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氛围又称心理氣候,心理气氛。《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堂心理氛围的解释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心理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需要自己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关键词:心理氛围和谐课堂新课程技巧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1(a)-0000-00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积极主动。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更好营造这种和谐的生物课堂心理氛围,来促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1课堂和谐、灵动、高效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标》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
我认为和谐课堂建立的首要标准就是以人为本,真正用爱心去感动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被关爱、被鼓励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生物科学知识的魅力,让师生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在这样的课堂里,可以没有音乐、可以没有挂图、也可以没有flash等教学辅助工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自信满满的展示自我的风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高效性。因此,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和谐,也是灵动的和谐。
2围绕和谐课堂, 营造和谐心理氛围
2.1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热爱、信任、理解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学生尊重、敬仰、配合老师,用自己学习的实际行动报答老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这就是一种师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生物(必修2)》中的“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中,在导入中介绍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于1993年在苏丹拍摄的照片,该照片获1994年美国新闻最高奖——普里策奖,由于作者亲眼目睹了饥饿的惨状,在心灵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这告诉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不仅是个人,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年全球的粮食产量缺口达5千亿吨,全球约有34个国家直接面临粮食危机。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运用生物学技术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育种的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上述的导入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付诸于情感在其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粮食危机的可怕性,并能配合教师开展育种的学习,从而产生了乐趣,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2.2注重学生的收获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收获,这既是生物学科教学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其次,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收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例如偏颇:只注重优差生,而忽视了中间的大多数同学。从教育的公平性出发,我们应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此,我们在练习的设置及课堂提问等环节要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并由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每一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获得肯定的机会,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2.3注重学生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思活动。自我反思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认知的效率,这对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及时地反馈与总结,从而采取部分及时地补救措施,这对课堂和谐的开展,起到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2.4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及其评价的重要特征,探究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高考试题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探究活动的开展,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其在小组讨论中得到收获,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促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的能力。
综上所述,和谐的生物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收获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4-75.
2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70-271
3徐作英,王玉瑶.生物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4
4 黄晓赟.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现代课堂教学之追求.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2)06:18-20.
5 马华威.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与课堂教学改革.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7,01:17-19
6 成晓霞;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J]; 教育科学研究;,2003,06:48-50
关键词:心理氛围和谐课堂新课程技巧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1(a)-0000-00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积极主动。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更好营造这种和谐的生物课堂心理氛围,来促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1课堂和谐、灵动、高效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标》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和谐。
我认为和谐课堂建立的首要标准就是以人为本,真正用爱心去感动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被关爱、被鼓励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生物科学知识的魅力,让师生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在这样的课堂里,可以没有音乐、可以没有挂图、也可以没有flash等教学辅助工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自信满满的展示自我的风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高效性。因此,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和谐,也是灵动的和谐。
2围绕和谐课堂, 营造和谐心理氛围
2.1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热爱、信任、理解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学生尊重、敬仰、配合老师,用自己学习的实际行动报答老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这就是一种师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生物(必修2)》中的“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中,在导入中介绍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于1993年在苏丹拍摄的照片,该照片获1994年美国新闻最高奖——普里策奖,由于作者亲眼目睹了饥饿的惨状,在心灵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这告诉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不仅是个人,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年全球的粮食产量缺口达5千亿吨,全球约有34个国家直接面临粮食危机。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运用生物学技术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育种的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上述的导入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付诸于情感在其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粮食危机的可怕性,并能配合教师开展育种的学习,从而产生了乐趣,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2.2注重学生的收获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收获,这既是生物学科教学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其次,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收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例如偏颇:只注重优差生,而忽视了中间的大多数同学。从教育的公平性出发,我们应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此,我们在练习的设置及课堂提问等环节要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并由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每一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获得肯定的机会,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2.3注重学生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思活动。自我反思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认知的效率,这对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及时地反馈与总结,从而采取部分及时地补救措施,这对课堂和谐的开展,起到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2.4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及其评价的重要特征,探究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高考试题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探究活动的开展,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其在小组讨论中得到收获,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促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的能力。
综上所述,和谐的生物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收获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4-75.
2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70-271
3徐作英,王玉瑶.生物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4
4 黄晓赟.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现代课堂教学之追求.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2)06:18-20.
5 马华威.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与课堂教学改革.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7,01:17-19
6 成晓霞;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J]; 教育科学研究;,2003,0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