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山西昊锦塬煤业有限公司为对象,对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9号、10号及11号三层煤层进行分析,确定可采煤层的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划分出三层煤分叉合并区域,对煤矿的生产及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煤矿;分叉;合并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33-02
1、前言
昊锦塬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东南部乔家湾崔家沟村一带,距蒲县县城40km。井田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黄土冲沟发育。井田位于乔家湾复式向斜的西翼南段,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东的单斜构造,倾角3~12°,一般6°,构造简单。
2、煤层
本井田地层沉积稳定,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规律明显,标志层及煤层特征明显,主要煤层稳定,层间距变化不大,故采用标志层和层间距方法,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及沉积相旋迴等方法,将井田内各煤层进行对比。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两组地层总厚119.40-131.80m,平均125.75m,共含煤12层。山西组含1、2、3号煤层,共3层;太原组含5、6、7上、7、8、9、10、10下、11号煤,共9层。太原组从沉积旋迴上看,有5个大的旋迴,即K1—K2、K2—K3、K3—K4、K4—K5、K5—K6。根据岩性、化石组合以及与区域对比将本组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一、二、三段。其中9号、10号及11号煤层均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C3t1):自太原组底部K1石英砂岩底面至K2石灰岩底部,主要岩性由灰-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26.00— 35.00m,平均32.50m。底部K1砂岩为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分界线,K1砂岩厚度一般为1.70—5.30m,平均厚3.50m。
9号煤层为大部稳定可采煤层,10号及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平均总厚92.63m,可采煤层总厚11.02m,含煤系数11.90%。9号、10号及11号煤层特征见表1。
3、分叉合并分析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本井田为0.70m)时,煤分层应视为独立煤层;夹矸厚度小于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分层厚度相加。如1-1′剖面线上1、ZK3、ZK5、ZK7号钻孔煤层对比,采用厚层石灰岩K2作为对比标志层,及煤层自然伽马特征图见图1:
1号钻孔应为一层,定义为9+10+11号煤层;ZK3、ZK5号钻孔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定义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ZK7号钻孔分为两层,自上而下分别定义为9号及11号煤层。
如图2,1号与ZK3号钻孔之间由9+10+11号煤层分叉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
4、平面分区
为了满足生产设计需要,需要进一步分析分叉合并区域,为煤层工作面布置提供依据。本井田采用钻探及物探相结合的办法,对煤层分叉合并区域进行分析,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根据剖面图,划分出分叉合并线。东部圈定的ZK10、2502号钻孔范围及南部圈定的ZK2、ZK6号孔范围为9号及10号煤层合并区;西南部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合并区;其余范围为9号、10号及11号三层分叉区。具体分区见图3:
根据煤层分叉合并分区,对煤层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得出:9号煤层埋深153.00~277.30m,煤厚0.50~5.11m;10号煤层埋深156.67~282.50m,煤厚0.00~3.31m;11号煤层埋深101.89~339.00m,煤厚0.92~1.90m。9号及10号煤层合并区煤层埋深269.51~331.80m,煤厚4.50~7.40m;9号、10号及11号煤层合并区煤层埋深89.35~253.18m,煤厚6.55~8.32m。
5、结论
煤层分叉合并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作出较合理的分层,对煤矿的生产及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安俊元.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蒲县昊锦塬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R].2011.
[2] 赵万福.论煤层的加积方式[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8):5-11.
[3] 杨文钦,胡东祥,李德华,周峰岩,等.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3煤层分叉及合并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2,1:53-54.
作者简介
李军纳(1985—),女,从事煤地质工作。
[关键词]煤矿;分叉;合并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33-02
1、前言
昊锦塬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东南部乔家湾崔家沟村一带,距蒲县县城40km。井田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黄土冲沟发育。井田位于乔家湾复式向斜的西翼南段,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东的单斜构造,倾角3~12°,一般6°,构造简单。
2、煤层
本井田地层沉积稳定,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规律明显,标志层及煤层特征明显,主要煤层稳定,层间距变化不大,故采用标志层和层间距方法,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及沉积相旋迴等方法,将井田内各煤层进行对比。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两组地层总厚119.40-131.80m,平均125.75m,共含煤12层。山西组含1、2、3号煤层,共3层;太原组含5、6、7上、7、8、9、10、10下、11号煤,共9层。太原组从沉积旋迴上看,有5个大的旋迴,即K1—K2、K2—K3、K3—K4、K4—K5、K5—K6。根据岩性、化石组合以及与区域对比将本组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一、二、三段。其中9号、10号及11号煤层均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段(C3t1):自太原组底部K1石英砂岩底面至K2石灰岩底部,主要岩性由灰-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26.00— 35.00m,平均32.50m。底部K1砂岩为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分界线,K1砂岩厚度一般为1.70—5.30m,平均厚3.50m。
9号煤层为大部稳定可采煤层,10号及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平均总厚92.63m,可采煤层总厚11.02m,含煤系数11.90%。9号、10号及11号煤层特征见表1。
3、分叉合并分析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本井田为0.70m)时,煤分层应视为独立煤层;夹矸厚度小于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分层厚度相加。如1-1′剖面线上1、ZK3、ZK5、ZK7号钻孔煤层对比,采用厚层石灰岩K2作为对比标志层,及煤层自然伽马特征图见图1:
1号钻孔应为一层,定义为9+10+11号煤层;ZK3、ZK5号钻孔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定义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ZK7号钻孔分为两层,自上而下分别定义为9号及11号煤层。
如图2,1号与ZK3号钻孔之间由9+10+11号煤层分叉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
4、平面分区
为了满足生产设计需要,需要进一步分析分叉合并区域,为煤层工作面布置提供依据。本井田采用钻探及物探相结合的办法,对煤层分叉合并区域进行分析,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根据剖面图,划分出分叉合并线。东部圈定的ZK10、2502号钻孔范围及南部圈定的ZK2、ZK6号孔范围为9号及10号煤层合并区;西南部为9号、10号及11号煤层合并区;其余范围为9号、10号及11号三层分叉区。具体分区见图3:
根据煤层分叉合并分区,对煤层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得出:9号煤层埋深153.00~277.30m,煤厚0.50~5.11m;10号煤层埋深156.67~282.50m,煤厚0.00~3.31m;11号煤层埋深101.89~339.00m,煤厚0.92~1.90m。9号及10号煤层合并区煤层埋深269.51~331.80m,煤厚4.50~7.40m;9号、10号及11号煤层合并区煤层埋深89.35~253.18m,煤厚6.55~8.32m。
5、结论
煤层分叉合并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作出较合理的分层,对煤矿的生产及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安俊元.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蒲县昊锦塬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R].2011.
[2] 赵万福.论煤层的加积方式[J].中国煤炭地质,2012,24(8):5-11.
[3] 杨文钦,胡东祥,李德华,周峰岩,等.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3煤层分叉及合并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2,1:53-54.
作者简介
李军纳(1985—),女,从事煤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