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校内网”为代表的校园SNS无疑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群体日常交流的高频词汇之一,“你加我校内没?”“你又抢了我的车位吧?!”“你说我是种土豆还是种菠萝?”……这一网络媒体宠儿已经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进了校园生活。
校园SNS产生并发展于Web2.0时代,具备“用户生产内容”、“长尾效应”、“互动、分享”、“去中心化”等一系列典型特征。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本土校园sNS仍没能充分激发其无限的商业潜能。笔者认为,这一网络“聚宝盆”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依靠对于“长尾”价值的有益探索。
校园SNS与长尾
校园SNS,英文全称为socialNetwork System,即社交网络服务。它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复制到网络中,而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用户的社会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创建社会化网络。该理念根植于哈佛大学Stanley 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他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校园SNS在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始于美国著名的Facebook网站,据美国网络流量调查单位Compete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由哈佛大学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建于2004年的社交网站,2009年1月,美国国内用户访问数达到6850万,全球用户人数已达1.5亿,比起对手MySpace的5850万高出将近20%,成为当之无愧的校园SNS旗舰。
在中国,校园网络经历了校园BBS公告版、校友录(如ChineRen)的两代演变,近些年通过模仿外国成功的校园SNS而掀起了第三代发展狂潮,开发了诸如校内网、开心网、占座网、51网等校园网络社区,成为Web2.0I时代继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Tag(标签)、Wiki(维客)之后的又一颗新星。
“长尾”这一概念最早由《连线》杂志总编辑Chris Anderson于2004年10月提出,长尾理论阐释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economics 0fabundance)——“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所有产品都能被人取得的时候,长尾故事便会自然发生”。人们总会习惯对大热门产品着迷,但是,“如果把足够多的非热门产品组合到一起,实际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堪与热门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
供给不足的时代,文化产品的匮乏使人们的选择只能集中在长尾的“头部”,而网络信息产品极度丰富的Web2,0时代则不可同日而语,它无限地延长了长尾的“尾部”,突出了差异化、多样性的小批量生产价值。
作为Web2.0时代的风向标,校园SNS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依托长尾价值进行继续开发有着十分明显的必然性。
网络的发展为长尾形成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长尾理论认为,促使长尾出现的三股力量分别为:生产工具的普及使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化,传播工具的普及降低消费成本,供给与需求有效连接。
彰显草根智慧的校园SNS上随处可见用户自身创造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文件,这无疑会使“知识、权力和生产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刻更加分散,价值创造将更快、流动性更高、变动更快。”使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向“产销者”转变。
此外,校园SNS中便利通畅的分享功能使用户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社交关系中无限地对等共享,降低了用户的搜索成本。这就会使长尾的“尾部”更长,并且呈现扁平化趋势,促使用户更多地关注经常被商家忽视的细分市场产品。再加之校园SNS中P2P(点对点)模型的优势,自然具备了将供给与需求有效连接的基本前提。
网民自身文化习惯的变化加速长尾价值实现。Web2.0时代的网络用户对个人空间诉求强烈,渴望成为个性化内容的创造者,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说,年轻人不会等待某个神圣的数据来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他们想控制他们的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控制。
这种网络文化习惯的变化可以直接表现在校园SNS的用户黏度及其交互需求方面。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SNS是成立于2005年底的校内网,已经拥有遍布2200所大学超过18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880万活跃用户,如此高的用户黏度必然会加快校园SNS的“长尾时代”到来。
本土校园SNS误区
校园SNS在国内火了,不过问题也接踵而至。
缺乏中国本土校园SNS标准,独创价值匮乏,极易形成内容泡沫。目前中国本土的校园SNS基本上都是舶来品,很难摆脱国外成功案例的影子。其中以校内网模仿facebook网站最为典型——从最初的创办理念到网站页面及内容组成,甚至每一次的升级调整,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所以“中国的facebook”这一称呼也就很难说清楚是褒是贬了。
此外,长期以来,中国本土校园SNS忽视了必然存在的中外文化差异,毕竟“网络社交”这个概念在中国尚显稚嫩。随意浏览任何一个论坛或者贴吧,不难发现,发帖的人远远少于顶贴、跟贴的人数——我们更多地习惯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却忽视了对于价值的分享。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由于缺乏本土化标准而使校园SNS的发展陷入尴尬局面。即便现在风靡一时的第三方软件撑起了校园SNS浏览量的半边天,可是这种原创价值极度匮乏的内容泡沫又能使用户的兴趣保持多久呢?
