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或许是一种哲学,关于生命的哲学,你选择融入什么样的群体,这是你的生活态度以及内心素描,它决定了你的生命质量以及色彩。
我很乐意走入相守荣将军的生活圈子,选择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珍贵的东西,细细感悟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的那一代军人在艰难困苦岁月中所磨炼出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质朴、忠诚、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
将军本色
黄海之滨,奎山脚下的一个古镇——鲁中南日照县夹仓镇,1933年1月的一个淡淡晨雾的清晨,在土地尽头,当一轮旭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小镇上春生胡同中一个低矮的草屋里,一个男婴诞生了,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相守荣将军。将军出生于书香人家。祖父曾在清朝翰林院做事,德高望重;祖母尊崇行善积德,乡邻口碑甚佳。将军的父母亲恪守祖训,为人厚道,尽管生活艰难,仍毅然送子习文练字。将军六岁起上了三年的私塾,勤学苦练,练得一首好字,小小年纪就为邻家写对联,被乡邻老先生誉为“春生胡同里的好笔性”。
将军少年时,对读书近乎于痴迷,1946年求知心切的他惜别相依为命的母亲,报考山东省立滨海中学,最终被录取。在学校学习数学、物理、语文、社会发展史以及人生修养立身之道,相将军废寝忘食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料,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1947年年初,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停战协定,以其装备精良的430万军队,对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山东解放区是其重点进攻的主战场。刚满14周岁的相将军决然别母从戎,奔赴硝烟弥漫的解放战场,当了一个通信兵,开始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军旅生涯。
通信兵对技术要求很高,要学习电话学、电工学,还要学习架空明线的技术。教员都是科班出身,有两名还是原国民党军起义的通讯技术军官,教学非常严谨。在严酷的战争中,既要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又要战地学习有线通讯技术,怎样架线、怎样掌握铁线和被覆线的接续技术以及埋设电杆的捣固要求等等。相将军是一个执著的人,他拿出以前在滨海中学刻苦学习的劲头,在通信兵中很快崭露头角,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都取得了“双百分”的好成绩,得到时任电话管理局李临川副局长(建国后曾任邮电部副部长)的赞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事中,通信兵要不怕牺牲。由于通往各方向的电话线经常会遭到特务的破坏,通信兵常常要出去寻线,和特务发生正面遭遇的事时有发生,有时双方都能听到对方的脚步声,互相搜索,稍不注意就会成为特务狙击手的点射目标,所以牺牲也是常有的事,“提着脑袋干革命”一点也不是虚妄之言。
“男儿本自重横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相将军从1947年初参加解放军到全国解放,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从转战华东直到“战上海”。最后,作为无线电机务员和军区机关跟随陈毅元帅接管上海。
1949年8月,因工作需要,相将军随华东军区领导机关一部分人奉命调南京,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通联处仓库迈开他人生坚实的步伐。
1985年11月,相将军调入上海警备区,先后任参谋长、副司令员。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将军就是朝朝岁岁磨炼出来的。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不是谁都能当将军,作为将军需要具备很多内在的精神以及学养。“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2002年,相将军将他的军旅生涯汇集写了《磨炼——我的军旅生涯》一书,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一本很好的人生教科书。
将军墨香
“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离休后,相将军被华东理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上海滩》杂志聘为顾问。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书法。今年6月的一天,相将军让上海著名画家、华东师范大学谭根雄教授约我去巨鹿路作协一见。将军有请,当然是欣然前往。
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家协会La Mer Café 咖啡馆,一进咖啡馆我就被这气场镇住了,非常古典、优雅、浪漫、海派的氛围,一张铺着白桌布的长方桌边围坐着一群上了年纪却气度不凡的男人,飘来阵阵咖啡焦香。除了相将军、谭教授在座,还有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少将王文惠,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少将曾照喜,上海警备区原政治部主任、少将田金生,总政治部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原主任、少将怀耀生,上海警备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张先汉,著名作家、诗人白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汪志杰、上海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臧建民。艺术总监栾斌先生站在椅子上手拿卷幅,正在一幅一幅地介绍在座将军们的书法作品。
