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和记住网上银行是从招商银行开始的,但在中国市场已走过五年历程的网上银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渠道创新工具。如今的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工商银行正利用它对原有的渠道进行整合,建设银行更是提出要将网上银行打造成一个产品创新和服务的平台。
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泥银行”的印象,并且开创了银行业渠道创新的新时代。然而,网上银行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各商业银行所预计的目标和效果,网上银行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较小、客户使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使用率偏低。在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纷纷将业务搬到网上的时候,网上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创新能力亟待培育
银行业进入一个渠道整合的时代,但这并非银行业竞争的本质。正如比尔·盖茨的预言:“银行业是必要的,银行是不必要的。”这说明渠道永远只是到达客户的手段,而竞争的关键和客户所关心的,永远是产品和服务。在装备了这两个利器之后,中国的网上银行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未来战士”。
网上银行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诞生的金融产品,决定着这个平台的效用。根据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2003年,网络银行瓜分了30%的银行业利润。而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网上银行扩张的势头可以看出,网上银行的竞争在未来一个时期将持续激烈。展开广告攻势、争夺网上交易份额、争抢新的客户源,都将是竞争的内容。
相比于我国银行业,发达国家的网上银行在服务面上更为广泛,业务品种更为齐全,这也是网上银行的推广较为顺利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网上银行的产品的竞争力不如银行柜台,客户为什么会喜欢呢?调查还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未来的4年至6年中,网上银行将以平均90%的速度不断增长,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将持续增长。
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网上银行的产品也不断丰富和更加多层次。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2001年就拥有了超过1000万的个人客户,到2003年吸纳了447亿元人民币的储蓄存款。而招行的4万户“金葵花理财”用户卡均存款108万元,基本实现了银行最为理想的盈利模式:向20%的黄金客户挖掘80%的利润指标。
类似于“一卡通”的金融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与传统银行卡的支付用途和途径的区别上。但是这很难被看做是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更像是将原有的银行业务搬到网上而已。这与网上银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在初期阶段的很多业务都是基础性的。
及至2004年年初,建行推出了网上银行3.0版本,该版网上银行在功能上进行了大胆的产品创新,比如推出了对个人客户的“查得快”、对企业客户的“批量业务”等。
总体来说,我国的网上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品种很少,常常局限在账户信息查询方面,转账付款适用的范围仍极其有限,更没有涉及贷款、投资等方面。另外,国内信用卡业务也十分落后,仍是一种结算工具。一位长期资深金融的专家甚至认为,在中国银行业,不存在真正的产品创新:
一方面,这是与网上银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银行业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现有的大企业客户和数目巨大的个人用户足以维持银行的幸福生活,中国银行业在整体上并未真正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缺乏创新的动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银行业务产品创新性的贫瘠。而在国外,银行业的充分竞争,使得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都会成为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因此得以保持产品创新的速度和多样性。在这一形势下,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客户而言,非常有理由期待外资银行的进入。
“赢利模式”尚未真正出现
不能赢利,或者说不能给各商业银行带来综合效益,那么网上银行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网上银行从诞生起到现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逐渐演化成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单纯网上银行模式;二是传统银行+网上银行模式;三是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相分离模式。
这三种类型的网上银行各有千秋,也曾各领风骚。单纯网上银行模式最具备新经济的特点,低投入、高产出,简单高效。据统计,美国的网上银行运营成本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则占收入的60%。但单纯的网上银行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孤立的网上银行减少了银行与客户交流的机会。接触不到客户,就无法了解客户的需求,尤其针对高端客户就无法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销售和客户的金融需求发现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久而久之银行就会失去吸引力,客户也会流失。二是网上银行的总成本还比较高,这体现在网上银行的市场销售上,由于单纯的网上银行的品牌吸引力与传统银行相比显然较弱,客户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传统销售渠道的支持,因此产品的销售和客户的吸引主要是通过广告或借助于其他载体和渠道,这就导致了网上银行的营销成本大大增加。在这两点上,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模式恰恰弥补了这些问题。这种模式下的网上银行更多地是以交易渠道的形式存在,传统银行的品牌号召力和客户认知程度,大大提升了其网上银行的形象。同时传统柜面和客户经理的营销推动作用又使得网上银行产品的推广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但作为交易渠道的网上银行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从赢利角度来讲,其能力还是很弱的。
发展外部动力不足
无论何种形式的网上银行,尤其是国内的网上银行,在业务报表数据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面,隐藏着极大的隐患,或者说是致命的缺陷,即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动力的匮乏与不足,集中体现在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纷纷将网上银行列为战略发展重点的同时,将发展任务照例层层落实到了传统柜面和客户经理的身上,而不是依靠网上银行自身的吸引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网上银行发展内部动力充分,而外部动力不足。内部动力充分,是因为网上银行对传统柜面的渠道弥补效应和低运营成本效应。
在中国,外部动力不足体现在老百姓对网上银行的接受是被动的;交易量、交易额和传统柜面相比所占份额很小;网上银行业务更多的是复制传统柜面业务,缺乏根据互联网特点进行新的金融创新,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客户对网上银行业务接受比较被动,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金融信息化的速度适应于社会信息化的速度。而在中国,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客户从心理和认知上都不能及时接受网上银行。接受程度低,使用度也就相应降低,网上银行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互联网的高速蔓延和金融机构的渠道改革催生了网上银行。在这场围绕网上银行推进的银行转型中,通过网上银行这一产品创新平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迎接与外资银行进行的一场客户争夺大战的练兵前奏。但是无论是物理网点,还是网上银行,都只是银行业的一种渠道。而渠道永远只是到达客户的手段,竞争的关键和客户所关心的,永远是产品和服务。没有一个客户能够保证他只需要网上银行或者只需要物理银行就足够了,这也正是整合银行渠道的价值所在:银行不仅要具备所有的渠道,而且还要将所有的渠道都用好,这样才能够留住客户。可见,网上银行要想真正被广大客户认可还需要在服务上狠下工夫,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