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一个月中,全球股市进入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随着市场对美国加息预期的恶化及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股市、债市、基本原材料及美元外货币同时走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虽然报出的2004年业绩大部分都符合甚至超过市场预期,但在恶劣的大环境下,也难独善其身;更不用说国内A、B股因投资者担心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即将出炉而屡创新低。
低迷的情绪也影响了海外投资者,其间表现最不如人意的,则是房地产板块。
尽管我们已经在上一期中指出对房地产股基本面的支持因素,但过去一个月中,政府频繁出招,从调高按揭利率到增加首付比例,到买家收楼一年内卖出要交税,希望打压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
观及房地产股票,投资者出于对政府进一步调控的恐惧,在过去一个月遭到无情抛售。以北京房地产为主的首创一个月跌了17%,华润置地跌了19%,以上海房地产为主的复地跌了20%,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项目的中国海外则跌了15%。
我们完全同意在中国这次房地产热潮中绝对有泡沫成份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定从某种程度上吸引了大批热钱。但是我们认为,应该清楚地把不同城市、不同档次的房地产分别对待,“一刀切”的做法不但达不到政府希望房地产“软着陆”的目的,反而可能使房价继续高居不下;更坏的可能性,则是把国内惟一可持续增长的内需行业也打入结构性下调轨道。
房地产的需求如急转直下,对国内各个行业(如钢铁、水泥、电器、化工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能会远远超过去年汽车消费急转直下带来的种种后遗症。
特别要指出,未来两年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年”。过去几年中,各个银行都在致力于分散贷款集中度,努力发展非国企贷款对象,私人按揭贷款成为增长高、风险小的最佳发展方向。如果楼价在短期内下跌超过20%-30%,就会在中国造成第一批“负资产者”(假定大部分购房者首付比率在20%-30%之间)。
从香港1997年-2003年惨痛的教训看,“负资产”现象造成长期的消费低迷,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中国的银行系统已经是经济环节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前两年的大量汽车贷款坏账已使银行受创不小,如果房贷出现类似问题,对中国的银行系统的打击会是汽贷坏账带来的打击的数倍。
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政府现在的政策很难使房价“软着陆”。
——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只能进一步推高房价,从来没有在控制供应的情况下,价格会掉头向下的道理。土地供应的紧张,只能进一步造成大众消费者“没能赶上早班车,怎么也要赶上末班车”的心态。
——现在谈到“房地产泡沫”,谈的就是上海房价已经是“天价”。但所谓“天价地区”,也就是上海沿江一带及传统旧租界高尚住宅区一带。这里的房价确实已达到每平方米2.5万元到3万元甚至更高。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买这些房子的人不是国内的普通消费者,而是国内的有钱阶层及海外买家。他们在看好上海成为“亚洲下一个金融中心”的前提下,买的是长线,希望的是上海的房价有朝一日(也许是十年之后)能赶上香港、东京、伦敦、纽约现在的房价,(平均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8万-10万元乃至更高)。
这些买家几乎无需在中国国内的银行做按揭,他们基本都有一次付清房款的能力;即使做按揭,也会在香港的银行做美元或港币的按揭——这样一来,成本既低,又可享受人民币一旦升值的好处。所以,政府要求银行提高按揭利率,受影响的多半是国内真正要靠按揭支持的普通消费者,很难打击到高端的所谓“投机者”。
——除了上海,即使是北京,最贵的公寓大约也没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我1993年从美国回北京时,北京最贵的房子每平方米250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的高端房价12年没有上涨过,“泡沫之论”又从何谈起?特别是我们提到过,最近,北京周围地区,包括东北、山西及内蒙古的大批矿主开始进京买房,就像前两年江浙一带的商人进沪买房一样。他们的购买力是不应该用北京市民的平均收入来衡量的。