知识产权维护的两难境地。校园SNS井喷状的发展得益于微内容的广泛传播与开发,这一成功法宝在Web2.O时代并非一枝独秀,我们熟知的谷歌、亚马逊网站、维基百科等都是微内容充分开发的受益者。但即便是素有“自由的百科全书”之称的维基百科,也无法完全解决Web2.O时代用户独立生产内容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开放源与上传是导致世界平坦的两股重要力量,“让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创造多样化的潜在能力更为强大”。可是当我们不断地索取与共享时,必然还会面临知识产权维护的两难境地。
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本土校园SNS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崭新的、放大化的人际传播方式,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目标受众都十分有必要进行本土化的全新探索。
个人盈利模式与开放平台相得益彰。校园SNS对用户免会员费决定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广告和合作伙伴的商业赞助,但是中国本土化校园SNS,以校内网为例,其主要盈利方式包括网络广告、无线服务和虚拟物品出售,却都没能将其广阔的商业价值充分开发。
校园SNS的鼻祖facebook已经提 前一步开始了个人盈利模式。我国校园SNS的核心用户仍旧定位于大学生,由于校园市场具备了消费市场圈封闭但却活跃、市场容量大、开发成本低、消费特点集中、消费文化独特等特点,所以开辟独特的个人消费模式成为可能。
大学生内在的兴趣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协作生产,如果能够有效地依托于B2C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每一个用户生产的微内容都会实现极大的价值。这些微内容正是无限延长并且呈现扁平化发展的长尾“尾部”。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说:“网络决定性的价值就在于那些巨量、杂芜、价值意义模糊的“微内容”本身。不理解‘微内容’就无法深刻把握网络的深刻价值,而对于‘微内容’有效‘聚合——使用’则是网络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
此外,充分利用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也将给校园SNS带来另外一片广阔前景。根据Alexa的流量统计,近六个月以来(截至2009年3月),包括“开心农场”、“抢车位”、“小游戏中心”在内的诸多第三方软件页面的累计访问比例为24.6%,仅次于以浏览比例26.4%排名首位的“校内相册”。如果能够在第三方软件中巧妙地插入商业广告宣传,前景势必不容小觑。
以最近“校内网”上十分火爆的第三方软件“开心农场”为例,用户平时的主要活动是以农户的身份在自己的农田中选择种植各种农作物。从2009年4月15日起,可选作物中增添了一种名为“100%天然土豆”的作物,待其成熟后可在“乐事薯片工厂”中加工成“乐事薯片”。虽然都是虚拟物品,但是却可以巧妙地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并且达到乐事公司的宣传目的。有了这一插入广告的首例,更为新颖独特的盈利方式必然会接踵而至。
总之,如果成功将个人营利模式和第三方开放平台相结合,必然会形成广告收入及合作伙伴赞助之外的又一大盈利模式。
年龄层面立体化扩展。2007年11月20日,校内网所属千橡互动公司CEO陈一舟宣布,校内网正式进军白领、高中市场,开始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但是仍旧保持独立运行,不同区的用户不能跨区登录。这是中国本土校园SNS首次向大学生以外的其他年龄层面进行立体维度扩展,也为未来校园SNS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无独有偶,莱尼·梅里菲尔德等三个加拿大人创立的儿童网站“企鹅俱乐部”,从2005年1O月起向公众开放,这个主要面向8~14岁的大型在线社区以卡通企鹅作为形象,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全真社交活动。与诸多校园SNS不同的是, “企鹅俱乐部”向用户收取会员费,并且进行在线商品及宠物出售,但是拒绝第三方广告发行,以此来维护低龄用户的健康使用环境。据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师估计,“现在已经有820万儿童是虚拟社区的会员,这一数字将在2011年增长到2000万”。显然,儿童世界很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淘金热的下一站。如果中国本土化校园SNS能够形成多年龄层面的立体生态圈,囊括不同教育阶段的受众,其微内容生产能力将极大提高。
充分挖掘社会价值。国内SNS之一5l.com创始人庞升东曾预言,SNS将成为互联网的第四个基础设施,前三个分别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搜索技术。如果此预言实现,SNS将会成为最具社会性价值的基础工具,这种预期的社会价值从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网站1.6%股权,使其市价超过150亿美元可见一斑。
