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绕着盘在山身的小道行走,雨幕悄然扯起了门帘,却挡不住我向上的步伐。几树梨花雨,数枝映山红,摇曳生姿,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有那岁月深处的召唤。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原上饶县)与横峰县交界处,从山下汪坞村出发,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仙山岭。
途经一栋简易的凉亭——仙峰亭,拐过一个山弯就到了仙山岭,殿堂上供奉的是柴姑娘娘等神灵,并无牌匾。问当地人叫什么庙,告知就山取名叫仙山岭庙,口口相传,延绵至今。
这是山中一块不大的平地,三面环山,一座风雨飘摇的小庙宇。房屋右后角还有两口古井,水很清澈,可饮用。房屋几经修葺,只剩一段墙基仍保存完好。
庙宇一点也不气派,甚至显得有些局促,香火也是差强人意,一眼望去,就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别看毫不起眼,却承载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
就是它,见证了江西上饶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湖村支部的成立。
守庙的汪发生有70岁了,说他奶奶原来护守这个庙,奶奶去世后,他就接替守看,似乎是一种责任在驱使他这么做。他还自豪地说,他奶奶姓何,为革命先辈黄道他们在仙山岭秘密开会烧过茶水。黄道等人在这里喝了鸡血酒盟誓,结成革命兄弟。仙山岭由此也烙上了红色印记,成为上饶革命的摇篮之一。
就是在仙山岭开会时,山下有个姓余的佯装上山砍柴,走到庙外透过门窗户发现有几个陌生人围在一起开会,立即转身慌里慌张下山。正在开会的黄道等人发现情况,预感不妙,迅速转移开会地点至山那边的横峰港边平塘、祝家,后又转移到孔塢、湖村库前二十八都等处。撤离后不久,山下国民党靖卫团进山围庙搜查,扑了个空,懊恼而归。解放初期,那个姓余的告密者被枪决了,经查他还干了不少其他破坏党组织的坏事。
找来上饶地方党史书籍查阅,果然有一段话与仙山岭有关,“1928年7月15日,黄道等同志到湖村召集最早发展的积极分子刘道奇、何启泉、朱兴邦、宁椿生、江立山、李财标、陈兴源7人,在茶园背后的仙山岭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他们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并就革命策略、建立党组织等问题做了讨论。”“7月23日,成立了上饶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湖村党支部,江立山任书记。”
我对仙山岭充满敬意,山风吹过,还能吹响当年唤起民众觉醒的号角吗?还能送来星星之火激起燎原之势吗?还能带动工农红军节节胜利的旌旗招展吗?我侧耳倾听。
湖村支部旧址位于茶园火烧楼,是一栋土木结构瓦房。
而今,茶园是一个村委会,在茶园火烧楼村一栋项氏房屋前,墙上挂了几块崭新的各色牌子,标指这里就是“湖村支部”的成立地。房屋已翻修,修旧如旧,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古色古香。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屋门前就是一条通往广信府的古驿道,当年火烧楼两边是店铺,还有一幢楼,据说火烧楼是由于匪徒放火烧楼而得名的。
在交通要道边成立党支部,安全系数太小,当年的革命先辈们不会不考虑这个生死攸关的基本常识吧?也许正应了一句俗话: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茶园的“项氏民居”恰好成为一个秘密联络点,像方志敏、邵式平、粟裕、黄开湘、黄道等都在里面商议过闽浙赣革命苏区的大事。如今屋内恢复了方志敏、黄道、粟裕等人旧居。
发源于灵山南麓的岑港河(因流经岑山而得名)穿茶园村而过,当年想必传递过红色火种流向远方。再走一走这条铺了沥青的村道,当年古街的框架依稀可辨,估摸有几十米长,商铺已不存在,两边住了数十户人家。再看挂在湖村支部旧址里面那一串陌生的名字,又是那么的可亲可爱。民族危亡时刻,为了理想信念,他们无所畏惧、浴血奋战。我暗暗地默立、致敬。相比他们,而今生活中的那些苦闷、苦恼,不快、怨愤,又算什么?当摒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思想,轻装上阵,投身时代的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上仙山岭的路之所以那么平整,是汪灶生、汪发生兄弟二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修起来的,直通山顶。两人坚持募捐修路多年,一年修一截,接头处痕迹明显,水泥颜色有差异。汪灶生已经75岁了,他说,资金来源主要靠募捐,还有一点香火钱。钱远远不够,每年只能修一小段,就这样连续修了五六年,仍还差一截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有等过了雨季,算计下筹集到的钱再来谋划继续往前修下去。走在这条路上,脚底轻快,这是一条通往希望之路、通往光明之路、通往胜利之路。
仰望群峰环绕,总觉得这样一个地方不应该默默无闻。在屋内徜徉,似乎听到那峥嵘岁月里传来的慷慨激昂的声音,欲穿透屋宇,直达云霄。
重走红色路,重温党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走上仙山岭,哪怕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红色”,我一样感受颇深,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红色之旅,才汇聚成滚滚洪流,才汇聚成磅礴气势。
