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一种感受,对于学生更为快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必然有助于深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进而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既需要对数感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培养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如此才能有效落实数感培养策略。因此,本文从情境引入,建立数感;链接生活,感受数感;实践训练,提升数感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模式;情境;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4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和定位仍然不够准确,而数学的抽象性特点更使得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克。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要重视数感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伴随着数感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引入,建立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倘若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对于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数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要想让学生去了解数感、建立数感,教师就要做好前期的引入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数”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中。借助情境引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面对抽象的数学题,小学生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将问题变得简单化,以易于学生进行理解。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调动,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数感。
为了将情境有效落实其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明确情境引入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情境引入之前,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只有让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产生兴趣,并投入其中,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对数感的初步建立。唯有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才能在满足小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深度。在引入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建立数感,实现初步的教学目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教学前期的引入工作,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境氛围中,才能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中,才有助于数感的有效渗透,进而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以情境引入来展开教学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受欢迎,这与小学生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与“数”相关的知识时很难快速理解其意义,甚至会因为其抽象化的性质产生退缩感。而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数”置于学生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对其产生形象化的认知,这对于初步建立小学生的数感,并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理解難度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固执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不断吸收他人经验,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小建立数感。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我非常重视对情境的创设,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加深他们对“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小数,如:0.1、0.5、6.9等,并询问大家:“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数?知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在思考之后,有的学生指出这些数在超市见过,也在一些笔芯上见过。学生的各种回答迅速地将学生拉入情境之中,从而为之后数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链接生活,感受数感
在熟悉的生活范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领悟数学,这对于学生感受数感的存在,并有效提升数感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一直给人抽象、枯燥的印象,一直被视为较难理解的学科之一,尤其在“数”的学习上,更是学生急需突破的难点。要想突破学生对“数”的抽象化认知,并亲身体会数感,教师决不能忽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化元素的渗透,数学能够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面对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学生能够更为清晰感受到数感,这对于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生活对于学生感受数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学问题转移到生活问题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若是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展开直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有所抵触,而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到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起数学思维,并产生主体性感受。在这一基础上所展开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观察、推理、探究更加有“形”,且能够在理解“数”的基础上来展开记忆和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得到数感上的培养。同时,通过较为简单的生活化信息的渗透,学生能够对“数”的运算也能变得更加快速、有效。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信息的引入,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感受到数感的存在,进而体会到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小学生真正掌握数感、学会应用数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没有人能够否定数学的抽象化特点,也没有人能肯定这种抽象化不可逆转。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息息相关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在“生活”上。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感的存在,将其由无形化为有形,如此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数感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通道,通过链接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到一起。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数感的存在,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于小学生建立数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以“运算定律”的教学为例,我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写有“苹果”“梨”的两个卡片向大家进行了展示,之后向第一位学生分发了3个苹果,向第二位学生分发了4个梨,并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之后我又向第一位学生分发了4个梨,向第二位学生分发了3个苹果,之后要求大家列出算式,并对两个人的总量进行比较,说一说在比较中所发现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3+4=4+3”的式子中了解到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而这便是加法的交换律。
三、实践训练,提升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实践训练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训练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感。当然,要想达成这一效果,教师还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训练题,力求满足数感的培养需求。只有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应用数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不断强化对数感的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同一个数学知识可以衍变出多种不同的问题,而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数感的过程。若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数感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数感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数感培养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明确实践训练内容,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的感知深度,提升学生的数感,更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既能进行动手操作,还能够对问题展开共同探究,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感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对于实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务必要将实践训练落实其中,且要及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检验,并给出针对性建议。实践训练并不是让学生一门心思地去练习,而是需要教师在指导中去提升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意识到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在训练中发展数感。
所谓“实践得真知”,这在提升小学生数感方面同样适用。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数感的应用能力,且能够从中产生新的认知和体会,这对于强化小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出实践训练的优势,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精心选择实践训练题,以满足小学生的训练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堂引导工作,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实践训练欲望,进而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数感。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训练的落实。因此,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超市购物的小票,要求学生根据小票来提出问题,并自行解答。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引导学生进行了实践训练的展示,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了实践训练的效果,并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问题所在。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恒心和毅力。同时,数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将抽象化为具体的过程,是带学生了解“数”的本质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灵活度,再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对小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7).
[2]南万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甘肃教育,2017(21).
[3]李蓓蓓.培养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质[J].华夏教师,2017(22).
