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分析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那只风筝承载着哈桑和阿米尔的童年,也是精神伤痛至极的索拉博展颜微笑的源泉,风筝便是应用最多的意象。另外还包括弹弓、石榴树等意向,在小说中重复且多次出现,营造出一种带有诗意和怀念色彩的氛围,在行文中充分体现意向呼应与文化隐喻,并为情感的叙述带来情绪化的描述效果,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刻画了一份真实而不造作的情感,主题思想明确。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意象呼应 文化隐喻
  一、《追风筝的人》叙事结构分析
  阅读推荐课,老师的推荐书目便有《追风筝的人》,简介介绍评价很高,说是一部接近人性的政治史诗,作者胡塞尼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亲情、友情、责任,为读者呈现一段背叛与救赎的故事,极为吸人眼球。主人公阿米尔同哈桑是好朋友,无话不谈,但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等级,主人和仆人的鲜明身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阿米尔缺乏家庭温暖,性格懦弱且敏感,但哈桑活泼自由,是追风筝的高手。12岁那年,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取得风筝节大赛的胜利,却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哈桑因此而遭受侮辱,但性格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退缩,童年的事件成为影响生命历程的精神负担,中年后的阿米尔在父亲去世后得知自己与哈桑的关系,只是哈桑已不在人世,徒留受苦难的儿子索拉博,成长后的阿米尔不若幼时软弱,回到家乡,冒着生命危险救出索拉博。
  笔者作为高中生,社会经历和人生感悟相对较少,能够更深感悟的就是友情与亲情及主人公的成长,行文中作者所植入的多个意象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更与主意象的风筝产生了呼应的效果,体现了独特的叙事思路及文化隐喻。
  二、《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分析
  行文叙事中,作者以首尾呼应、前后对应的方式,以隐喻形式进行文化内涵的呈现,为小说营造了整体诗意的意境,使叙事更具张力,且文化意义明显。[1]从小说中应用最多的意象来看,风筝体现了那个时代阿富汗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民俗;另外,在意象呼应的同时充分见证了阿米尔从少年到中年的背叛与救赎。小说中其他的意向还有弹弓、石榴树、兔唇等,其本身带有自身所代表的叙事意义,并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背景功能及意义明显,并深化主题思想。
  (一)风筝意向
  风筝是该小说中最鲜明的意象,不仅贯穿故事始终,也是小说情节转折和高潮的重要节点,拉开背叛与救赎的序幕,前后两次对应展现了追风筝过程中阿米尔的成长和摆脱精神负担之后的新生。
  斗风筝是阿富汗当地勇者的游戏,更是孩童间炫耀的资本,阿米尔想借这次机会得到父亲的认同和肯定,证明自己的勇敢,哈桑一直在给他帮助和鼓励,所以斗风筝承载着太多的感情和故事,也是背叛发生的铺垫。后来,时局动荡后的阿富汗将斗风筝比赛禁止,已经不再代表民族文化,而是成为具有人文意义的意象,说明阿富汗人民如断线的风筝一样,随风游荡,不能自主掌握自己命运。[2]
  2002年,阿富汗的风筝再次升上高空,阿富汗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阿米尔拼命救出索拉博,却已患有自闭症。时隔多年,阿米尔像儿时那样获得了胜利,自闭的孩子展颜微笑,阿米尔完成对年少背叛的救赎,精神和心灵均获得解脱与自由,完成真正的成长。
  于阿米尔而言,风筝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只有追上了风筝,他才能够成为自己一直所期许和想要成为的人,拥有健全而完整的灵魂。
  (二)石榴树意象
  石榴树在小说中起着对比与呼应的效果,是阿米尔和哈桑童年友谊的见证及背叛的开始。多年后重返旧地,当年的石榴树已经凋零残败,与儿时的繁茂形成鲜明对比,却看到两人名字的刻痕,阿米尔并在救了索拉博后对当初的懦弱进行弥补,昭示新生活的开始。
  (三)弹弓意象
  弹弓意象起着联系两代人情感的作用。弹弓是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玩具,也是自我保护的武器,但也是阿米尔和父亲产生分歧的喻示;遭受凌辱时哈桑没有带弹弓,使他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打击,于是他教会自己的儿子使用,并随身携带,最后又回归到阿米尔解救索拉博的场景中,呼应明显,使小说更具张力。[3]
  (四)兔唇意象
  兔唇是哈桑的特征,可在两人关系决裂后他进行了整容修复,使阿米尔的精神世界背负谴责,最后的搏斗中,阿米尔因救索拉博而遍体鳞伤,上唇也出现开裂,像兔唇一样,当他像忠于自己的哈桑那样微笑时,心灵获得真正的解脱,首尾呼应。
  三、结语
  《追风筝的人》以救赎与成长为主线,从幼时的懦弱到最终的解脱和自我牺牲,使阿米尔成为真正的勇士,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许可以如此描述阿米尔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莹.《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苏伟.《追风筝的人》中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语文建设,2016(03).