瞬间的凌乱让“渺小”这个字眼立刻闪现在我的脑中,我从未感到自己如此“渺小”过。天哪!这些老将军的书法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真不是虚言。难怪将军们个个气宇轩昂、挺拔健硕、风骨铮铮。心中不由地暗想如今有几个年轻人能有如此的气度?那是岁月和素养积淀融化在一起的精华。正如谭教授评价将军们的书法:军人的书法倒是自成一格,面貌清晰、不滞涩、不圆滑。它们浑然、雄健、潇洒的笔触,抵达人性深处时,书法所释放的精神,是形而上的。
相将军书法有“童子功”我是知道的,但没有见过他的字,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柔中带刚、字正腔圆、笔锋潇洒、厚德载物、学养深厚,足见文人之气及军人之力。家学是有渊源的,相将军的文胆笔力来自于前清翰林院祖父的基因遗传,而他又把这传给了儿子相伟。相伟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苦练书法,如今也写得一首好字,可圈可点,让人刮目相看。
相将军怡心达观,宁静思远。但金戈铁马、浴血奋战、戎马倥偬是军人的毕生自豪,也是他们那一代军人为了崇高理想而燃烧的生命火花。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暨上海解放63周年,相将军和怀耀生等将军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谭根雄教授倡议举办“军旅书法家邀请展”,希冀倾翰墨之笔,临池挥毫疾,写人民军队的文明和威武之精神,彪炳它的历史功勋与辉煌。
和平年代远离战场硝烟,然而,将军们挥洒笔墨书写战士的心灵 ,他们还是那样的年轻和昂扬。
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军旅书法家邀请展”浓墨粗毫写了“艺海扬帆”四个大字,犹如定海神针般坚如磐石,足见一个军区统帅大气、威武与稳健的作风。 著名诗人、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白桦以一个老战士的情怀书写了“风何曾动”、“天下为公”、“疾风劲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辑录,字体华丽灵动又不失刚劲有力。
新四军老战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创办人汪志杰教授激情参与。他书写的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岳飞“满江红”辑录,“放浪形骸之外”,狂草中透露的是一个老军人爱国忧思。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殷国明对将军的书法大加赞誉:曾几何时,这些书法家是军中猛将,沙场骁勇,倾听过边关虎啸,拍打过城头的栏杆,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点过将,布过阵,踏过万里江雪,闯过千道险关。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卸去戎装,告别铁马金戈的生活,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征程和精神之旅。在这里,他们的手中之笔,他们的笔下之墨,他们作品中的立意构图和布阵纵横,依然夹带着昔日的日月风云,散发着战地的豪情余韵,所谓“八千里路云和月”,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所谓“铁马金戈入梦来”,所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无不泄入了他们的笔端之下,无不透露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在相守荣将军的“人静鱼自躍,凤定荷更香”的沉稳静定中,分明还蕴藏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历史记忆。而在怀耀生将军的“大其心以容天下物”的抒写中,足见其朗朗明月的大漠情怀,至于荆春旺将军的书法则以“拙”见“厚”,与田金生将军、王文惠将军的书法相映生辉。相伟的俊秀长书、张先汉将军的风雅之宝、顾金生将军的天马行空、曾照喜将军的情韵无限。将军们的书法魅力源自生命,发自性情,因为这是一种原发性的身心高度合一、极度兴奋和随心所欲的生命写真。虽然书体、笔力、用墨各有不同,但这是一种永恒的、对于生命极致状态的渴望、期待与追求,也是老兵永远前行的动力。
书法是一种文化语境,它和你交流着书写者的心境与情态。我极度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从军旅书法家的笔墨中我感受到他们曾经沧海的英雄本色,感受到他们的生命之美和性情之美,挥毫泼墨,真率与沉稳,深情跃然纸上。
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与不羁,墨香四溢,坦陈抒怀,我想掬起那一抹将军墨香,嗅之,品之,赞美之。随鲲鹏一飞冲天,在历史的回声中去体验生命的不屈与艺术的隽永。
在建军85周年的纪念日,相将军等老同志以“军旅书法家邀请展”这样的艺术形式去纪念一支军队的军魂,可敬可贺。我想,每一个见过将军书法的人,一定会爱上它。品美,不仅是单纯的书法张力,而是品出一个军人戎马一生的浩然之气和风骨之美。
人格之美
从1986年起,相将军主持编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上海军事志》和《上海军事编年》。并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和人民防空委员会、上海市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理事以及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相将军经历过南征北战。谦逊、自律、亲切,话语不多,但你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时刻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儒学之风、仁义之气。
