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法是在中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岁学生是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分层教学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像:期望效应、成功体验理论、迁移理论等。例如,成功体验理论是这样说的:“成功→兴趣→成功”是一条规律 。“习得性,无力成”是出现在差生的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苏联教育家索罗维克在《学习与兴趣》一书中谈到关于学习“魔力圈”的理论,他认为:历来人们总认为是兴趣带来成功,殊不知,在幼少期、在人的成长发育期更多的是成功带来兴趣,有时甚至某方面的一次成功在自己成才的道路上会起到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 在学生尚未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之前不打分,不给坏分数。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进而产生兴趣,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一)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一是了解差异,分类建组。二是针对差异,分类目标。三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四是阶段考查,分类考核。五是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二)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三)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
(四)“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三、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四、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第二,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第三,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第四,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第五,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分层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的层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需要运用相关理论从方法和策略的层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
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进一步开展中学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分层教学法是在中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岁学生是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分层教学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像:期望效应、成功体验理论、迁移理论等。例如,成功体验理论是这样说的:“成功→兴趣→成功”是一条规律 。“习得性,无力成”是出现在差生的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苏联教育家索罗维克在《学习与兴趣》一书中谈到关于学习“魔力圈”的理论,他认为:历来人们总认为是兴趣带来成功,殊不知,在幼少期、在人的成长发育期更多的是成功带来兴趣,有时甚至某方面的一次成功在自己成才的道路上会起到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 在学生尚未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之前不打分,不给坏分数。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进而产生兴趣,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一)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一是了解差异,分类建组。二是针对差异,分类目标。三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四是阶段考查,分类考核。五是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二)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三)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
(四)“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三、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四、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第二,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第三,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第四,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第五,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分层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的层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需要运用相关理论从方法和策略的层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
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进一步开展中学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