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5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鸟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爱鸟护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场面。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简介灰椋鸟。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学习第1至3自然段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课文关键的词语,如“大部队、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百鸟争鸣”等,体会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和热闹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优美句段的品读、赏析,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句子的兴趣。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鸟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爱鸟护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课文重点的词语、句子,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理念: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它描写作者刚开始认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融入了感情,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方法:以读代教,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2分钟)
1.在作者的印象中,她认为灰椋鸟好看吗?
2.当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以后,她还是这样想?(设计意图:由复习灰椋鸟的外形入手,感知其外形的普通,为下文的学习重新认识灰椋鸟打下伏笔,起到整体把握全文的效果。)
二.精读入境,感受场面壮观和热闹。(30分钟)
(一).交流体会,感受场面壮观
1.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關的词语。2.作者按这个顺序写了灰椋鸟的什么?
3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有关的词语、句子上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
5.理解词语“排空而至、浩浩荡荡”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7.课件
8先回来的鸟在干什么?后到的鸟在干什么?
9练习说话。
10导学生对分号的用法。
11 指导背诵。
(二)交流体会,感受场面热闹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那又是一翻怎样的情景呢?
1.以刚才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五自然段,完成两个问题。
2.出示问题。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学习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 齐读。
2. 说说人、鸟、林有什么关系。
3. 区别词语“观赏、观察”,再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段落第4、第5、第六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句子,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感悟,从而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归林后的热闹情景,升华情感)
三.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设计一条爱鸟护鸟的标语。
四.总结全。(2分钟)
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刚开始认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融入了感情,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所以,作者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认为灰椋鸟很美丽,这就教育我们以后要爱鸟护鸟,保持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本文的总结,整体把握文章,巩固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设计(1分钟)
1.背诵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和摘抄,巩固课文内容,积累优美句段,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资料,升华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5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鸟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爱鸟护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场面。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简介灰椋鸟。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学习第1至3自然段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课文关键的词语,如“大部队、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百鸟争鸣”等,体会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和热闹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优美句段的品读、赏析,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句子的兴趣。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鸟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爱鸟护鸟,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课文重点的词语、句子,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理念: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它描写作者刚开始认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融入了感情,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方法:以读代教,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2分钟)
1.在作者的印象中,她认为灰椋鸟好看吗?
2.当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以后,她还是这样想?(设计意图:由复习灰椋鸟的外形入手,感知其外形的普通,为下文的学习重新认识灰椋鸟打下伏笔,起到整体把握全文的效果。)
二.精读入境,感受场面壮观和热闹。(30分钟)
(一).交流体会,感受场面壮观
1.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關的词语。2.作者按这个顺序写了灰椋鸟的什么?
3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有关的词语、句子上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
5.理解词语“排空而至、浩浩荡荡”
6.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7.课件
8先回来的鸟在干什么?后到的鸟在干什么?
9练习说话。
10导学生对分号的用法。
11 指导背诵。
(二)交流体会,感受场面热闹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那又是一翻怎样的情景呢?
1.以刚才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五自然段,完成两个问题。
2.出示问题。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学习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 齐读。
2. 说说人、鸟、林有什么关系。
3. 区别词语“观赏、观察”,再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段落第4、第5、第六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句子,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感悟,从而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归林后的热闹情景,升华情感)
三.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设计一条爱鸟护鸟的标语。
四.总结全。(2分钟)
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刚开始认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伴到林场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情景。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融入了感情,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所以,作者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认为灰椋鸟很美丽,这就教育我们以后要爱鸟护鸟,保持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本文的总结,整体把握文章,巩固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设计(1分钟)
1.背诵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和摘抄,巩固课文内容,积累优美句段,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资料,升华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