  [3]冉瑶.《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颖仪,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人生,其实是个奇妙的博物馆,处处皆有美妙的珍奇异宝。当我们呱呱坠地之时,这一身血肉之躯,就立刻成为了神奇自然的一个因子:我们大多数人只懂得在俗尘社会里流连忘返,却忽略了身后那一片广袤无垠的原始的神圣洁净的归宿。  人生恰如清茗一盏,如果能细细品味,慢慢享受其中荡气回肠的滋味,心中自然留有无限余香。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蒙田有所谓的“要生活得写意”的精神追求,王羲之挥洒出“曲
已经很晚了,临睡前,照例要看点文字才能睡。多年来,已经是这种习惯,再晚,也要看看文字,才能睡。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夜晚的静。  看的是《文化苦旅》第三篇:阳关雪。  风,沙,雪,月,一样的景,但在你的眼中,在我的眼中,在他的眼中,却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都有着各自的眼,各自的心,于是,看出来的景便不一样了。所以,看景,其实看的是心。写景,写的也是心。  余秋雨说: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严重危害世界农业生产。随着温室大棚的推广,根结线虫病发生比以往更加广泛和严重.由于根结线虫体壁可保护其免受侵害,而且根结线虫寄主广泛,几乎
窗外一阵“扑哒”“扑哒”的声响,我以为是飞鸟降在窗台上,视线所及,却无一物。怀着一些期待与忐忑,我推开了窗,发现我们有了新邻居——一只母鸽子,不久后才知道里面还有两个小家伙,当时为母鸽的羽翼所覆盖。  这只灰色的母鸽将巢筑在空调的通气管上,依托着墙角,正好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里。巢穴很是简陋,靠墙的一面残缺了五分之一,一些枯木枝散落在空调下面的支架上。这个巢穴大概是在寒假时筑起来的,在某个风雨之夜被
食堂里闯进来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头发很是杂乱,好像原本齐整整的一簇草被羊啃了一番。他上身穿着破了皮的褐色外套,拉链半开着,露出白色的内衣;下身穿着黑色长裤,但皱褶百起,邋邋遢遢,好像轻轻用手一拽,就能瞬间脱落一样。  瓷砖铺成的地面刚用水擦洗过,洁净得泛光。他身材有些矮胖,但步子却很快,像风一样。走得太快,脚下一滑,弄了个仰面朝天,长裤褪下了半边,红色的内裤“脱颖”而出。不声不响,他以手撑地,先
摘要: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开创了名人写忏悔录的先河,它不仅是一部个人的自传,也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名著。本文将通过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解读,来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 信仰  奥古斯丁创作《忏悔录》的时候,正值古文化解体、基督教文化逐渐盛行的转折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古斯丁创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
①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方法研究了江津区麻柳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江津区麻柳小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系数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有
在黄陂城的南边,有一条东陵玉带般碧波荡漾的河流,河边有一带与长堤相连的浅滩。在这浅滩上,有一座小小的坟。它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一丝痕迹,但里面长眠着我曾经的一个朋友——汤姆。  那时爸爸开了一家五金店,在店铺的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也为老鼠提供了最佳的游乐场所。我曾经见过一只老鼠在咬一根会拿去出售的电线。我相信没有哪个顾客会喜欢电线的胶皮上满是老鼠的牙印。所以,汤姆被迫抛弃了在农村的田庄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