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德育难于进行的原因,从而找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高职学生
高职学校重要任务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班主任,起着重要的推导作用。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会立竿见影,同时德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高职学校,除了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德育,是我们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注重的。
然而,目前高职学校存在如厌学、旷课等问题,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德育难于进行的原因,从而找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目前最普遍的问题是厌学情绪重和情绪控制力差。高职生大多是未考上本科,很多学生认为,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是他们人生无奈的选择,有些学业挫败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部分高职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主要表现在蛮横任性,争强好斗,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礼仪常识,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等。
二、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
社会因素:人们的道德也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消极、落后的思想行为充斥其中。使学校所进行的正面的道德教育和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相矛盾。当学生走向社会,会发现学校中所宣讲的和社会实际情况反差较大,很容易出现了道德混乱和随大流的情形。因而,这种脱节的德育教育很容易以失败而告终。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作用,每个问题学生必然能从其家庭中找到根源。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独裁式家庭,溺爱式家庭;大撒手式家庭;只注表面,缺乏沟通与交流式家庭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学校因素:“传统德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当代中国来讲,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讲是过时的、不适用的。”有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侧重于抓学生的知识性或技能性方面的培养。有的学校教职工自身的师德规范、行为表现较淡化,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陈旧。这些都给德育的施行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学生个人因素:缺乏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念,缺少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动,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三、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班主任应该注意紧抓学生道德观养成重要阶段,积极地开展德育工作,去帮助学生增加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德育好榜样
言传在前,身教在后。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而现实社会却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这样就给学生成长带来冲击与矛盾。为什么所学与所见所得相差巨大?这时,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来源。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完善自我,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教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为人谦和,妥善地处理各种事宜,合理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要积极寻找教育因素、教育时机,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工作与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达到有机统一、互为促进,才能对学生良好品德、意志、行为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分析
1.关心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设定班级德育目标
高职学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遭受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关心爱护,不再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及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目的,有了目标,才有了动力与发展方向。班级德育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要给班级设定好的发展方向,使整个集体有前进的方向,在目标引领下才可能实现有效的德育建设。例如,我们要夺得纪律检查优秀班集体、我们要成为卫生环境标杆集体等等。在这些具体目标引领下,整个集体会具有同向发展的惯性动力,对班级德育管理具有很强的推动性。
2.构建班级德育管理渠道。
要想有效实践德育管理,班主任必须首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思想状态。首先,班主任应主动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最真实的动态。不能指望从学生或者其他代课老师那里听到信息,更不能依赖于教研理论书籍的分析判断。其次,需要班主任放低姿态,真诚、平等地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最后,班主任还应重视间接渠道的通畅,主动对学生进行侧面了解,通过家长、班干部、小群体等获取学生综合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梳理,抛弃不可信的、感性的信息,留下可信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德育管理的针对性、重点性问题。同时,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要大力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德育管理的民主性。
高职学生已具有成人化的思想,在班级德育管理中教师必须注意尊重他们的个体思想差异,发挥他们独立自主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形式上,主动放权给学生,给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不仅要使用好班干部这个管理团队,而且应注意给每一名学生班级管理的职权,让他们有话可以说,有想法可以试,有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知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将班级的德育建设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从而实现德育的自觉。
(三)建立健全一套學生道德水平评价体系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德育成绩的重要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校风。
对于德育工作而言,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开展此项工作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要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主动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教师不要仅仅在每周的班会上开展德育,因为班会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难能够达到良好的渗透效果,还要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可以号召学生进行彼此监督,以此来实现德育的合理渗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制作一个“好事列表”,然后让学生互相间进行监督。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与号召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各种正能量的事迹,然后在班会课和其他课程开始以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事迹进行讲述与分享。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渗透德育。
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品德素质,并以身作则,去引导感化学生,并要多关注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去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去适当的进行引导纠正,让学生身心健康,蓬勃朝气的发展。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高职学生