一个人的品行并不是从天而降或一蹴而就的,而是深受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相将军出身于孔子的故乡,山东前清翰林院家庭,家风儒学醇厚。血亲人伦、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忠孝仁义礼智信终为他的立身之本。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战争中,儿行千里母担忧。战后得知母亲因自己当兵在外,一人孤苦无依,吃的是山芋藤磨成粉做的窝窝头,酸楚得几次人后偷偷落泪。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母亲极尽孝悌,精心赡养母亲直到最后为老母送终。
在战争年代,食物匮乏,生活艰辛。但相将军无论是对驻地群众还是对战友都关爱有加,“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时时闪现在他身上。1947年中秋前后,部队打了胜仗,缴获了一批美制牛肉罐头,每个干部战士分了四盒,大家都如获至宝舍不得吃。相将军自己只留了一盒,却将其余三盒分送给了房东以及邻居的老人和孩子,其时他自己也才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能吃会长的年纪。
1948年寒冬,相将军从通讯局总机班调到卫生部政治部秘书室工作。一个患了肺病的战友在去看病的途中借宿在相将军的寝室。晚上,那战友瘦弱的病体在寒风的呼啸中颤抖,不时地咳嗽。第二天早晨,战友要走了,相将军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毛毯和战友的背包捆在一起。尽管那战友再三推辞,但相将军说:我年小耐冻,你有病需要保暖,带着吧,一方面御寒,一方面留作纪念。战友拗不过相将军真心诚意,把口袋里唯一一支自来水钢笔作为回赠。其实那条美制毛毯相将军十分珍惜,那是几个月前,部队在缴获美蒋物资中发的,他带着它冒着枪林弹雨穿越蒋军胶济路封锁线,宁可丢弃其他行李,也舍不得扔。有的战友背不动,不得已把毛毯一剪为二,只留一半。而相将军咬着牙将这条毛毯完整地从胶东背到五莲,又带到诸城。如今忍痛割爱,为的是那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在如今人性的美德屡屡遭受颠覆之时,我们来回味那些艰苦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真挚朴实的情意,是否会觉得一股甘露沁入心脾呢?是否会让你感动得欷歔落泪呢?
相将军出生于儒学家庭,忠孝仁义礼智信促成了人生观的基点,但从14岁起他就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历练成长,军队中老红军无私无畏,抛家舍业,不计个人功名利禄、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也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南京通联处仓库时,有一位1929年参加红军的罗传定同志,当年他任赤卫队大队长时,国民党悬赏五百大洋要他的人头,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在洪湖革命根据地是个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渡江南下后,他不计较个人地位待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仓库担任保管员的工作。这些老红军的人格魅力感染着相将军,所以在建国以后的生涯中他只求努力工作,淡泊名利,在他的身上凝练出一种传统美德与革命者宽广胸怀完美结合的气度。
看了他的书法你更能体会到“风范”二字,他的字柔中带刚,圆润而不失力度。那是岁月的痕迹,那是一种学养,那更是生命的英气和豪气。
1993年相将军离休后,他依然保持当年在军队的革命传统,驻扎一地,造福一方。与驻地群众建立其深厚的军民鱼水情。2000年,他居住的景华小区有不少生活困难的老人,他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同时向居委会提议建立帮困助老基金,并和夫人一起带头捐赠1万元,在将军的带头下,居民们纷纷慷慨解囊,基金会成立以来,为社区困难老人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小区下岗职工董先生的儿子身患恶疾被迫休学,一家人陷入困境,相将军不仅帮小董联系医院,寻找医术高超的医生,还送上了一部分医疗费。
大年初三,老人叶雅言、汪伯绳要过百岁生日了。相将军夫妇起了个早,买了老人喜欢吃的菜,为老人办个家庭宴,还让外孙、孙女给老人敬酒,并给两位老人送了红包。
“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儒学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和睦,友好相处,对社会稳固起到了凝聚作用。我从相将军的身上看到了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这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相将军的身体力行无愧为社会典范,弘扬与继承则是我们这一代的职责所在。
80岁的老将军依然健硕,风采照人。他依旧是一名运动健将,依旧每天活跃在他最喜欢的乒乓球桌左右。
如果有机会歌唱,我定然为将军献歌一首,那会是什么?当然一定是这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它不怕风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冻
它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巅
……
编辑:程新友 [email protected]
