边的同伴交流和探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自我,是一种修养;对他人,是一种分享。也许终有一天,你也可以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或者假期的早上,拿起一支毛笔静静地坐在桌前,写一幅字或者画一幅画。
随着毛笔的移动,黑色的墨汁落在白色的宣纸上,你的注意力慢慢地投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忘我。
这套书讲述的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人和事,主体是依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字或者实物资料。但是中国历史的正史记载很多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细节很少,况且绝大多数艺术家在正史中没有传记,语焉不详。为了叙述流畅,我可能会对现有资料进行适当延伸和合理想象。
中国艺术史从漫漫中国历史长河中,抽离出来并自成体系,对于年少的读者来说,必然会遇到许多陌生的名字和故事。那么我衷心希望,你们今日所见的“陌生”,能够在内心留下些许印记,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生长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崇敬之情、向往之心和学习之念,那就是这套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编辑感言
李红:一个由喜爱到热爱的故事
本套书的渊源来自于喜马拉雅FM上祝唯庸老师开设的一档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节目《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我刚开始听这个节目时,先是被祝老师讲艺术史幽默风趣的风格所吸引,随后慢慢地发现祝老师是真正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我被感动了,渐渐地,听得认真了,每更新一期都反复听好多遍,慢慢地觉得作者不仅是在讲故事,而是循序渐进地认真讲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其中杰出的人物,感受到整个节目生动、有趣,有学问,有情怀。
随着节目受众不断增加,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也在不断增多。我意识到,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书画艺术的人很多,而且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便萌生了做一套书的想法。在此期间,我多次与祝老师沟通,最终祝老师同意做这套《一看就懂得中国艺术史》。祝老师的粉丝一听他要出书,都特别高兴。因为这样一套书,不仅可以听,而且可以看。
我们编辑团队对这套书进行了精心的打磨。首先,在图书的定位上,我们将图书定位在青少年,因为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次,在图书的模块设计上,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独特的板块,如小纸条、延伸阅读、漫画讲故事等,将枯燥的书画艺术史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再次,我们将节目中口语化的语言以更加准确严谨的方式重新加工;此外,每本书最后还有一个附录,对中国的汉字、东西方绘画的差异等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述,使得每个读者都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认知。编辑团队对书稿进行了不下十遍的反复修改,对图书的一些问题请了相关专家审读,严把图书出版质量关,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书画艺术,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的初衷所在。
(编辑/崔秀娜)
祝唯庸 姚华 著 38元/册
2021年1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丛书特色:
1. 本套书原稿来自喜马拉雅FM上祝唯庸开设的一档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节目《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节目视角宽广,叙事细腻,将中国古代灿若星辰的书画艺术家安放在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娓娓道来,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故事生动地展示出来。
该节目累计粉丝超过28万人,累计播放超过1200万次,已经成为喜马拉雅FM上最大的艺术类节目,整个人文板块口碑排名第2名,艺术类排名第1名。
2. 本套书采用“纪传体”为主要行文方式,在人物生平和历史背景的框架下讲述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书中搭配众多书画的高清图片,还设有延伸阅读、小纸条、漫画说人物等板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有一种脉脉的温情,能让人在平静中获得快乐。这种平静和快乐对少年尤其重要,能在浮光掠影之外,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多年来,我坚持临帖、画画、广泛阅读传统文史资料,几乎把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投入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中。最近,我才鼓起勇气写这样一套(少年版《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入门读物,力求把中华艺术镶嵌在历史和文化的整体大幕上进行讲述,让中华艺术正式但不枯燥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不知大家是否在互联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些奇奇怪怪的视频?比如:有人拿起一个蘸满墨汁的拖布,在一张大纸上,一边肆意地吼叫,一边任性地涂抹;还有人拿着一把喷壶,把墨汁喷射在宣纸上;更有人拿起一支大笔在模特的身体上直接书写。而围观的人反应特别热烈,时而拍手称赞,甚至呐喊助威。视频标题大概都是某某大师的书法表演。这些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点就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们的书写行为上,而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作品。我猜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大师”的艺术并不是最终的作品,而是行为过程,如果行为也能算是艺术的话。
