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自主复习单,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梳理阅读方法
1. 从单元导语入手,回顾学习要求。
(1)抓住课文的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2.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复习内容 复习记录
本单元4篇课文的要点是什么? 《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3.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逐段概括要点:①呈现课文《鲸》,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摘录文中关键句。①呈现课文《松鼠》,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寻找概括诀窍
(一)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易出现遗漏。
(二)解决困惑一。
1.呈现课文中的例子,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2.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组汇报。(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做标记)
4.练习运用。
(1)独立完成练习一。
(2)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相当于
5.基于学情,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显红易写错的字,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打比方
(三)解决困惑二。
1.呈现课文段落,联系上下文,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 《鲸》
2.同桌讨论:读一读,想一想,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怎样才能不遗漏?(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一个一个找)
3.尝试运用,完成练习二,完善板书。
(1)独立完成练习二。
(2)同桌交流。如有分歧,再读读片段,看看板书,轻轻讨论。
(3)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掌握概括诀窍
1.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运用概括的诀窍,独立完成练习三。
3.交流。
四、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回家再次修改习作,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利用自主复习单,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讲练结合,迁移运用,让复习课落到实处。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复习时提出的困惑,利用课文范例,概括解决困惑的方法,再趁热打铁,尝试运用提炼的方法做练习,并且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整个设计遵循温故知新、梳理回顾提升的思路,既有方法的提示,也有实际的练习与讲评,朴实、高效。
3.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思考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课前梳理要点、记录困惑,课中独立完成练习,与同伴交流思考过程等。教学过程的展开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的落实、方法的引导也是学生通过讨论、习得、归纳而达成的。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310002)
1.借助自主复习单,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梳理阅读方法
1. 从单元导语入手,回顾学习要求。
(1)抓住课文的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2.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复习内容 复习记录
本单元4篇课文的要点是什么? 《鲸》
《松鼠》
《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
3.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逐段概括要点:①呈现课文《鲸》,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摘录文中关键句。①呈现课文《松鼠》,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寻找概括诀窍
(一)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易出现遗漏。
(二)解决困惑一。
1.呈现课文中的例子,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2.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组汇报。(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做标记)
4.练习运用。
(1)独立完成练习一。
(2)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相当于
5.基于学情,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显红易写错的字,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打比方
(三)解决困惑二。
1.呈现课文段落,联系上下文,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 《鲸》
2.同桌讨论:读一读,想一想,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怎样才能不遗漏?(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一个一个找)
3.尝试运用,完成练习二,完善板书。
(1)独立完成练习二。
(2)同桌交流。如有分歧,再读读片段,看看板书,轻轻讨论。
(3)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掌握概括诀窍
1.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运用概括的诀窍,独立完成练习三。
3.交流。
四、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回家再次修改习作,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利用自主复习单,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讲练结合,迁移运用,让复习课落到实处。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复习时提出的困惑,利用课文范例,概括解决困惑的方法,再趁热打铁,尝试运用提炼的方法做练习,并且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整个设计遵循温故知新、梳理回顾提升的思路,既有方法的提示,也有实际的练习与讲评,朴实、高效。
3.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思考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课前梳理要点、记录困惑,课中独立完成练习,与同伴交流思考过程等。教学过程的展开来自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的落实、方法的引导也是学生通过讨论、习得、归纳而达成的。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