军人的书法自成一格,面貌清晰、不滞涩、不圆滑。它们浑然、雄健、潇洒的笔触,抵达人性深处时,书法所释放的精神,是形而上的。
我很乐意走入相守荣将军的生活圈子,选择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珍贵的东西,细细感悟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的那一代军人在艰难困苦岁月中所磨炼出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质朴、忠诚、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
将军本色
黄海之滨,奎山脚下的一个古镇——鲁中南日照县夹仓镇,1933年1月的一个淡淡晨雾的清晨,在土地尽头,当一轮旭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小镇上春生胡同中一个低矮的草屋里,一个男婴诞生了,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相守荣将军。将军出生于书香人家。祖父曾在清朝翰林院做事,德高望重;祖母尊崇行善积德,乡邻口碑甚佳。将军的父母亲恪守祖训,为人厚道,尽管生活艰难,仍毅然送子习文练字。将军六岁起上了三年的私塾,勤学苦练,练得一首好字,小小年纪就为邻家写对联,被乡邻老先生誉为“春生胡同里的好笔性”。
将军少年时,对读书近乎于痴迷,1946年求知心切的他惜别相依为命的母亲,报考山东省立滨海中学,最终被录取。在学校学习数学、物理、语文、社会发展史以及人生修养立身之道,相将军废寝忘食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料,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1947年年初,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停战协定,以其装备精良的430万军队,对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山东解放区是其重点进攻的主战场。刚满14周岁的相将军决然别母从戎,奔赴硝烟弥漫的解放战场,当了一个通信兵,开始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军旅生涯。
通信兵对技术要求很高,要学习电话学、电工学,还要学习架空明线的技术。教员都是科班出身,有两名还是原国民党军起义的通讯技术军官,教学非常严谨。在严酷的战争中,既要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又要战地学习有线通讯技术,怎样架线、怎样掌握铁线和被覆线的接续技术以及埋设电杆的捣固要求等等。相将军是一个执著的人,他拿出以前在滨海中学刻苦学习的劲头,在通信兵中很快崭露头角,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都取得了“双百分”的好成绩,得到时任电话管理局李临川副局长(建国后曾任邮电部副部长)的赞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事中,通信兵要不怕牺牲。由于通往各方向的电话线经常会遭到特务的破坏,通信兵常常要出去寻线,和特务发生正面遭遇的事时有发生,有时双方都能听到对方的脚步声,互相搜索,稍不注意就会成为特务狙击手的点射目标,所以牺牲也是常有的事,“提着脑袋干革命”一点也不是虚妄之言。
“男儿本自重横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相将军从1947年初参加解放军到全国解放,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从转战华东直到“战上海”。最后,作为无线电机务员和军区机关跟随陈毅元帅接管上海。
1949年8月,因工作需要,相将军随华东军区领导机关一部分人奉命调南京,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通联处仓库迈开他人生坚实的步伐。
1985年11月,相将军调入上海警备区,先后任参谋长、副司令员。1988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将军就是朝朝岁岁磨炼出来的。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不是谁都能当将军,作为将军需要具备很多内在的精神以及学养。“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2002年,相将军将他的军旅生涯汇集写了《磨炼——我的军旅生涯》一书,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是一本很好的人生教科书。
将军墨香
“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离休后,相将军被华东理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上海滩》杂志聘为顾问。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书法。今年6月的一天,相将军让上海著名画家、华东师范大学谭根雄教授约我去巨鹿路作协一见。将军有请,当然是欣然前往。
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家协会La Mer Café 咖啡馆,一进咖啡馆我就被这气场镇住了,非常古典、优雅、浪漫、海派的氛围,一张铺着白桌布的长方桌边围坐着一群上了年纪却气度不凡的男人,飘来阵阵咖啡焦香。除了相将军、谭教授在座,还有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少将王文惠,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少将曾照喜,上海警备区原政治部主任、少将田金生,总政治部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原主任、少将怀耀生,上海警备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张先汉,著名作家、诗人白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汪志杰、上海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臧建民。艺术总监栾斌先生站在椅子上手拿卷幅,正在一幅一幅地介绍在座将军们的书法作品。
