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的几组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化学;混淆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7-0181-01
  
  准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易混淆概念,现将它们对比辨析如下,供参考。
  
  1原子与元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微观粒子,属于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如几
  种原子,几个原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原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自然界中有100余种元素,但不能说自然界中有100余个元素。原子和元素的关系类似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人可讲种类和个数,而人类就不能讲个数。
  
  2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们都属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键在于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化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发生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新的物质。既然分子能再分,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只能是保持物质化学变化性质的最小粒子。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它有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三个过程。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变化中得出的有关物质性质方面的结论。如:木柴燃烧是化学变化,而木柴能燃烧是木柴的化学性质。
  
  4组成与构成
  
  组成:用于说明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用于宏观概念与宏观概念之间。如:物质由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构成:用于说明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之间,微观概念与宏观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5点燃与燃烧
  
  点燃:是一种反应条件。点燃的目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起燃烧,是为燃烧提供一个条件。如:铁丝+氧气 →四氧化三铁。
  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现象。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不是反应的条件。
  
  6加热与高温
  
  加热:加热所达到的温度在450℃左右,一般用酒精灯可以达到此温度,加热可以用“△”代表。
  高温:高温一般需要达800℃以上,酒精灯火焰很难达到此温度,一般要用酒精喷灯,煤气灯才能达到高温。高温不可用“△”代表。
  
  7溶解性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性:是指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是对物质溶解能力的粗略衡量。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解物质、可溶解物质、微溶物质和难溶物质四类。
  溶解度:是对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精确衡量。从溶解性上看同为易溶物质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在相同温度下它们的溶解能力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就要用溶解度来体现。如100℃时,100g水量最多能溶解硝酸钾240g,100g水量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9.8g.。它们的溶解性相同但
  溶解度不同。
  
  8酸碱性和酸碱度
  
  酸碱性:是指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是对溶液酸性和碱性的粗略衡量。
  酸碱度:是指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常用PH表示。同为酸性的醋酸、稀盐酸和稀硫酸,但它们的酸性的强弱程度不同,区别它们的酸性强弱就要用酸碱度表示。如:某醋酸溶液的PH=3,某盐酸的PH=2。某硫酸的PH=1。它们都显酸性,但是该硫酸的酸性最强,该稀盐酸的酸性较强。该醋酸的酸性最弱。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类似的易混淆概念还很多,只要你多进行对比辨析,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乡镇企业由于转产改制等历史原因,常会发生闲置固定资产需要处理的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往往由于这类固定资产原值较大,折旧费用又高,即使封存不用,也是一种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期刊
<正>"棱镜"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其主角斯诺登的命运更是牵动着整个世界,仿佛上演一部离奇惊险、悬念丛生的精彩大片。世界的目光时刻在聚焦,外交战、舆论战促使
互联网向各行各业渗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医疗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医疗的便利性使其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通过介绍天津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初沉池排泥自动控制系统过程,描述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及其对水厂工艺运行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