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使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流。但在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表达方面,常常会出现“失语症”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传播教学,也要适当地向学生输入中国文化,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情。本文试从中国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重要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一、引言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上面,对于中国文化却很少涉及。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这对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概念
本文中,中国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包括学术思想、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历史、语言等。二是指中国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不能改变英语课程的性质,也不能取代中国文化课程,而是要服务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中国文化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于受死板的传统教学法和形式结构主义的影响,语言和文化往往是分开来教学的,只注重语言形式,脱离社会文化。很多大学生即使在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毕业以后,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四书五经》、《孙子兵法》等作品时,不知如何用英文来翻译。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跨文化学习包括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学习,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有可能造成学生自卑、媚外的心理,以致于不能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际,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文化教学中重视母语文化的教学。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自觉地根据文化要求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
3.有助于提高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特别是注重听说方面的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讲话者本身要有文墨,才能言之有物。许国璋先生曾经说过:“光有几句干巴巴的英文是不行。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也像样,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这样是学不好语言的。”这也是当今学生的普遍特点“嘴巴快、耳朵尖、思维空、文化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去表达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善加引导,加以中国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鉴别力,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增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 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入
1.教师需加强中国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文化,继而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呢?以何种方式传授给他们呢?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的学习,摸清学生的底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取舍地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翻译特点,做到准确性,专业性,严密性的统一。
2.重视教材的编写、教学的技巧。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与中国文化知识,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可考虑加入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题目,使学生能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此外,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多种途径输入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他们有必要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让他们能多渠道,多方面地获取中国文化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要适度,防止极端化。
参考文献:
[1]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评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刘润清,许国璋教授与英语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3]杨红英.注重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8(5).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一、引言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上面,对于中国文化却很少涉及。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这对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概念
本文中,中国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包括学术思想、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历史、语言等。二是指中国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不能改变英语课程的性质,也不能取代中国文化课程,而是要服务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中国文化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于受死板的传统教学法和形式结构主义的影响,语言和文化往往是分开来教学的,只注重语言形式,脱离社会文化。很多大学生即使在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毕业以后,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四书五经》、《孙子兵法》等作品时,不知如何用英文来翻译。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跨文化学习包括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学习,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有可能造成学生自卑、媚外的心理,以致于不能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际,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文化教学中重视母语文化的教学。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自觉地根据文化要求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
3.有助于提高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特别是注重听说方面的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讲话者本身要有文墨,才能言之有物。许国璋先生曾经说过:“光有几句干巴巴的英文是不行。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也像样,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这样是学不好语言的。”这也是当今学生的普遍特点“嘴巴快、耳朵尖、思维空、文化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去表达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善加引导,加以中国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鉴别力,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增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 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入
1.教师需加强中国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文化,继而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呢?以何种方式传授给他们呢?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的学习,摸清学生的底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取舍地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翻译特点,做到准确性,专业性,严密性的统一。
2.重视教材的编写、教学的技巧。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与中国文化知识,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可考虑加入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题目,使学生能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此外,把中国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多种途径输入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他们有必要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让他们能多渠道,多方面地获取中国文化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要适度,防止极端化。
参考文献:
[1]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评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刘润清,许国璋教授与英语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3]杨红英.注重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