高职学校重要任务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班主任,起着重要的推导作用。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会立竿见影,同时德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高职学校,除了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德育,是我们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注重的。
然而,目前高职学校存在如厌学、旷课等问题,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德育难于进行的原因,从而找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目前最普遍的问题是厌学情绪重和情绪控制力差。高职生大多是未考上本科,很多学生认为,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是他们人生无奈的选择,有些学业挫败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部分高职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主要表现在蛮横任性,争强好斗,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礼仪常识,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等。
二、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
社会因素:人们的道德也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消极、落后的思想行为充斥其中。使学校所进行的正面的道德教育和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相矛盾。当学生走向社会,会发现学校中所宣讲的和社会实际情况反差较大,很容易出现了道德混乱和随大流的情形。因而,这种脱节的德育教育很容易以失败而告终。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作用,每个问题学生必然能从其家庭中找到根源。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独裁式家庭,溺爱式家庭;大撒手式家庭;只注表面,缺乏沟通与交流式家庭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学校因素:“传统德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当代中国来讲,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讲是过时的、不适用的。”有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侧重于抓学生的知识性或技能性方面的培养。有的学校教职工自身的师德规范、行为表现较淡化,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陈旧。这些都给德育的施行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学生个人因素:缺乏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念,缺少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动,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三、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班主任应该注意紧抓学生道德观养成重要阶段,积极地开展德育工作,去帮助学生增加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德育好榜样
言传在前,身教在后。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而现实社会却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这样就给学生成长带来冲击与矛盾。为什么所学与所见所得相差巨大?这时,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来源。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完善自我,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教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为人谦和,妥善地处理各种事宜,合理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要积极寻找教育因素、教育时机,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工作与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达到有机统一、互为促进,才能对学生良好品德、意志、行为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分析
1.关心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设定班级德育目标
高职学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遭受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关心爱护,不再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及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目的,有了目标,才有了动力与发展方向。班级德育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要给班级设定好的发展方向,使整个集体有前进的方向,在目标引领下才可能实现有效的德育建设。例如,我们要夺得纪律检查优秀班集体、我们要成为卫生环境标杆集体等等。在这些具体目标引领下,整个集体会具有同向发展的惯性动力,对班级德育管理具有很强的推动性。
2.构建班级德育管理渠道。
要想有效实践德育管理,班主任必须首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思想状态。首先,班主任应主动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最真实的动态。不能指望从学生或者其他代课老师那里听到信息,更不能依赖于教研理论书籍的分析判断。其次,需要班主任放低姿态,真诚、平等地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最后,班主任还应重视间接渠道的通畅,主动对学生进行侧面了解,通过家长、班干部、小群体等获取学生综合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梳理,抛弃不可信的、感性的信息,留下可信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德育管理的针对性、重点性问题。同时,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要大力开展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他们将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德育管理的民主性。
高职学生已具有成人化的思想,在班级德育管理中教师必须注意尊重他们的个体思想差异,发挥他们独立自主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形式上,主动放权给学生,给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不仅要使用好班干部这个管理团队,而且应注意给每一名学生班级管理的职权,让他们有话可以说,有想法可以试,有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知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将班级的德育建设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从而实现德育的自觉。
(三)建立健全一套學生道德水平评价体系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德育成绩的重要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校风。
对于德育工作而言,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开展此项工作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要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主动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教师不要仅仅在每周的班会上开展德育,因为班会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难能够达到良好的渗透效果,还要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例如,可以号召学生进行彼此监督,以此来实现德育的合理渗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制作一个“好事列表”,然后让学生互相间进行监督。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与号召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各种正能量的事迹,然后在班会课和其他课程开始以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事迹进行讲述与分享。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渗透德育。
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品德素质,并以身作则,去引导感化学生,并要多关注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去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去适当的进行引导纠正,让学生身心健康,蓬勃朝气的发展。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