走上仙山岭,环顾群山,远近峰峦叠翠,感慨万千,百年沧桑,红色永存,听梨花带雨,赏杜鹃映红,山上山下一派欣欣向荣。
(编辑·李军)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原上饶县)与横峰县交界处,从山下汪坞村出发,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仙山岭。
途经一栋简易的凉亭——仙峰亭,拐过一个山弯就到了仙山岭,殿堂上供奉的是柴姑娘娘等神灵,并无牌匾。问当地人叫什么庙,告知就山取名叫仙山岭庙,口口相传,延绵至今。
这是山中一块不大的平地,三面环山,一座风雨飘摇的小庙宇。房屋右后角还有两口古井,水很清澈,可饮用。房屋几经修葺,只剩一段墙基仍保存完好。
庙宇一点也不气派,甚至显得有些局促,香火也是差强人意,一眼望去,就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别看毫不起眼,却承载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
就是它,见证了江西上饶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湖村支部的成立。
守庙的汪发生有70岁了,说他奶奶原来护守这个庙,奶奶去世后,他就接替守看,似乎是一种责任在驱使他这么做。他还自豪地说,他奶奶姓何,为革命先辈黄道他们在仙山岭秘密开会烧过茶水。黄道等人在这里喝了鸡血酒盟誓,结成革命兄弟。仙山岭由此也烙上了红色印记,成为上饶革命的摇篮之一。
就是在仙山岭开会时,山下有个姓余的佯装上山砍柴,走到庙外透过门窗户发现有几个陌生人围在一起开会,立即转身慌里慌张下山。正在开会的黄道等人发现情况,预感不妙,迅速转移开会地点至山那边的横峰港边平塘、祝家,后又转移到孔塢、湖村库前二十八都等处。撤离后不久,山下国民党靖卫团进山围庙搜查,扑了个空,懊恼而归。解放初期,那个姓余的告密者被枪决了,经查他还干了不少其他破坏党组织的坏事。
找来上饶地方党史书籍查阅,果然有一段话与仙山岭有关,“1928年7月15日,黄道等同志到湖村召集最早发展的积极分子刘道奇、何启泉、朱兴邦、宁椿生、江立山、李财标、陈兴源7人,在茶园背后的仙山岭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他们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并就革命策略、建立党组织等问题做了讨论。”“7月23日,成立了上饶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湖村党支部,江立山任书记。”
我对仙山岭充满敬意,山风吹过,还能吹响当年唤起民众觉醒的号角吗?还能送来星星之火激起燎原之势吗?还能带动工农红军节节胜利的旌旗招展吗?我侧耳倾听。
湖村支部旧址位于茶园火烧楼,是一栋土木结构瓦房。
而今,茶园是一个村委会,在茶园火烧楼村一栋项氏房屋前,墙上挂了几块崭新的各色牌子,标指这里就是“湖村支部”的成立地。房屋已翻修,修旧如旧,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古色古香。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屋门前就是一条通往广信府的古驿道,当年火烧楼两边是店铺,还有一幢楼,据说火烧楼是由于匪徒放火烧楼而得名的。
在交通要道边成立党支部,安全系数太小,当年的革命先辈们不会不考虑这个生死攸关的基本常识吧?也许正应了一句俗话: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茶园的“项氏民居”恰好成为一个秘密联络点,像方志敏、邵式平、粟裕、黄开湘、黄道等都在里面商议过闽浙赣革命苏区的大事。如今屋内恢复了方志敏、黄道、粟裕等人旧居。
发源于灵山南麓的岑港河(因流经岑山而得名)穿茶园村而过,当年想必传递过红色火种流向远方。再走一走这条铺了沥青的村道,当年古街的框架依稀可辨,估摸有几十米长,商铺已不存在,两边住了数十户人家。再看挂在湖村支部旧址里面那一串陌生的名字,又是那么的可亲可爱。民族危亡时刻,为了理想信念,他们无所畏惧、浴血奋战。我暗暗地默立、致敬。相比他们,而今生活中的那些苦闷、苦恼,不快、怨愤,又算什么?当摒弃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思想,轻装上阵,投身时代的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上仙山岭的路之所以那么平整,是汪灶生、汪发生兄弟二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修起来的,直通山顶。两人坚持募捐修路多年,一年修一截,接头处痕迹明显,水泥颜色有差异。汪灶生已经75岁了,他说,资金来源主要靠募捐,还有一点香火钱。钱远远不够,每年只能修一小段,就这样连续修了五六年,仍还差一截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有等过了雨季,算计下筹集到的钱再来谋划继续往前修下去。走在这条路上,脚底轻快,这是一条通往希望之路、通往光明之路、通往胜利之路。
仰望群峰环绕,总觉得这样一个地方不应该默默无闻。在屋内徜徉,似乎听到那峥嵘岁月里传来的慷慨激昂的声音,欲穿透屋宇,直达云霄。
重走红色路,重温党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走上仙山岭,哪怕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红色”,我一样感受颇深,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红色之旅,才汇聚成滚滚洪流,才汇聚成磅礴气势。
走上仙山岭,环顾群山,远近峰峦叠翠,感慨万千,百年沧桑,红色永存,听梨花带雨,赏杜鹃映红,山上山下一派欣欣向荣。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