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潜在的发明和创造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理应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创新教育 教学氛围 探究问题 教学活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力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益于思维发散和拓展,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中不同的看法。要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尽可能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氛围。
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应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学生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把学生存在的各种潜能变成现实。
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1.质疑。创造活动源于问题,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活动将无从谈起。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例如,我在讲高二“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之前,介绍重点及基本概念,让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有的问题提得很好,如:(1)人生价值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怎样体现既对立又统一?特别是怎样理解它们的“对立”?(2)社会上是否存在社会价值而无自我价值的人?或者只有自我价值而无社会价值的人?为什么?(3)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为什么还说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呢?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既要运用本框题内容,又要联系已有知识,主要是运用以前学习的“矛盾”知识,如矛盾的概念、“对立”与“统一”的含义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等。我提示学生结合这些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对各种意见进行归纳小结。通过质疑,学生增强了问题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2.设疑。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要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暂时不懂但经过努力可以弄懂的东西,即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难度可以增加“智力负担”,磨砺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其次,教师设置疑问要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多方面、立体性分析。例如,“西部开发”这一重大举措包含许多内容,就“如何促进西部开发”这一问题,要求学生从政治学中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大方面考虑。从经济常识看,西部发展应遵循什么规律?这一规律有哪些内容?是否只要遵循这一规律就可以了?从哲学角度看,西部开发过程中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一哄而上?怎样才能搞好西部建设?从政治常识看,西部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说明了什么?又如在讲“西部开发的重要性”时,既要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有关方面思考,又要求学生脑子里有一张中国地图,明确西部在我国版图中的位置,同哪些国家接壤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等意义了。最后要求学生由点到面、从经济政治概括总结得出完整结论。通过这方面训练,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整体印象,学会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实践
1.开展课堂新闻点评。利用课前5~10分钟,每周一次,安排一至两位学生介绍近日发生的重大时事,培养学生关心政治的兴趣。随着学生关心时政兴趣的浓厚,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某个时政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如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发动战争,某同学感慨万千地在班上进行了报道,并且做了如下点评,“美国英国绕过联合国公然向主权国家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战争,这是美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真实面孔。是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的挑衅,这种侵略行为使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使我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闻虽熟,但点评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了学生探寻未知的激情和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举办课堂辩论会。具有创造性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政治课的灵魂。这种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很多,其中讨论或辩论是最常用的方法,不仅效果好,而且容易实施。例如,“加入WTO的利与弊”、“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实施什么战略”、“如何正确认识党内腐败现象”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思辨性题目放在恰当的教材内容中穿插进行,事先要求学生课前精心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分析比较各种观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唇枪舌剑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不仅为学生打开知识的窗户,开阔视野,而且有效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灵巧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此做法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发展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3.参与社会实践。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调查研究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完“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国庆长假对“农民为何丰产不丰收”“农民致富路在何方”进行一次访问调查。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这一问题有亲身感受。放假后通过调查访问、翻阅资料,收集大量事例和数据,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在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得以施展,知识得以适用,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带来的欢乐,同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创新教育 教学氛围 探究问题 教学活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力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益于思维发散和拓展,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中不同的看法。要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尽可能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氛围。
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应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学生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把学生存在的各种潜能变成现实。
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1.质疑。创造活动源于问题,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活动将无从谈起。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例如,我在讲高二“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之前,介绍重点及基本概念,让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有的问题提得很好,如:(1)人生价值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怎样体现既对立又统一?特别是怎样理解它们的“对立”?(2)社会上是否存在社会价值而无自我价值的人?或者只有自我价值而无社会价值的人?为什么?(3)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为什么还说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呢?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既要运用本框题内容,又要联系已有知识,主要是运用以前学习的“矛盾”知识,如矛盾的概念、“对立”与“统一”的含义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等。我提示学生结合这些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对各种意见进行归纳小结。通过质疑,学生增强了问题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2.设疑。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要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暂时不懂但经过努力可以弄懂的东西,即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难度可以增加“智力负担”,磨砺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其次,教师设置疑问要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多方面、立体性分析。例如,“西部开发”这一重大举措包含许多内容,就“如何促进西部开发”这一问题,要求学生从政治学中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三大方面考虑。从经济常识看,西部发展应遵循什么规律?这一规律有哪些内容?是否只要遵循这一规律就可以了?从哲学角度看,西部开发过程中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一哄而上?怎样才能搞好西部建设?从政治常识看,西部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说明了什么?又如在讲“西部开发的重要性”时,既要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有关方面思考,又要求学生脑子里有一张中国地图,明确西部在我国版图中的位置,同哪些国家接壤等,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等意义了。最后要求学生由点到面、从经济政治概括总结得出完整结论。通过这方面训练,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整体印象,学会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实践
1.开展课堂新闻点评。利用课前5~10分钟,每周一次,安排一至两位学生介绍近日发生的重大时事,培养学生关心政治的兴趣。随着学生关心时政兴趣的浓厚,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某个时政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如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发动战争,某同学感慨万千地在班上进行了报道,并且做了如下点评,“美国英国绕过联合国公然向主权国家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战争,这是美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真实面孔。是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的挑衅,这种侵略行为使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使我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闻虽熟,但点评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了学生探寻未知的激情和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举办课堂辩论会。具有创造性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政治课的灵魂。这种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很多,其中讨论或辩论是最常用的方法,不仅效果好,而且容易实施。例如,“加入WTO的利与弊”、“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实施什么战略”、“如何正确认识党内腐败现象”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思辨性题目放在恰当的教材内容中穿插进行,事先要求学生课前精心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分析比较各种观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唇枪舌剑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不仅为学生打开知识的窗户,开阔视野,而且有效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灵巧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此做法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发展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3.参与社会实践。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调查研究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完“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国庆长假对“农民为何丰产不丰收”“农民致富路在何方”进行一次访问调查。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这一问题有亲身感受。放假后通过调查访问、翻阅资料,收集大量事例和数据,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在活动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得以施展,知识得以适用,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带来的欢乐,同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