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方法的探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讨论手术指征和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至2011年间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手术19例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原因:吻合口狭窄5例,残留无神经节细胞症5例,直肠皮肤瘘6例,直肠阴道瘘1例,复杂瘘2例.再次手术方式:经腹联合后矢状入路术式7例,Soave术式7例,Duhamel术式1例,Rehbein术式3例,经腹修补直肠阴道瘘1例.随访患儿术后不同时期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便秘、失禁、污粪以及小肠结肠炎等内容.结果 84.2%(16/19)患儿有便意,能自行排便,2例偶有污粪,1例直肠骶部瘘未愈.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合理选择再次手术方式,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患儿:女,11岁.因腹痛、腹胀20余天入院.患儿半个月前出现间断不固定腹痛,不伴发热,无呕吐,大便不规律,为脓血便,糊状.入院前3d未排大便,腹胀明显,进食后有呕吐.在当地医院住院10d,诊断为:①肠梗阻:原因待查;②肠道炎症性病变;③慢性糜烂性胃炎.患儿发病后体重下降5.5kg.检查:腹部膨隆,上腹可见巨大肠型,腹肌稍紧张,脐周与左侧腹压痛,无反跳痛.直肠指诊:直肠内空虚,未及明显异常,退指无血
目的 比较不同剩余小肠长度的短肠综合征患儿长期随访营养状况.方法 对我院已脱离肠外营养2年以上的短肠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血铜、锌、铁、钙、磷、镁;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2),并根据剩余小肠长度≤60 cm和>60 cm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例患儿存在轻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存在重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
目的 直肠肛门运动与感觉功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到排便功能.本文通过分析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直肠肛门动力与感觉功能的客观检测指标变化,探讨其在排便控便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系统,对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有排便障碍来院就诊或能定期来院复查的37例患儿的临床排便功能评分和直肠肛门测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1%临床排便和测压指标正常,10.8%恢复了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有排便障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长肌鞘分离、短肌鞘吻合、后壁“V”形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并发症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9月至2010年6月间采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HD患儿218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等.手术技术在Georgeson-Soave基础上稍有改进,包括减少盆底游离、环形黏膜切口、电凝分离黏膜直到腹膜反折、肌鞘剪短,后壁V形
目的 对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远期疗效进行大样本随访研究,希望能对HD患儿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及行为心理状态做出一个较为中肯的评定.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心形吻合术,自愿参与并配合随访的218例HD患儿采用电话、信件及来院复诊等多种方式进行随访.按随访时间将这些患儿分为术后1年组23例、术后1~5年组144例及术后5~10年组51例.内容包括患儿术后有无污粪、大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