总之,我们希望政府还是让市场去自我完善,人为的干预通常会事与愿违。看看我们的A股、B股市场,已经是惨痛的教训了。而房地产股在政策影响下暴跌,可能正是为长线有眼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入市时机。
作者为花旗美邦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
低迷的情绪也影响了海外投资者,其间表现最不如人意的,则是房地产板块。
尽管我们已经在上一期中指出对房地产股基本面的支持因素,但过去一个月中,政府频繁出招,从调高按揭利率到增加首付比例,到买家收楼一年内卖出要交税,希望打压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
观及房地产股票,投资者出于对政府进一步调控的恐惧,在过去一个月遭到无情抛售。以北京房地产为主的首创一个月跌了17%,华润置地跌了19%,以上海房地产为主的复地跌了20%,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项目的中国海外则跌了15%。
我们完全同意在中国这次房地产热潮中绝对有泡沫成份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定从某种程度上吸引了大批热钱。但是我们认为,应该清楚地把不同城市、不同档次的房地产分别对待,“一刀切”的做法不但达不到政府希望房地产“软着陆”的目的,反而可能使房价继续高居不下;更坏的可能性,则是把国内惟一可持续增长的内需行业也打入结构性下调轨道。
房地产的需求如急转直下,对国内各个行业(如钢铁、水泥、电器、化工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能会远远超过去年汽车消费急转直下带来的种种后遗症。
特别要指出,未来两年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年”。过去几年中,各个银行都在致力于分散贷款集中度,努力发展非国企贷款对象,私人按揭贷款成为增长高、风险小的最佳发展方向。如果楼价在短期内下跌超过20%-30%,就会在中国造成第一批“负资产者”(假定大部分购房者首付比率在20%-30%之间)。
从香港1997年-2003年惨痛的教训看,“负资产”现象造成长期的消费低迷,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中国的银行系统已经是经济环节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前两年的大量汽车贷款坏账已使银行受创不小,如果房贷出现类似问题,对中国的银行系统的打击会是汽贷坏账带来的打击的数倍。
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政府现在的政策很难使房价“软着陆”。
——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只能进一步推高房价,从来没有在控制供应的情况下,价格会掉头向下的道理。土地供应的紧张,只能进一步造成大众消费者“没能赶上早班车,怎么也要赶上末班车”的心态。
——现在谈到“房地产泡沫”,谈的就是上海房价已经是“天价”。但所谓“天价地区”,也就是上海沿江一带及传统旧租界高尚住宅区一带。这里的房价确实已达到每平方米2.5万元到3万元甚至更高。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买这些房子的人不是国内的普通消费者,而是国内的有钱阶层及海外买家。他们在看好上海成为“亚洲下一个金融中心”的前提下,买的是长线,希望的是上海的房价有朝一日(也许是十年之后)能赶上香港、东京、伦敦、纽约现在的房价,(平均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8万-10万元乃至更高)。
这些买家几乎无需在中国国内的银行做按揭,他们基本都有一次付清房款的能力;即使做按揭,也会在香港的银行做美元或港币的按揭——这样一来,成本既低,又可享受人民币一旦升值的好处。所以,政府要求银行提高按揭利率,受影响的多半是国内真正要靠按揭支持的普通消费者,很难打击到高端的所谓“投机者”。
——除了上海,即使是北京,最贵的公寓大约也没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我1993年从美国回北京时,北京最贵的房子每平方米2500美元;也就是说,北京的高端房价12年没有上涨过,“泡沫之论”又从何谈起?特别是我们提到过,最近,北京周围地区,包括东北、山西及内蒙古的大批矿主开始进京买房,就像前两年江浙一带的商人进沪买房一样。他们的购买力是不应该用北京市民的平均收入来衡量的。
总之,我们希望政府还是让市场去自我完善,人为的干预通常会事与愿违。看看我们的A股、B股市场,已经是惨痛的教训了。而房地产股在政策影响下暴跌,可能正是为长线有眼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入市时机。
作者为花旗美邦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