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经济学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内容体系庞杂、适用教材较少、传统单项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等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论文以苏州科技学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补充,融入专题案例、增加互动讨论,增加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等建议。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教学改革;苏州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84-02
一、引言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交叉型、应用型课程,它是伴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遵循引起关注—重点研究—点面结合—基本框架—仍存争议的建设过程,而在学者的理性思考和现实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旅游经济学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以旅游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但在旅游经济学实际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改善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旅游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交叉学科,内容庞杂
从学科性质上看,现代《旅游经济学》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学习旅游经济学不仅要以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知识为基础,还必须借助众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资源学、统计学、民族学等;从内容体系上看,旅游经济学相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门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其内容既包括旅游消费者的微观需求理论,也包括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发展与投资决策的企业供给理论,同时,介于我国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型”特征,其内容又必然包括政府规制、旅游产业政策、旅游经济综合效益等部分内容。相对于旅游经济学的核心课程的地位,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经济学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课程难以定位,教师“教”、学生“学”均难以把握。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授点到为止,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学”与“不学”似乎差异不大。
(二)“材”出多门,适用较难
好的教材是讲授好一门课程的前提。目前,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存在数量较多,精品很少;各成体系、难易不一;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等特点。1982年2月,由王立纲等人撰写的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旅游经济的专著《中国旅游经济学》面世,实现了我国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零的突破”。其后,相继出现了南开版、中旅版、高教版、旅教版等多种版本。在内容上,这些教材除了依循一般经济学的“共有体系”外,有繁有简,各成体系;在难度上,有的注重体系完整,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适当案例;有的以数理分析为主,辅以大量分析模型与方法;有的则既有理论分析,定性评判,又有定量分析,适量案例。此外,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现象、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慧旅游、O2O、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大量应用,但现有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普遍未能反映这一新变化。
(三)单向教学,缺乏互动
目前,多数高校的旅游经济学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忙于板书之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介多彩、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但并未能彻底改变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由于该课程内容庞杂、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学科交叉的性质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把控也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体验,未能有效利用专题讲授、案例讨论、热点透视、翻转课堂、角色模拟、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与反馈。
(四)课堂为主,缺乏实践
考虑到诸多原因,目前在一般本科院校专门针对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少之又少。但实际上,旅游经济学依赖于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支撑,理论性较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以经济学理论为主的众多相关理论,分析社会化、商品化了的旅游经济活动背后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专题内容,增加适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过程组织,注重过程考核,融入成绩评定,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消化、理解,更感性地认识旅游经济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旅游经济现象、把握旅游经济问题的本质。
三、对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苏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轫于1995年成立的旅游与宾馆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起正式招收4年制本科生,2010年被列为苏州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学校《苏州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3年)的文件精神,我们修订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将本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将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微观部分:旅游需求与旅游者的经济行为,旅游供给及价格策略,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业一体化经营与跨国经营;宏观部分:旅游业就业与收入,旅游业发展战略及其国际比较,旅游经济影响与效益。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兼顾体系完整与专题重点讲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综合实践相结合。 (二)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补充
针对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我院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教材选用上遵循以“以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补充”的原则。2010年5月,由我院韩云教授领衔主编、旅游系相关教师合编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在南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融合了众多教材的优点,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是我院旅游经济学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学科交叉、各教材各有侧重的特点,我们又选定了多种相关教材作为补充,这些教材或在教学内容上有新安排、新体系,或在理论讲解上有新突破、新观点,或在案例选用和综合练习上有可取之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重点参考且效果较好的有《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旅游经济学》(罗明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旅游经济学》(厉新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旅游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金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三)融入专题案例,增加互动讨论
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两点改革:一是旅游经济热点透视。这种形式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始,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按照提前公布话题—学生共同关注—代表主持话题—全体参与讨论—教师总结考核过程进行。由于学生自选话题,新鲜、时尚,比如中国游客海外疯狂购物、在线旅游企业价格大战、上海迪斯尼带来的冲击、丝绸之路的“旅游蛋糕”,因此参与度较高,互动效果较好;二是融入专题案例。案例是沟通抽象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的桥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案例的选择对教师讲授、分析好旅游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旅游经济学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贴近学生、与时俱进、不忘经典。
(四)增加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考虑到旅游经济学交叉型、应用型的学科性质,发挥我院与苏州市旅游局、地方知名旅行社企业、旅游景区(点)的良好关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步实施以下教学实践环节,并融入成绩考核评定。一是配合旅游局每年开展的游客满意度调查,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来苏游客的构成及人文特征,游客对苏州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市民素质的满意情况;二是利用举办苏州市青年旅游人才培训班的机会,组织学生与旅行社经理人员的调查与访谈,了解苏州旅行社产品开发的现状、特色、竞争态势及未来展望;三是利用苏州乐园、苏州大阳山等景区实习基地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到景区实地参观,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了解景区门票定价是否合理,旅游产品(主要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否完善,周边配套,如交通、停车场等是否到位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韩云.旅游经济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第2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晨霞.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J].消费导刊,2009,(11).