瞬间的凌乱让“渺小”这个字眼立刻闪现在我的脑中,我从未感到自己如此“渺小”过。天哪!这些老将军的书法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真不是虚言。难怪将军们个个气宇轩昂、挺拔健硕、风骨铮铮。心中不由地暗想如今有几个年轻人能有如此的气度?那是岁月和素养积淀融化在一起的精华。正如谭教授评价将军们的书法:军人的书法倒是自成一格,面貌清晰、不滞涩、不圆滑。它们浑然、雄健、潇洒的笔触,抵达人性深处时,书法所释放的精神,是形而上的。
相将军书法有“童子功”我是知道的,但没有见过他的字,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柔中带刚、字正腔圆、笔锋潇洒、厚德载物、学养深厚,足见文人之气及军人之力。家学是有渊源的,相将军的文胆笔力来自于前清翰林院祖父的基因遗传,而他又把这传给了儿子相伟。相伟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苦练书法,如今也写得一首好字,可圈可点,让人刮目相看。
相将军怡心达观,宁静思远。但金戈铁马、浴血奋战、戎马倥偬是军人的毕生自豪,也是他们那一代军人为了崇高理想而燃烧的生命火花。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暨上海解放63周年,相将军和怀耀生等将军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谭根雄教授倡议举办“军旅书法家邀请展”,希冀倾翰墨之笔,临池挥毫疾,写人民军队的文明和威武之精神,彪炳它的历史功勋与辉煌。
和平年代远离战场硝烟,然而,将军们挥洒笔墨书写战士的心灵 ,他们还是那样的年轻和昂扬。
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军旅书法家邀请展”浓墨粗毫写了“艺海扬帆”四个大字,犹如定海神针般坚如磐石,足见一个军区统帅大气、威武与稳健的作风。 著名诗人、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白桦以一个老战士的情怀书写了“风何曾动”、“天下为公”、“疾风劲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辑录,字体华丽灵动又不失刚劲有力。
新四军老战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创办人汪志杰教授激情参与。他书写的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岳飞“满江红”辑录,“放浪形骸之外”,狂草中透露的是一个老军人爱国忧思。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殷国明对将军的书法大加赞誉:曾几何时,这些书法家是军中猛将,沙场骁勇,倾听过边关虎啸,拍打过城头的栏杆,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点过将,布过阵,踏过万里江雪,闯过千道险关。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卸去戎装,告别铁马金戈的生活,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征程和精神之旅。在这里,他们的手中之笔,他们的笔下之墨,他们作品中的立意构图和布阵纵横,依然夹带着昔日的日月风云,散发着战地的豪情余韵,所谓“八千里路云和月”,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所谓“铁马金戈入梦来”,所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无不泄入了他们的笔端之下,无不透露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在相守荣将军的“人静鱼自躍,凤定荷更香”的沉稳静定中,分明还蕴藏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历史记忆。而在怀耀生将军的“大其心以容天下物”的抒写中,足见其朗朗明月的大漠情怀,至于荆春旺将军的书法则以“拙”见“厚”,与田金生将军、王文惠将军的书法相映生辉。相伟的俊秀长书、张先汉将军的风雅之宝、顾金生将军的天马行空、曾照喜将军的情韵无限。将军们的书法魅力源自生命,发自性情,因为这是一种原发性的身心高度合一、极度兴奋和随心所欲的生命写真。虽然书体、笔力、用墨各有不同,但这是一种永恒的、对于生命极致状态的渴望、期待与追求,也是老兵永远前行的动力。
书法是一种文化语境,它和你交流着书写者的心境与情态。我极度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从军旅书法家的笔墨中我感受到他们曾经沧海的英雄本色,感受到他们的生命之美和性情之美,挥毫泼墨,真率与沉稳,深情跃然纸上。
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与不羁,墨香四溢,坦陈抒怀,我想掬起那一抹将军墨香,嗅之,品之,赞美之。随鲲鹏一飞冲天,在历史的回声中去体验生命的不屈与艺术的隽永。
在建军85周年的纪念日,相将军等老同志以“军旅书法家邀请展”这样的艺术形式去纪念一支军队的军魂,可敬可贺。我想,每一个见过将军书法的人,一定会爱上它。品美,不仅是单纯的书法张力,而是品出一个军人戎马一生的浩然之气和风骨之美。
人格之美
从1986年起,相将军主持编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上海军事志》和《上海军事编年》。并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和人民防空委员会、上海市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理事以及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相将军经历过南征北战。谦逊、自律、亲切,话语不多,但你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时刻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儒学之风、仁义之气。
