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同课异构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基于此,回归儿童的生活情境,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做到:情境导入 生活化,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体推进多元化,以儿童现场 感受引入,使其深入质疑获得思维启示,自己发现问题辨析;活动设计个性化,从而使儿童的情境 体验更直观、具体、多样。
  【关键词】自主体验 同课异构 主体地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体现品德 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 验与道德体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 到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但仍存在拘泥于教材 内容,不够照顾儿童体验感受等情况。现就以统编版道 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两节同课异构课 为例,比较分析。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课例一]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 聪聪。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 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 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 ”恰好老师经过 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 ”聪聪记住了。上 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一不 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已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 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 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课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课前我们先来玩 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师:好,同学们我们要开始上课了,请同学们安静下 来,仔细听(再次播放音乐),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感 觉如何?
  生:我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感觉很舒服。
  师(过渡):其实啊,这个音乐在刚才同学们做游戏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播放了,那个时候你们听清楚了吗? 为什么呢?
  师:你看有点儿吵就会让我们错过这么优美的音乐,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像这样有点儿吵的声音经常可以 听到。
  1.符合认知规律
  课例一和课例二都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 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 明”而设计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但侧重点不同,课例一 侧重于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课例二侧重于结合 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能力 有限,对于该怎样在公共场所做到“不吵闹”,没有明确 概念。他们需要教师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在脑海中 自我建构体系。建议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情境设置 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体现循序渐进
  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 在情境导入时要尽可能生活化一些,使学生易于接受。 课例二中教师先设置游戏情境,学生忽略了美妙音乐; 再请学生保持安静,感受音乐美妙。一动一静对比强烈, 一步一步地自然使学生接受了 “不吵闹”的观念,体现了 循序渐进原则。
  3.贴近生活实际
  相较而言,课例二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真实 发生的课堂生活情境,就地取材,通过游戏活动的前后对 比,自然而巧妙地使学生注意到噪音的危害。不着一丝 痕迹,不教胜教。而课例一则略显刻意,虽说也是设计了 一个同龄孩子聪聪的事例,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不一定 会遇到类似情况,感受不深。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 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产生情感共鸣。
  二、主题推进多元化
  [课例一
其他文献
被洗衣机吵醒的时候,查查以为日上三竿了。打开手机,其实才刚刚七点钟。微信消息有几百条,都是在抢新年红包。往日那些沉寂的同学群纷纷活跃起来,为了几块钱抢得不可开交。走进卫生间,发现是妈在洗东西。灯光惨白一片,加上供暖不足的暖气片,让她觉得寒意从头上和脚下爬遍全身。  “昨天不都洗过一遍了吗?”  “晾的时候沾上灰了,这才几日,那个三楼就开始烧纸了。”  她知道,可能就是一个枕头上沾了一星灰尘。只是因
期刊
【摘要】阅读素养是指向儿童终身受益的语文素养,阶梯思维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起着支架 作用。教师需要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入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能力提升方面搭建“阶 梯”,渐次推进,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阶梯思维 阅读素养 知识条理化 思维层次化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教 学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发展“阶梯思维”,引导 学
文迪最近怀疑她老公王石磊出轨,但一直没有证据。  文迪是省医院的一名护士,上学时虽成绩不好,但长得漂亮。毕业的时候,学校分配实习,就因为文迪长得好看,直接留院了,几年后又升到护士长,这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事情。其实,文迪还有另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儿,那就是和王石磊結婚。王石磊可是她们圈子里公认的好男人、好老公。在文迪的朋友圈有那么一句话:三条腿的蛤蟆好找,两条腿的王石磊可真难求。就因为这么一句话,让
期刊
黄鹤楼  暮色沿着烟波逐渐抹去了铁桥  河汉无声,晚风饱蘸寒气  侵入你的内部。此时,你若不春望  那就别望了:蛇山蛰藏,万古愁  早已隐去,我们悬挂着同样空荡的金头颅  嬉笑着,沿江水向上走一走  风景比你我更执迷于  隐秘的攀登,台阶陌生如同琴键  这时代的情调啊,我们是不是已苦练太久?  当重生带来新的怅寥廓,春望  仿佛一番诗意的触摸  而更多的触摸来自江上——劳绩属于我们  但走失的远不
期刊
【摘 要】朗读、朗诵、诵读是语文学科的相关概念,教师要对这些概念有深入的解读,以便更 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学科能 力,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追求。教师要有细化意识,对朗读、朗诵、诵读等概念做深度解析,以 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 诵读 朗诵 联系与区别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及朗读、朗诵、诵读等概念, 如何厘清这些概念
一只虎,在人间  以金色的姿态呈现  驿道上背影清澈,时光送还  一只虎,闪着光  以自然潜渡金,呈现金  举起百兽之王的  一面灿烂美丽之旗  一只虎,祖宗的威武依然绽放  内心的高峰,在树林中穿越  领着万物跨越一个个界限  一只虎,在馆子里  与和风摆渡,与人类摆渡  睿智在生长,金色和光景  轻松站着桩子  倏然跳过熊熊烈火之圈子  时间不会虚无  多少人目光凝聚于金黄  每一个日子里都有
期刊
一个作者与编辑的情缘是弥足珍贵的,我与《广西文学》编辑的情缘,是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情缘。  这是一个暖冬的正午,散散淡淡的阳光,将本性刚烈的北风肢解得疲软而零碎。  有稀客从首府来,心呢,便于暖暖中不亦乐乎。  客运站的小广场,旅客稀稀疏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的目光热切切地探寻;我想象另一双眼睛,或许也在探寻,是那种从从容容地探寻。  两双目光终于相遇——凌老师——我的声音充满惊喜;你
期刊
【摘要】高阶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高 阶思维的培养开展了实践研究。通过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 图形直观表征算法过程,能带领学生深入算理;通过对比分析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能培养学生“最 优”思维;通过适时地开展估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通过习题思考空间的扩展,可增强 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阶思维 计算 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