校园sNs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其逻辑建立于对“非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其前提是用户彼此之间的信任,这完全不同于Google等搜索技术的逻辑建立于对“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但是反观现在中国本土化的诸多校园SNS,虽然实行封闭式实名注册,其应用范围还只是大众化交友模式,并没有将实名制的深层价值挖掘出来。
在当今网络信息急速膨胀的Web2.0时代,人们更多的期待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工作、学习。Viadeo、天际网是目前典型的商务型实名制平台,它们不但坚持采用实名机制,对用户学习和工作背景的真实度要求也非常高,互相开放应用编程接口使所有参与Open Social的网站都能共用资源,从整个互联的平台中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资源利用。这样,用户的黏性从相册中的照片、搞笑新奇的视频向真实的经历背景和学识背景这些可挖掘的价值发生转化。
所以,真正地拓展人脉、开创学习和事业领域,有必要依托于这种以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为纽带的新型SNS,使其摆脱玩具的外壳,成为Web2.0时代的实用工具,而且这种实用工具价值的开发也会对校园SNS在改革教育模式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校园SNS产生并发展于Web2.0时代,具备“用户生产内容”、“长尾效应”、“互动、分享”、“去中心化”等一系列典型特征。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本土校园sNS仍没能充分激发其无限的商业潜能。笔者认为,这一网络“聚宝盆”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依靠对于“长尾”价值的有益探索。
校园SNS与长尾
校园SNS,英文全称为socialNetwork System,即社交网络服务。它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复制到网络中,而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用户的社会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创建社会化网络。该理念根植于哈佛大学Stanley 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他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校园SNS在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始于美国著名的Facebook网站,据美国网络流量调查单位Compete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由哈佛大学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建于2004年的社交网站,2009年1月,美国国内用户访问数达到6850万,全球用户人数已达1.5亿,比起对手MySpace的5850万高出将近20%,成为当之无愧的校园SNS旗舰。
在中国,校园网络经历了校园BBS公告版、校友录(如ChineRen)的两代演变,近些年通过模仿外国成功的校园SNS而掀起了第三代发展狂潮,开发了诸如校内网、开心网、占座网、51网等校园网络社区,成为Web2.0I时代继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Tag(标签)、Wiki(维客)之后的又一颗新星。
“长尾”这一概念最早由《连线》杂志总编辑Chris Anderson于2004年10月提出,长尾理论阐释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economics 0fabundance)——“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所有产品都能被人取得的时候,长尾故事便会自然发生”。人们总会习惯对大热门产品着迷,但是,“如果把足够多的非热门产品组合到一起,实际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堪与热门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
供给不足的时代,文化产品的匮乏使人们的选择只能集中在长尾的“头部”,而网络信息产品极度丰富的Web2,0时代则不可同日而语,它无限地延长了长尾的“尾部”,突出了差异化、多样性的小批量生产价值。
作为Web2.0时代的风向标,校园SNS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依托长尾价值进行继续开发有着十分明显的必然性。