一个人的品行并不是从天而降或一蹴而就的,而是深受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相将军出身于孔子的故乡,山东前清翰林院家庭,家风儒学醇厚。血亲人伦、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忠孝仁义礼智信终为他的立身之本。他对母亲极为孝顺,战争中,儿行千里母担忧。战后得知母亲因自己当兵在外,一人孤苦无依,吃的是山芋藤磨成粉做的窝窝头,酸楚得几次人后偷偷落泪。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母亲极尽孝悌,精心赡养母亲直到最后为老母送终。
在战争年代,食物匮乏,生活艰辛。但相将军无论是对驻地群众还是对战友都关爱有加,“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时时闪现在他身上。1947年中秋前后,部队打了胜仗,缴获了一批美制牛肉罐头,每个干部战士分了四盒,大家都如获至宝舍不得吃。相将军自己只留了一盒,却将其余三盒分送给了房东以及邻居的老人和孩子,其时他自己也才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能吃会长的年纪。
1948年寒冬,相将军从通讯局总机班调到卫生部政治部秘书室工作。一个患了肺病的战友在去看病的途中借宿在相将军的寝室。晚上,那战友瘦弱的病体在寒风的呼啸中颤抖,不时地咳嗽。第二天早晨,战友要走了,相将军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毛毯和战友的背包捆在一起。尽管那战友再三推辞,但相将军说:我年小耐冻,你有病需要保暖,带着吧,一方面御寒,一方面留作纪念。战友拗不过相将军真心诚意,把口袋里唯一一支自来水钢笔作为回赠。其实那条美制毛毯相将军十分珍惜,那是几个月前,部队在缴获美蒋物资中发的,他带着它冒着枪林弹雨穿越蒋军胶济路封锁线,宁可丢弃其他行李,也舍不得扔。有的战友背不动,不得已把毛毯一剪为二,只留一半。而相将军咬着牙将这条毛毯完整地从胶东背到五莲,又带到诸城。如今忍痛割爱,为的是那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在如今人性的美德屡屡遭受颠覆之时,我们来回味那些艰苦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真挚朴实的情意,是否会觉得一股甘露沁入心脾呢?是否会让你感动得欷歔落泪呢?
相将军出生于儒学家庭,忠孝仁义礼智信促成了人生观的基点,但从14岁起他就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历练成长,军队中老红军无私无畏,抛家舍业,不计个人功名利禄、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也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南京通联处仓库时,有一位1929年参加红军的罗传定同志,当年他任赤卫队大队长时,国民党悬赏五百大洋要他的人头,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在洪湖革命根据地是个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但渡江南下后,他不计较个人地位待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仓库担任保管员的工作。这些老红军的人格魅力感染着相将军,所以在建国以后的生涯中他只求努力工作,淡泊名利,在他的身上凝练出一种传统美德与革命者宽广胸怀完美结合的气度。
看了他的书法你更能体会到“风范”二字,他的字柔中带刚,圆润而不失力度。那是岁月的痕迹,那是一种学养,那更是生命的英气和豪气。
1993年相将军离休后,他依然保持当年在军队的革命传统,驻扎一地,造福一方。与驻地群众建立其深厚的军民鱼水情。2000年,他居住的景华小区有不少生活困难的老人,他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同时向居委会提议建立帮困助老基金,并和夫人一起带头捐赠1万元,在将军的带头下,居民们纷纷慷慨解囊,基金会成立以来,为社区困难老人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小区下岗职工董先生的儿子身患恶疾被迫休学,一家人陷入困境,相将军不仅帮小董联系医院,寻找医术高超的医生,还送上了一部分医疗费。
大年初三,老人叶雅言、汪伯绳要过百岁生日了。相将军夫妇起了个早,买了老人喜欢吃的菜,为老人办个家庭宴,还让外孙、孙女给老人敬酒,并给两位老人送了红包。
“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儒学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和睦,友好相处,对社会稳固起到了凝聚作用。我从相将军的身上看到了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这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相将军的身体力行无愧为社会典范,弘扬与继承则是我们这一代的职责所在。
80岁的老将军依然健硕,风采照人。他依旧是一名运动健将,依旧每天活跃在他最喜欢的乒乓球桌左右。
如果有机会歌唱,我定然为将军献歌一首,那会是什么?当然一定是这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它不怕风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冻
它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巅
……
编辑:程新友 [email protected]
军人的书法自成一格,面貌清晰、不滞涩、不圆滑。它们浑然、雄健、潇洒的笔触,抵达人性深处时,书法所释放的精神,是形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