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师现在的使命不是向学生教数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 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数学,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重视预习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初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讲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 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 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复习可分为三种,即课后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
1. 课后复习的指导. 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和再现,它是课上学习的延伸. 正确的方法是围绕听课的思路,从教材主要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思考,通过回忆与对照,使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转化为能力.
2. 单元复习的指导. 单元复习是一种系统的复习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过程. 一般是在学完一章教材后进行的. 对于每一章内容的复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每一节内容,切实掌握每章的概念、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按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起到很好作用.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对比、联想、归纳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发展自我思维,解题时思路上较快找到突破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数学能力.
3. 总复习的指导. 总复习是一种较大范围的系统复习. 复习时,指导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知识上的学习顺序,抓住知识主要线索来进行,把有共同性质的内容加以系统整理,以提高复习效果. 指导学生在掌握重点内容基础上,明确知识体系,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纵横联系,驾驭教材,掌握全局,为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总复习时,还应指导学生探索解数学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如探索规律题要学会列表格,才能较容易找到每个题的规律.
总之,对初中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重视预习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 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初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讲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 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 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复习可分为三种,即课后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
1. 课后复习的指导. 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和再现,它是课上学习的延伸. 正确的方法是围绕听课的思路,从教材主要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思考,通过回忆与对照,使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转化为能力.
2. 单元复习的指导. 单元复习是一种系统的复习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过程. 一般是在学完一章教材后进行的. 对于每一章内容的复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每一节内容,切实掌握每章的概念、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按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这对深化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起到很好作用.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对比、联想、归纳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发展自我思维,解题时思路上较快找到突破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数学能力.
3. 总复习的指导. 总复习是一种较大范围的系统复习. 复习时,指导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知识上的学习顺序,抓住知识主要线索来进行,把有共同性质的内容加以系统整理,以提高复习效果. 指导学生在掌握重点内容基础上,明确知识体系,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纵横联系,驾驭教材,掌握全局,为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总复习时,还应指导学生探索解数学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如探索规律题要学会列表格,才能较容易找到每个题的规律.
总之,对初中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