[4]吉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8(33).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刘杰(1976.12— ),男,漢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模式;情境;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4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和定位仍然不够准确,而数学的抽象性特点更使得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克。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要重视数感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伴随着数感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引入,建立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倘若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对于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数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要想让学生去了解数感、建立数感,教师就要做好前期的引入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数”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中。借助情境引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面对抽象的数学题,小学生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将问题变得简单化,以易于学生进行理解。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调动,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数感。
为了将情境有效落实其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明确情境引入的方向和方法,从而为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情境引入之前,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只有让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产生兴趣,并投入其中,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对数感的初步建立。唯有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才能在满足小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深度。在引入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建立数感,实现初步的教学目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教学前期的引入工作,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境氛围中,才能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中,才有助于数感的有效渗透,进而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以情境引入来展开教学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受欢迎,这与小学生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与“数”相关的知识时很难快速理解其意义,甚至会因为其抽象化的性质产生退缩感。而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数”置于学生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对其产生形象化的认知,这对于初步建立小学生的数感,并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理解難度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固执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不断吸收他人经验,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小建立数感。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我非常重视对情境的创设,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加深他们对“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小数,如:0.1、0.5、6.9等,并询问大家:“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数?知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在思考之后,有的学生指出这些数在超市见过,也在一些笔芯上见过。学生的各种回答迅速地将学生拉入情境之中,从而为之后数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链接生活,感受数感
在熟悉的生活范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领悟数学,这对于学生感受数感的存在,并有效提升数感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一直给人抽象、枯燥的印象,一直被视为较难理解的学科之一,尤其在“数”的学习上,更是学生急需突破的难点。要想突破学生对“数”的抽象化认知,并亲身体会数感,教师决不能忽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化元素的渗透,数学能够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面对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学生能够更为清晰感受到数感,这对于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生活对于学生感受数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学问题转移到生活问题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若是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展开直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有所抵触,而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到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起数学思维,并产生主体性感受。在这一基础上所展开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观察、推理、探究更加有“形”,且能够在理解“数”的基础上来展开记忆和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得到数感上的培养。同时,通过较为简单的生活化信息的渗透,学生能够对“数”的运算也能变得更加快速、有效。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信息的引入,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感受到数感的存在,进而体会到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小学生真正掌握数感、学会应用数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没有人能够否定数学的抽象化特点,也没有人能肯定这种抽象化不可逆转。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息息相关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在“生活”上。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感的存在,将其由无形化为有形,如此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数感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通道,通过链接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到一起。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围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数感的存在,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于小学生建立数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以“运算定律”的教学为例,我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写有“苹果”“梨”的两个卡片向大家进行了展示,之后向第一位学生分发了3个苹果,向第二位学生分发了4个梨,并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记录。之后我又向第一位学生分发了4个梨,向第二位学生分发了3个苹果,之后要求大家列出算式,并对两个人的总量进行比较,说一说在比较中所发现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3+4=4+3”的式子中了解到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而这便是加法的交换律。
三、实践训练,提升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实践训练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训练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感。当然,要想达成这一效果,教师还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训练题,力求满足数感的培养需求。只有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应用数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不断强化对数感的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同一个数学知识可以衍变出多种不同的问题,而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数感的过程。若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数感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数感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数感培养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明确实践训练内容,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的感知深度,提升学生的数感,更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既能进行动手操作,还能够对问题展开共同探究,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感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对于实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务必要将实践训练落实其中,且要及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检验,并给出针对性建议。实践训练并不是让学生一门心思地去练习,而是需要教师在指导中去提升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意识到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在训练中发展数感。
所谓“实践得真知”,这在提升小学生数感方面同样适用。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数感的应用能力,且能够从中产生新的认知和体会,这对于强化小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出实践训练的优势,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来精心选择实践训练题,以满足小学生的训练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堂引导工作,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实践训练欲望,进而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数感。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训练的落实。因此,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超市购物的小票,要求学生根据小票来提出问题,并自行解答。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引导学生进行了实践训练的展示,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了实践训练的效果,并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问题所在。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恒心和毅力。同时,数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将抽象化为具体的过程,是带学生了解“数”的本质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提高课堂的灵活度,再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对小学生数感的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7).
[2]南万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甘肃教育,2017(21).
[3]李蓓蓓.培养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质[J].华夏教师,2017(22).
[4]吉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8(33).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刘杰(1976.12— ),男,漢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