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辨析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理念的传入过程,然后分析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继续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以及由此论断所进一步生发的“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核心观点就是:科技日益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倍增器。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关系;辨析
  一、科学理念的传入
  中国传统上将所有的知识统称“学问”,古代将关于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独立于“物理”。 而自明代时中国则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
  据说文解字:“科”,会意字:“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之义为名。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
  1902年,梁启超完成《格致学严格考略》,①此后,梁启超很少用“格致”来指涉“科学”,而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梁启超在1902年写作的《论希腊古代学术》一文,明确将“格致”称为“科学”。“亚氏又明哲学与科学,中国所谓格致学之类”。②参见;此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他还多次用“科学的精神”、“实用科学”、“近世科学哲学”、“科学家”等词组,参见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99-104页。
  如果将1607年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作为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开始,到梁启超写作《格致学沿革考略》,用“格致”指涉科学,时光已经飞逝了三百年。早在明末,士大夫已经用“格致”概括西方科学知识。③
  “格致”是《大学》“八条目”中前两条的简称,如果用“格致”指涉科学,就很容易赋予科学以某种道德意识形态的功能;相反,用“科学”取代“格致”则意味着科学与儒学的偏离标志着知识系统的专门化及其在文化中非道德化的重新定位,这是19世纪末西方冲击下中国文化和社会转型的结果。但是中国新知识系统又具有某种与儒家千丝万缕的纽带,这种思维模式成为接受马列主义的前提。是意识形态由儒家更替为马列主义在语言上留下的印痕。④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甲午海战以后,中国掀起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过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许多人认为,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两词并存的局面。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⑤,科学被解释为:
  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二、科技是生产力的含义
  一般而言,生产力是指某段时间内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得的产量,即以较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推进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形态的判定标准之一,而共产主义自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生产关系,在共产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最早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三个因素的关系是这样的: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⑥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发展
  (1)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将之定为基本国策。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的策略。江泽民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而且必将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⑦并且要把计划和市场很好地加以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科学发展观。2003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毫无疑问,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最新应用和发展。
  注释:
  ①梁启超.《格致学严格考略》,《饮冰室文集之十一》,第四册,台北:中华书局,1978年,3-14页.
  ②梁启超.《论希腊古代学术》,载《饮冰室文集之十二》,第五册,台北:中华书局,1978年,63页.
  ③徐光台.《明末清初西方“格致学”的冲击与反应:以熊明遇〈格致草〉为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编:《“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系,1996年,369-391页.
  ④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326页.
  ⑤《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
  ⑥有关这个公式,作者认为应表述为: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即科技不仅是乘数关系,而应是乘方关系,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倍速器.
  ⑦江泽民.《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新时期科学技术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380页.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初步探讨腺苷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左室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40%)、至少三支病变、择期非体外循
除了形成双眼皮的那一道皱纹倍受人们的欢迎,人的面部其它皱纹如外眼角的鱼尾纹、眉间川字皱纹等则少有人喜爱。通常皱纹的形成被归因于年龄增长、气候条件、生活环境、精神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大量研究表明预适应(preconditioning,PC)为预先给予机体或细胞某种有害刺激,当再次暴露后可产生对该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效应。在缺血预适应研究中发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