[4]张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5]陈肖静.我国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4).
[6]周生辉.《旅游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教学改革;苏州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84-02
一、引言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交叉型、应用型课程,它是伴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遵循引起关注—重点研究—点面结合—基本框架—仍存争议的建设过程,而在学者的理性思考和现实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旅游经济学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以旅游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但在旅游经济学实际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改善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旅游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交叉学科,内容庞杂
从学科性质上看,现代《旅游经济学》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学习旅游经济学不仅要以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知识为基础,还必须借助众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资源学、统计学、民族学等;从内容体系上看,旅游经济学相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门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其内容既包括旅游消费者的微观需求理论,也包括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发展与投资决策的企业供给理论,同时,介于我国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型”特征,其内容又必然包括政府规制、旅游产业政策、旅游经济综合效益等部分内容。相对于旅游经济学的核心课程的地位,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经济学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课程难以定位,教师“教”、学生“学”均难以把握。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授点到为止,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学”与“不学”似乎差异不大。
(二)“材”出多门,适用较难
好的教材是讲授好一门课程的前提。目前,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存在数量较多,精品很少;各成体系、难易不一;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等特点。1982年2月,由王立纲等人撰写的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旅游经济的专著《中国旅游经济学》面世,实现了我国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零的突破”。其后,相继出现了南开版、中旅版、高教版、旅教版等多种版本。在内容上,这些教材除了依循一般经济学的“共有体系”外,有繁有简,各成体系;在难度上,有的注重体系完整,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适当案例;有的以数理分析为主,辅以大量分析模型与方法;有的则既有理论分析,定性评判,又有定量分析,适量案例。此外,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现象、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慧旅游、O2O、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大量应用,但现有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普遍未能反映这一新变化。
(三)单向教学,缺乏互动
目前,多数高校的旅游经济学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忙于板书之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介多彩、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但并未能彻底改变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由于该课程内容庞杂、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学科交叉的性质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把控也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体验,未能有效利用专题讲授、案例讨论、热点透视、翻转课堂、角色模拟、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与反馈。
(四)课堂为主,缺乏实践
考虑到诸多原因,目前在一般本科院校专门针对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少之又少。但实际上,旅游经济学依赖于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支撑,理论性较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以经济学理论为主的众多相关理论,分析社会化、商品化了的旅游经济活动背后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专题内容,增加适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过程组织,注重过程考核,融入成绩评定,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消化、理解,更感性地认识旅游经济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旅游经济现象、把握旅游经济问题的本质。
三、对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苏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轫于1995年成立的旅游与宾馆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起正式招收4年制本科生,2010年被列为苏州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学校《苏州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3年)的文件精神,我们修订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将本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将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微观部分:旅游需求与旅游者的经济行为,旅游供给及价格策略,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业一体化经营与跨国经营;宏观部分:旅游业就业与收入,旅游业发展战略及其国际比较,旅游经济影响与效益。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兼顾体系完整与专题重点讲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综合实践相结合。 (二)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补充
针对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我院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教材选用上遵循以“以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补充”的原则。2010年5月,由我院韩云教授领衔主编、旅游系相关教师合编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在南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融合了众多教材的优点,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是我院旅游经济学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学科交叉、各教材各有侧重的特点,我们又选定了多种相关教材作为补充,这些教材或在教学内容上有新安排、新体系,或在理论讲解上有新突破、新观点,或在案例选用和综合练习上有可取之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重点参考且效果较好的有《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旅游经济学》(罗明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旅游经济学》(厉新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旅游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金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三)融入专题案例,增加互动讨论
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两点改革:一是旅游经济热点透视。这种形式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始,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按照提前公布话题—学生共同关注—代表主持话题—全体参与讨论—教师总结考核过程进行。由于学生自选话题,新鲜、时尚,比如中国游客海外疯狂购物、在线旅游企业价格大战、上海迪斯尼带来的冲击、丝绸之路的“旅游蛋糕”,因此参与度较高,互动效果较好;二是融入专题案例。案例是沟通抽象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的桥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案例的选择对教师讲授、分析好旅游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旅游经济学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贴近学生、与时俱进、不忘经典。
(四)增加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考虑到旅游经济学交叉型、应用型的学科性质,发挥我院与苏州市旅游局、地方知名旅行社企业、旅游景区(点)的良好关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步实施以下教学实践环节,并融入成绩考核评定。一是配合旅游局每年开展的游客满意度调查,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来苏游客的构成及人文特征,游客对苏州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市民素质的满意情况;二是利用举办苏州市青年旅游人才培训班的机会,组织学生与旅行社经理人员的调查与访谈,了解苏州旅行社产品开发的现状、特色、竞争态势及未来展望;三是利用苏州乐园、苏州大阳山等景区实习基地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到景区实地参观,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了解景区门票定价是否合理,旅游产品(主要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否完善,周边配套,如交通、停车场等是否到位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韩云.旅游经济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第2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晨霞.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J].消费导刊,2009,(11).
[4]张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5]陈肖静.我国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4).
[6]周生辉.《旅游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