网络的发展为长尾形成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长尾理论认为,促使长尾出现的三股力量分别为:生产工具的普及使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化,传播工具的普及降低消费成本,供给与需求有效连接。
彰显草根智慧的校园SNS上随处可见用户自身创造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文件,这无疑会使“知识、权力和生产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刻更加分散,价值创造将更快、流动性更高、变动更快。”使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向“产销者”转变。
此外,校园SNS中便利通畅的分享功能使用户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社交关系中无限地对等共享,降低了用户的搜索成本。这就会使长尾的“尾部”更长,并且呈现扁平化趋势,促使用户更多地关注经常被商家忽视的细分市场产品。再加之校园SNS中P2P(点对点)模型的优势,自然具备了将供给与需求有效连接的基本前提。
网民自身文化习惯的变化加速长尾价值实现。Web2.0时代的网络用户对个人空间诉求强烈,渴望成为个性化内容的创造者,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说,年轻人不会等待某个神圣的数据来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他们想控制他们的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控制。
这种网络文化习惯的变化可以直接表现在校园SNS的用户黏度及其交互需求方面。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SNS是成立于2005年底的校内网,已经拥有遍布2200所大学超过18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880万活跃用户,如此高的用户黏度必然会加快校园SNS的“长尾时代”到来。
本土校园SNS误区
校园SNS在国内火了,不过问题也接踵而至。
缺乏中国本土校园SNS标准,独创价值匮乏,极易形成内容泡沫。目前中国本土的校园SNS基本上都是舶来品,很难摆脱国外成功案例的影子。其中以校内网模仿facebook网站最为典型——从最初的创办理念到网站页面及内容组成,甚至每一次的升级调整,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所以“中国的facebook”这一称呼也就很难说清楚是褒是贬了。
此外,长期以来,中国本土校园SNS忽视了必然存在的中外文化差异,毕竟“网络社交”这个概念在中国尚显稚嫩。随意浏览任何一个论坛或者贴吧,不难发现,发帖的人远远少于顶贴、跟贴的人数——我们更多地习惯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却忽视了对于价值的分享。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由于缺乏本土化标准而使校园SNS的发展陷入尴尬局面。即便现在风靡一时的第三方软件撑起了校园SNS浏览量的半边天,可是这种原创价值极度匮乏的内容泡沫又能使用户的兴趣保持多久呢?
知识产权维护的两难境地。校园SNS井喷状的发展得益于微内容的广泛传播与开发,这一成功法宝在Web2.O时代并非一枝独秀,我们熟知的谷歌、亚马逊网站、维基百科等都是微内容充分开发的受益者。但即便是素有“自由的百科全书”之称的维基百科,也无法完全解决Web2.O时代用户独立生产内容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开放源与上传是导致世界平坦的两股重要力量,“让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创造多样化的潜在能力更为强大”。可是当我们不断地索取与共享时,必然还会面临知识产权维护的两难境地。
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本土校园SNS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崭新的、放大化的人际传播方式,无论是盈利模式还是目标受众都十分有必要进行本土化的全新探索。
个人盈利模式与开放平台相得益彰。校园SNS对用户免会员费决定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广告和合作伙伴的商业赞助,但是中国本土化校园SNS,以校内网为例,其主要盈利方式包括网络广告、无线服务和虚拟物品出售,却都没能将其广阔的商业价值充分开发。
校园SNS的鼻祖facebook已经提 前一步开始了个人盈利模式。我国校园SNS的核心用户仍旧定位于大学生,由于校园市场具备了消费市场圈封闭但却活跃、市场容量大、开发成本低、消费特点集中、消费文化独特等特点,所以开辟独特的个人消费模式成为可能。
