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我们如何面对高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秋季始在全国各省市进行实验数学新课标的改革,从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内容选择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所需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开放型、学习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广东省从2004年开始在高中采用了新的教材,而我们这里用的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从教七年,对新教材的感触良多!
  一、新教材的编著体现出的人文性
  (1)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探索求知地认知自然的规律性.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了原来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增删,删减了一部分计算繁琐、内容难理解、时代又不需要的内容,增加了一部分现代信息时代需要的内容(如算法、程序、统计等知识).
  (2)新教材中提出了“思考与讨论”“探索与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每个知识点的引入都很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去解决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自主性.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发展空间,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指导、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3)新教材中的知识加强了应用意识.新教材的内容中,从引入的问题(如导数的概念中的跳水问题)到例题(如回归分析的身高和体重问题)到练习(如线性规划的生产安排问题),都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增加了这一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如出租车的计价、个人所得税的缴税,等等),不但增加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又能到实际中去的”,是能够“学以致用”的.
  二、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的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的,新教材的编著和内容的安排是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的.
  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面面俱到,这一主旨在教材上显得尤为明显,体现在思考、探索的内容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答案,课本也没有给出对探索内容的规律总结.
  三、我们应如何面对高考
  1.认真学习新课标,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高考命题应视为新课改的一部分,应该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追求和新课改的完美接轨.真正做到“高考支持新课改”的理念,从命题角度看,高考命题应体现新课改的内容和理念,命题要和新课改的教学规划相配合,只有两者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稳步有序的发展.
  在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的高考试题中,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统计中的直方图、茎叶图、标准差、散点图和回归直线方程、三视图、程序框图、简易逻辑用语、几何概型、文科的复数和系列4的内容.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也明确了高考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
  2.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从近几年的试卷统计情况来看,许多不重视“双基”的考生很难取得高分.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像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标准差)等,不搞深挖洞.
  3.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重视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两个意识”.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所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
  通法之外,其他的方法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是次要的,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理科证明不等式时,作为通法,为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导数进行证明,而通过放缩不等式的方法来处理,这是通法之外的一个不等式的重要的证明方法.
  4.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高考命题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我们的高考试题,不少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高三教师要研究教材,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让考生回到课本的学习中来.
  5.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尤其是当前高考考试形式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试卷能否得分,不只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准确地表达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正确、简洁,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总之,随高考的临近,牵动着高三学子的心.新课改下的数学高考将如何演绎下去,还将激发千万教师的思考.
其他文献
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主体,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他人代替不了的,而自主学习则具有自律性和主动性,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因此,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轨. 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强硬地实行“一刀切”,而要真切地关注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积极倡导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要切实改革数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有一部分既枯燥乏味,又运算繁琐,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尤其是高中数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许多时候只凭一张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不等式解的讨论、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圆锥曲线、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等,于是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但在信息极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多媒软件的出现及应用,给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引起了教学手段、教学方
【摘要】 小学数学有其特有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是促进教学有效的前提,同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关注数学学科特点的同时,应当注重教学组织的趣味性,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特点;兴趣;有效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一方面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又必然还有一些反映其个性的特点.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基础,是学生进行思维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同时要把概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  【关键词】概念的理解;思维与创新;概念教学    一、前 言  在数学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一项基本功,它是培养学生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基
【摘要】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更新理念,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合作”三方面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合作学习;新课程理念;有效开展;课堂教
【摘要】在地位与日俱升的数学文化的视野下,本文通过对数学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比对,通过对数学文化中的哲学意识、创造意识和思维意识的探讨,明确了数学文化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从而提出了数学文化具有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功能,以提升大学数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数学文化;思辨能力;数学能力  最近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师现在的使命不是向学生教数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 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无论在什么领域,人们都喜欢追求新鲜,在教育上也一样,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学生,所以,为了适应这个时代,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习,让他们懂得如何自主去探究知识,这样他们能真正学到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不同层次需求的. 需求刺激了动机,动机产生了行为. 当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而教师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旺盛的好奇心,使其具有持续的探究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学,那么了解激励、学会激励就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简单地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