“书”就是写字,“法”就是法度。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法度书写汉字。如果他意不在写字,更不遵循法度,还要号称自己是什么家,那恐怕就只能是“表演家”了。
所以,这套书就是要引领大家,特别是年少的孩子纯粹地回到书画作品本身中去,用心去品味和体会一幅真正的中国书画作品所带来的遐想与感动、真诚与快乐。这套书将从头至尾地梳理中国古代书画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只要我们对中国传统书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会知道,创作中国书画不是疯狂博人眼球的鬧剧。
真正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净化我们内心的精神价值。中国书画艺术更多的是向内心的自省,更多的是对生命喜悦的自觉,更多的是靠悲悯与谦逊来形成一种动人的力量。
这套书以中国古代那些重要的书画家和作品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进行叙述,看看古代那些大师们,比如王羲之、顾恺之、赵孟、唐伯虎等,他们都经历了什么?继承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从古至今,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梳理下来。正如要看懂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首先要看懂他的人生。
通过这套书,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感受其中的美好。当孩子们去参观一个博物馆、艺术馆或者美术馆的时候,能够看懂一幅字的筋骨和风采,欣赏一幅画的气韵与意境,或者了解一些它们背后的故事,也能与身边的同伴交流和探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自我,是一种修养;对他人,是一种分享。也许终有一天,你也可以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或者假期的早上,拿起一支毛笔静静地坐在桌前,写一幅字或者画一幅画。
随着毛笔的移动,黑色的墨汁落在白色的宣纸上,你的注意力慢慢地投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忘我。
这套书讲述的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人和事,主体是依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字或者实物资料。但是中国历史的正史记载很多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细节很少,况且绝大多数艺术家在正史中没有传记,语焉不详。为了叙述流畅,我可能会对现有资料进行适当延伸和合理想象。
中国艺术史从漫漫中国历史长河中,抽离出来并自成体系,对于年少的读者来说,必然会遇到许多陌生的名字和故事。那么我衷心希望,你们今日所见的“陌生”,能够在内心留下些许印记,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以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生长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崇敬之情、向往之心和学习之念,那就是这套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编辑感言
李红:一个由喜爱到热爱的故事
本套书的渊源来自于喜马拉雅FM上祝唯庸老师开设的一档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节目《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我刚开始听这个节目时,先是被祝老师讲艺术史幽默风趣的风格所吸引,随后慢慢地发现祝老师是真正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我被感动了,渐渐地,听得认真了,每更新一期都反复听好多遍,慢慢地觉得作者不仅是在讲故事,而是循序渐进地认真讲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其中杰出的人物,感受到整个节目生动、有趣,有学问,有情怀。
随着节目受众不断增加,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也在不断增多。我意识到,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书画艺术的人很多,而且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便萌生了做一套书的想法。在此期间,我多次与祝老师沟通,最终祝老师同意做这套《一看就懂得中国艺术史》。祝老师的粉丝一听他要出书,都特别高兴。因为这样一套书,不仅可以听,而且可以看。
我们编辑团队对这套书进行了精心的打磨。首先,在图书的定位上,我们将图书定位在青少年,因为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次,在图书的模块设计上,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独特的板块,如小纸条、延伸阅读、漫画讲故事等,将枯燥的书画艺术史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再次,我们将节目中口语化的语言以更加准确严谨的方式重新加工;此外,每本书最后还有一个附录,对中国的汉字、东西方绘画的差异等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述,使得每个读者都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认知。编辑团队对书稿进行了不下十遍的反复修改,对图书的一些问题请了相关专家审读,严把图书出版质量关,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书画艺术,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的初衷所在。
(编辑/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