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手操作中,并努力尝试让科学走进生活,养成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当然,“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行为评价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则是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关键词:科学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总体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实验课包括实验讲解、课堂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记录等环节,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创新教育和课改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通过简单的讲解和记忆,学生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有可能造成压力和负担。但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不但可以扎实所学知识,还能进一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更喜欢“动手做”的教学模式
通过我们对石河子市小学学生、教师的调查及访谈结果发现,其中有近七成的小学生(共计调查381位)对“动手做”的教学模式表示喜欢,而教师却因受条件限制而不进行此类课程模式的教学。
2.学生更喜欢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融于集体,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讨论和现象分析,并适时给予学生线索引导和课堂点评。在我们所调查的381位小学生中,有56.7%的学生喜欢自主探索获得科学知识。
3.学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的调查
对于存在部分因受实验器材限制而不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完成的科学课的问题在本地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21所学校中,仅有3所学校的科学教师对所在学校的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是满意的。
4.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一切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基于此事实,教师应在教学之外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大胆质疑、敢于探究、勇于超越、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但我们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完全不会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5.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喜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探索去获取新知识,无疑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調查的381位学生中,有364名学生对科学发明表示喜欢,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所以说,用营造探究性实验和开放式实验的环境创新意识的养成极其重要。
二、思考和建议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而言,好奇是天性,兴趣是老师。好奇萌生创新思维,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因此,保持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有趣味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并让学生发现它、接受它、热爱它,科学课才能体现其深层意义。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因此,点燃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有一颗活力常在的童心和循序善诱的耐心。
2.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当科学实验课受实验仪器限制时,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教师应运用自制教具、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等方法,做好课前准备。这方面我们在查阅国外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就英国的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接受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了,此时对于解决教具缺乏的问题在课前准备中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丁邦平的《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地考察与思考》一文中所写的“内容为科学史的课,涉及英国历史上18至19世纪一位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的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医生(EdwardJenner,1749~1823)的事迹。教师在白板上写出学习目标“做好关于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笔记,并给出有关他的工作的信息”后,便到更衣室换了一件白褂回到教室,扮演这位19世纪的科学家,让全班学生向他提问。以这种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基本资料后,教师发给每人一张记录单,上面有6个方框,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位科学家一生中6项重要的事件。”所以说,为了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自制教具,既弥补了学校实验仪器品种配备的不足,又增加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国外也被经常使用,合理安排课堂环节也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3.课后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课前准备能使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实物并发现问题,让学生做好课堂探究的准备工作,而课后活动是与现实生活更紧密的连接。如,在我们进行调查时,所听的一堂科学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在上节课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与下节课有关的实验材料,上课时,教师先对学生带实验材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然后进入新课,教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每组进行汇报说一说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自己带的实验材料来完成这堂课。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指导,再组织学生在室外宽阔处进行实验,并要求记录实验结果。当学生都做完实验后,回答问题“你们认为怎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每个组都回答,全班讨论,教师一一给予意见,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设计的,都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这堂课大致如此,整堂课教师只起了引导作用,学生自己动手做,独立思考,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但最不能忽视的是课前准备和课后与生活相结合,只要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知识便可进一步
巩固。
4.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试利用学校的空地建立科学一角,利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在此进行实验和探究。例如,进行植物种植,学生自己动手,经历整个种植过程,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劳动情趣,用所学知识建立小型气象站,小组合作进行天气预报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研究的场所,使教学有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石河子市第二小学正在筹划开展此方案,希望能尽早为学生服务。
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可以影响一群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
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整体开设和实施现状还令人堪忧。石河子市在新疆北疆地区是具代表性的地区,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对西部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课开设实施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戎.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9(02).
[2]汪先平.试论科学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2(03).
[3]王增敏.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项目来源: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P2012003。
指导教师:刘红玲,副教授,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关键词:科学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总体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实验课包括实验讲解、课堂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记录等环节,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创新教育和课改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通过简单的讲解和记忆,学生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有可能造成压力和负担。但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不但可以扎实所学知识,还能进一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更喜欢“动手做”的教学模式
通过我们对石河子市小学学生、教师的调查及访谈结果发现,其中有近七成的小学生(共计调查381位)对“动手做”的教学模式表示喜欢,而教师却因受条件限制而不进行此类课程模式的教学。
2.学生更喜欢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融于集体,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讨论和现象分析,并适时给予学生线索引导和课堂点评。在我们所调查的381位小学生中,有56.7%的学生喜欢自主探索获得科学知识。
3.学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的调查
对于存在部分因受实验器材限制而不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完成的科学课的问题在本地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21所学校中,仅有3所学校的科学教师对所在学校的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是满意的。
4.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一切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基于此事实,教师应在教学之外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大胆质疑、敢于探究、勇于超越、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但我们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完全不会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5.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喜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探索去获取新知识,无疑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調查的381位学生中,有364名学生对科学发明表示喜欢,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所以说,用营造探究性实验和开放式实验的环境创新意识的养成极其重要。
二、思考和建议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而言,好奇是天性,兴趣是老师。好奇萌生创新思维,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因此,保持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有趣味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作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并让学生发现它、接受它、热爱它,科学课才能体现其深层意义。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因此,点燃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有一颗活力常在的童心和循序善诱的耐心。
2.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当科学实验课受实验仪器限制时,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教师应运用自制教具、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等方法,做好课前准备。这方面我们在查阅国外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就英国的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接受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了,此时对于解决教具缺乏的问题在课前准备中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丁邦平的《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地考察与思考》一文中所写的“内容为科学史的课,涉及英国历史上18至19世纪一位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的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医生(EdwardJenner,1749~1823)的事迹。教师在白板上写出学习目标“做好关于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笔记,并给出有关他的工作的信息”后,便到更衣室换了一件白褂回到教室,扮演这位19世纪的科学家,让全班学生向他提问。以这种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基本资料后,教师发给每人一张记录单,上面有6个方框,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位科学家一生中6项重要的事件。”所以说,为了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自制教具,既弥补了学校实验仪器品种配备的不足,又增加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国外也被经常使用,合理安排课堂环节也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3.课后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课前准备能使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实物并发现问题,让学生做好课堂探究的准备工作,而课后活动是与现实生活更紧密的连接。如,在我们进行调查时,所听的一堂科学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在上节课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与下节课有关的实验材料,上课时,教师先对学生带实验材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然后进入新课,教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每组进行汇报说一说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自己带的实验材料来完成这堂课。汇报完毕后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指导,再组织学生在室外宽阔处进行实验,并要求记录实验结果。当学生都做完实验后,回答问题“你们认为怎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每个组都回答,全班讨论,教师一一给予意见,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设计的,都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这堂课大致如此,整堂课教师只起了引导作用,学生自己动手做,独立思考,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但最不能忽视的是课前准备和课后与生活相结合,只要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知识便可进一步
巩固。
4.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试利用学校的空地建立科学一角,利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在此进行实验和探究。例如,进行植物种植,学生自己动手,经历整个种植过程,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劳动情趣,用所学知识建立小型气象站,小组合作进行天气预报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研究的场所,使教学有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石河子市第二小学正在筹划开展此方案,希望能尽早为学生服务。
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可以影响一群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
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整体开设和实施现状还令人堪忧。石河子市在新疆北疆地区是具代表性的地区,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对西部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课开设实施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戎.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9(02).
[2]汪先平.试论科学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2(03).
[3]王增敏.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项目来源: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P2012003。
指导教师:刘红玲,副教授,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