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绿地集团明确提出了“赶超万科”的宏大目标。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的新年愿望之一,就是把万科从房地产行业老大的宝座上拉下来。一时间,“绿地剑指NO.1”的消息赚足了眼球。
回眸2013年,绿地房地产业务收入1625亿元,增速达到53%,只比第一名的万科少84亿元。如此高速的增长引起业内及媒体的热议。200亿造城马来西亚、高调玩起足球等,绿地有着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动作。凭借着这股势头,2014年的绿地能否成功夺下第一名的宝座?
商业地产作为绿地集团的重中之重,是其企业收入的支撑力量,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仍旧存在风险。如今,房企纷纷强势布局商业地产,预计未来“商战”将迎来同质化竞争。其次,近期楼市显现“动荡”、银行暂停房产夹层融资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包括商业地产在内的流动性危机。今后两年是商业地产上市的爆发期,二、三线城市面临的风险加大,各家企业现金流情况或将受到影响。
此外,绿地“走出去”的战略利益与风险并存。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充裕资金和开发模式、没有更好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需求及特色、没有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与税费制度等,那么,房企布局海外有可能会面临不小的风险。
毫无疑问,2014年,一线房企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建与中海的合并更加虎视眈眈;碧桂园2014年销售目标2000亿元;保利将养老地产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等等。谁都想做头一把交椅,但真正实现“NO.1”的目标又谈何容易?即使登上了第一的宝座,又怎能确保今后不会被超越?
反观今日的“NO.1”万科,已经成功从一家专业化的房企转变成了系统化的房企,并正在成为金融房企。在别人还在考虑纵向整合的情况下,万科早已完成了这些工作。多元化产品开发和跨领域资源整合已经成为新一年中房企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万科确实未必会持续领先下去,但追赶者实现真正超越又谈何容易。
作为伯仲之间的竞争,绿地显然也已经觉醒,并将转型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角力“NO.1”,比拼的不仅仅是规模和积淀,更重要的是要看谁更能适应转型的潮流,谁能构建更多元的发展模型。
回眸2013年,绿地房地产业务收入1625亿元,增速达到53%,只比第一名的万科少84亿元。如此高速的增长引起业内及媒体的热议。200亿造城马来西亚、高调玩起足球等,绿地有着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动作。凭借着这股势头,2014年的绿地能否成功夺下第一名的宝座?
商业地产作为绿地集团的重中之重,是其企业收入的支撑力量,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仍旧存在风险。如今,房企纷纷强势布局商业地产,预计未来“商战”将迎来同质化竞争。其次,近期楼市显现“动荡”、银行暂停房产夹层融资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包括商业地产在内的流动性危机。今后两年是商业地产上市的爆发期,二、三线城市面临的风险加大,各家企业现金流情况或将受到影响。
此外,绿地“走出去”的战略利益与风险并存。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充裕资金和开发模式、没有更好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需求及特色、没有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与税费制度等,那么,房企布局海外有可能会面临不小的风险。
毫无疑问,2014年,一线房企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建与中海的合并更加虎视眈眈;碧桂园2014年销售目标2000亿元;保利将养老地产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等等。谁都想做头一把交椅,但真正实现“NO.1”的目标又谈何容易?即使登上了第一的宝座,又怎能确保今后不会被超越?
反观今日的“NO.1”万科,已经成功从一家专业化的房企转变成了系统化的房企,并正在成为金融房企。在别人还在考虑纵向整合的情况下,万科早已完成了这些工作。多元化产品开发和跨领域资源整合已经成为新一年中房企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万科确实未必会持续领先下去,但追赶者实现真正超越又谈何容易。
作为伯仲之间的竞争,绿地显然也已经觉醒,并将转型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角力“NO.1”,比拼的不仅仅是规模和积淀,更重要的是要看谁更能适应转型的潮流,谁能构建更多元的发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