大学生内在的兴趣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协作生产,如果能够有效地依托于B2C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每一个用户生产的微内容都会实现极大的价值。这些微内容正是无限延长并且呈现扁平化发展的长尾“尾部”。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说:“网络决定性的价值就在于那些巨量、杂芜、价值意义模糊的“微内容”本身。不理解‘微内容’就无法深刻把握网络的深刻价值,而对于‘微内容’有效‘聚合——使用’则是网络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
此外,充分利用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软件的开发也将给校园SNS带来另外一片广阔前景。根据Alexa的流量统计,近六个月以来(截至2009年3月),包括“开心农场”、“抢车位”、“小游戏中心”在内的诸多第三方软件页面的累计访问比例为24.6%,仅次于以浏览比例26.4%排名首位的“校内相册”。如果能够在第三方软件中巧妙地插入商业广告宣传,前景势必不容小觑。
以最近“校内网”上十分火爆的第三方软件“开心农场”为例,用户平时的主要活动是以农户的身份在自己的农田中选择种植各种农作物。从2009年4月15日起,可选作物中增添了一种名为“100%天然土豆”的作物,待其成熟后可在“乐事薯片工厂”中加工成“乐事薯片”。虽然都是虚拟物品,但是却可以巧妙地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并且达到乐事公司的宣传目的。有了这一插入广告的首例,更为新颖独特的盈利方式必然会接踵而至。
总之,如果成功将个人营利模式和第三方开放平台相结合,必然会形成广告收入及合作伙伴赞助之外的又一大盈利模式。
年龄层面立体化扩展。2007年11月20日,校内网所属千橡互动公司CEO陈一舟宣布,校内网正式进军白领、高中市场,开始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但是仍旧保持独立运行,不同区的用户不能跨区登录。这是中国本土校园SNS首次向大学生以外的其他年龄层面进行立体维度扩展,也为未来校园SNS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无独有偶,莱尼·梅里菲尔德等三个加拿大人创立的儿童网站“企鹅俱乐部”,从2005年1O月起向公众开放,这个主要面向8~14岁的大型在线社区以卡通企鹅作为形象,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全真社交活动。与诸多校园SNS不同的是, “企鹅俱乐部”向用户收取会员费,并且进行在线商品及宠物出售,但是拒绝第三方广告发行,以此来维护低龄用户的健康使用环境。据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师估计,“现在已经有820万儿童是虚拟社区的会员,这一数字将在2011年增长到2000万”。显然,儿童世界很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淘金热的下一站。如果中国本土化校园SNS能够形成多年龄层面的立体生态圈,囊括不同教育阶段的受众,其微内容生产能力将极大提高。
充分挖掘社会价值。国内SNS之一5l.com创始人庞升东曾预言,SNS将成为互联网的第四个基础设施,前三个分别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搜索技术。如果此预言实现,SNS将会成为最具社会性价值的基础工具,这种预期的社会价值从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网站1.6%股权,使其市价超过150亿美元可见一斑。
校园sNs这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其逻辑建立于对“非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其前提是用户彼此之间的信任,这完全不同于Google等搜索技术的逻辑建立于对“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但是反观现在中国本土化的诸多校园SNS,虽然实行封闭式实名注册,其应用范围还只是大众化交友模式,并没有将实名制的深层价值挖掘出来。
在当今网络信息急速膨胀的Web2.0时代,人们更多的期待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工作、学习。Viadeo、天际网是目前典型的商务型实名制平台,它们不但坚持采用实名机制,对用户学习和工作背景的真实度要求也非常高,互相开放应用编程接口使所有参与Open Social的网站都能共用资源,从整个互联的平台中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资源利用。这样,用户的黏性从相册中的照片、搞笑新奇的视频向真实的经历背景和学识背景这些可挖掘的价值发生转化。
所以,真正地拓展人脉、开创学习和事业领域,有必要依托于这种以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为纽带的新型SNS,使其摆脱玩具的外壳,成为Web2.0时代的实用工具,而且这种实用工具价值的开发也会对校园SNS在改革教育模式上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